光大银行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不佳,营收、净利双双录得十位数降幅,直接导致财报次日股价大跌,领跌银行板块,业绩大跌与利息净收入、非利息收入下滑有关。
公司贷款质量总体较为稳定,对公不良贷款有所增加,零售不良贷款有所下滑,不过,由于公司其披露后者更多详情,让外界无法知晓各细分业务贷款质量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光大银行在5月、10月两次披露共计25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合计未偿本息总额约194亿元,其中10月份合计未偿本息总额约78亿元,显然零售业务中的信用卡业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
Q3业绩下滑加速
营收、净利双降。10月30日晚,光大银行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交出了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收入942.7亿元,同比减少81.29亿元,降幅7.94%,归母净利润370.18亿元,同比减少13.96亿元,降幅3.63%。
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司此前收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降幅分别为0.73%、3.92%、7.05%,降幅有所扩大,而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分别增长3.23%、-8.96%、2.22%。
分季度来看,公司各季度收入分别为330.86亿元、328.32亿元、283.5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4.06%、7.05%、13.01%,自2022年Q3以来均录得同比下滑,面临着较大挑战。
同时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64亿元、121.58亿元、123.96亿元,前两个季度分别微增0.31%、0.8%,Q3则同比大幅下滑10.99%。
显而易见,光大银行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在三个季度中是最差的,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公司业绩何以至此?
![]()
净利差不断下滑。近年来,银行业面临着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局面,光大银行则从2020年的2.29%下滑至2024年的1.54%,前三季度进一步下滑至1.34%,较高点累计下滑0.95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应,利息净收入也从增长过渡至下滑,2023年、2024年降幅分别为5.43%、10.06%,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88.81亿元,同比减少37.09亿元,降幅5.11%。
从中报来看,贷款和垫款、投资是利息收入的重头,金额分别为740.43亿元、268.46亿元,同比分别减少94.66亿元、14亿元,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69%、2.9%,同比分别下滑0.67个百分点、0.31个百分点。
进一步来看,企业贷款、零售贷款中报利息收入均出现了下滑,金额分别为410.93亿元、324.04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0.3亿元、62.48亿元,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41%、4.39%,同比分别下滑0.54个百分点、0.77个百分点。
![]()
公允价值大幅损失。事实上,光大银行近年来的非息收入表现也较为一般,波动较大,最近两年增速分别为0.6%、1.42%,今年前三季度掉头直下,金额为253.89亿元,同比减少44.2亿元,降幅14.83%。
分析来看,导致非利息收入大幅下滑的源头在于公允价值变动项目,前三季度损失金额49.8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收益37.58亿元,结合中报损失19.07亿元计算,第三季度损失金额高达30.75亿元,远超上半年损失之和。
![]()
该项目之外,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分别为155.02亿元、125.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29.39%。
费用支出减少。利息净收入、非利息收入双双下滑导致光大银行前三季度收入受挫,继而也对利润端产生不利影响,这还是公司减少营业支出后的结果,业务及管理费为264.03亿元,同比减少18.4亿元,降幅6.51%,不过其他业务成本不降反增,金额为9.27亿元,增幅28.75%,财报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解释说明。
截至6月末,公司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1,321家,其中一级分行39家、二级分行116家、营业网点1,166家;另有社区银行406家,比上年末净减少16家。中报从业人员为47,520人,较上年末47,982人减少462人。
信用减值损失大降。前三季度,光大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188.38亿元,同比减少57.59亿元,降幅23.41%。根据中报,公司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59.13亿元,同比减少43.85亿元,下降21.60%,主要是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减少。
![]()
具体来看,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153.99亿元,同比减少37.39亿元,降幅19.54%。按分部划分,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损失分别为15.01亿元、149.37亿元,显然公司需要将更多心思放在零售银行业务的管理上面。
再次转让78亿元信用卡不良资产
贷款质量处在中游。最近5年,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416.66亿元上升至2025年的492.52亿元,累计增幅约18%;同期的不良贷款率则从1.38%下滑至1.25%,累计下滑0.13个百分点,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在1.25%。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不良贷款507.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亿元,在9家股份制银行中排在第六;不良贷款率1.26%,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在股份行中排在第五,即处在中游。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仍然最高。据中报,光大银行企业不良贷款为303.0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27元,占比59.53%,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额分别为74.13亿元、69.58亿元、43.52亿元、31.59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制造业较上年末分别增加6.69亿元、3.46亿元。
2024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排在第一,前十贷款客户中只有1家客户属于房地产业,中报贷款金额67.76亿元,排在第四,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客户共有4家,也要引起注意。
![]()
两次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据中报,光大银行零售不良贷款206.06亿元,占比40.47%,不良贷款率1.38%,该类型贷款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以及信用卡,但公司没有披露具体的不良贷款以及不良率,让外界无法知道更多信息。
![]()
5月中旬,光大银行在银登网集中披露10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公告,转让资产包合计未偿本息总额达115.6亿元,而转让起始价为5.94亿元,相当于0.5折甩卖资产。
10月下旬,公司公告披露第11期至25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公告,转让资产包合计未偿本息总额达78.81亿元,转让起始价为5.07亿元,相当约0.6折转让相关不良资产。
![]()
其中第15期未偿本息总额2.83亿元,转让起始价为1453.64万元,约0.5折转让不良资产,该笔不良资产笔数12508笔,损失损失12508笔,尚未起诉,资产区域来源于深圳市分行。
截至6月末,公司信用卡累计客户5,481.19万户;阳光惠生活APP月活用户1,495.54万户;交易金额7,258.24亿元,时点透支余额3,702.61亿元;实现业务收入136.60亿元。
内控有待加强。事实上,光大银行的内控合规也有待加强,9月份因信息科技外包管理存在不足、监管数据错报等事项,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款430万元。
10月以来,多家分行领大额罚单,宁波分行因授信业务管理不审慎、代理销售业务管理不规范、员工管理不到位,被宁波监管局罚款171万元,相关责任人警告、罚款;镇江分行因票据业务管理不到位,被镇江金融监管分局罚款35万元。
据披露,公司以《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实施为契机,持续优化提升合规管理体系,具体到措施,会召开合规经营大会,强化合规警示教育,提升全员合规意识,推进严肃精准问责,强化员工行为管理。
![]()
二级市场上,光大银行股价呈现“倒V型”走势,自去年9月以来一路飙到4.42元/股(前复权,下同),此后一路下滑至3.28元/股的低点后,又开始反弹,截至10月31日收盘,股价为3.34元/股,跌幅3.19%,总市值1973亿元,TTM市盈率4.9倍,显然业绩下滑造成股价短期下挫。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