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30年的疙瘩,真能解开!”前不久,泾县榔桥镇浙溪村与旌德县三溪镇古城村的村民代表,在山场边界认定协议书上郑重落笔。双手紧握的瞬间,跨越三十年的邻里隔阂烟消云散。这温情一幕的背后,是榔桥镇以村民自治“搭台”、乡贤牵线“搭桥”、实干担当“铺路”,交出的基层治理暖心答卷。
![]()
“梳乡大姐、茶香大叔”特色调解室。
时间回溯到1996年,榔桥镇浙溪村陈家组与旌德县三溪镇古城村路东组因草塌山山场边界起了纠纷。两县交界的特殊区位、岁月变迁带来的地块变化,让本就模糊的边界更难厘清,矛盾成了两地村民心头的“堵心事”。2024年以来,榔桥镇主动破僵局,一边对接县民政局专家上门“把脉问诊”,用专业力量锚定症结;一边请出当地乡贤充当“沟通桥梁”,离任村干部周自保凭“活地图”般的乡情熟络,与村民唠心里话。村“两委”班子带着十足诚意,挨家挨户敲开村民家门“掏心窝”,用热心换真心,最终以“各退一步、邻里和睦”的默契,让这起长达三十年的邻里纠纷彻底“清零”,让礼让精神得到生动实践。
![]()
陈村组村民代表会议召开现场。
破解群众急难愁盼,榔桥镇的“温情妙招”不止于此。白华村村民通过“监督一点通”留言。“村组搞庭院经济,环境美成了新风景,可就是少个休闲广场,想健身没去处。”没想到诉求刚提交,村“两委”便火速开会定方案、多方奔走筹资金。短短一周,健身器材安装到位、景观围栏整齐亮相,原本闲置的角落变身热闹的公共文化阵地,村民茶余饭后终于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以前遇事不知道找谁诉,现在反映问题比打电话还快,政府是真把我们的需求放在心上!”村民们的夸赞里,满是藏不住的获得感。
![]()
泾县民政局与镇村干部多次现场查看。
为让服务不打烊、诉求有回应,榔桥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解锁了一系列治理“新花样”。打造“梳乡大姐、茶香大叔”特色调解品牌,探索“一杯清茶+方言沟通+场景还原”调解法,用清茶拉近距离、乡音消融隔阂、实景厘清症结,让矛盾在唠家常中悄然化解;推行“会议+微信+现场”三维调度模式,确保群众诉求“线上有人接、线下有人跑、全程有跟踪”,闭环办理不打折扣;组建“6+1”信访专班,6个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搭配1名熟悉乡情的网格员,以“专业+本土”双轮驱动,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
数据最有说服力,一年来成功化解信访矛盾49件,现有在册56件全部落实领导包案和清单闭环管理;办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事项426件,办结率100%;摸排矛盾纠纷71件,化解67件。从跨县积案的圆满化解到健身广场的快速落地,榔桥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在这里,基层治理没有冷冰冰的流程,只有回应中的踏实、办实事的热忱。下一步,榔桥镇还将继续升级治理“新技能”,把民生实事办得更对味、更暖心,让乡村振兴的底色越擦越亮。(马卫兵 汪珍珍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