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了。”
他看着落地窗外那座被霓虹浸染的陌生城市,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
他手中的叉子,终究还是没能握稳,从指间滑落,掉在了洁白的餐盘上,发出了一声清脆而突兀的声响。
这声响,在嘈杂的餐厅里,本不该引起太多注意。
但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它恰好划破了两人之间那层无形的隔膜。
俞静闻声,下意识地朝着他声音传来的方向,望了过来。
那一刻,四目相对。
时间和空气,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
俞静脸上的温柔表情,在看到柯凡的那一刹那,瞬间僵住。
01
柯凡的人生,像是一条被精心规划过的河流,平缓、开阔,没什么波澜。
他的家境优渥,父母是谦和开明的知识分子,从小到大,他没有为物质发过愁。
但这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浮夸的纨绔子弟,相反,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安静和内敛。
高中时代的他,成绩中上,性格温和,是那种在班级里不太起眼,但人缘很好的男生。
而俞静,则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她是真正会发光的那种女孩。
柯凡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高二分班后,俞静第一次走进教室的场景。
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校服,扎着简单的马尾,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可当她站在讲台上做自我介绍时,那双清亮而坚定的眼睛,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的声音清脆好听,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自信。
她说,我叫俞静,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进步。
后来,她成了柯凡的同桌。
近距离的接触,让柯凡对这个女孩有了更深的了解。
俞静的家境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拮据。
她的午餐,永远是家里带来的、最简单的饭菜。
她的文具,永远是用到不能再用才会更换。
她身上那件校服,手肘和膝盖处都磨得有些发亮。
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她身上的光芒。
她永远是课堂上听讲最认真的那一个,笔记记得工工整整。
她的作业本,永远是全班最干净、正确率最高的。
每次考试,她的名字总是雷打不动地占据着年级光荣榜的最顶端。
柯凡打心底里佩服她。
他见过太多家境比她好上百倍,却整日浑浑噩噩、抱怨不休的同学。
而俞静,就像一株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用尽全力地生长。
他们的友谊,是从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开始的。
那天下午的数学课,老师讲了一道拓展题,全班只有寥寥几人听懂了。
柯凡就是那大多数没听懂的人之一。
下课后,他还在对着那道题冥思苦想。
俞静看到他紧锁的眉头,轻声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这里没想明白?”
她指着题目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了辅助线。
她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比老师讲的还要通俗易懂。
柯凡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
他感激地看着她,由衷地说了一句:“俞静,你真厉害。”
俞静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那笑容干净得像山间的清泉。
从那以后,他们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
柯凡的理科不错,而俞静的文科是强项。
他们开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柯凡会把自己买的最新辅导资料,“不经意”地多买一套放在俞静的桌上,然后说是书店搞活动送的。
俞静则会把她整理的文科知识点笔记,工工整整地抄写一份给柯凡。
柯凡知道俞静的自尊心很强,所以他的帮助总是小心翼翼,带着一层善意的伪装。
比如,他会借口自己饭量小,把午餐里妈妈特意多加的鸡腿分给俞静。
他会说自己买的饮料总是喝不完,硬塞给晚自习后疲惫不堪的她。
俞静起初会拒绝,但柯凡总是能找到让她无法反驳的理由。
渐渐地,她也接受了这份不带任何压力的善意。
他们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同学,成为了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依靠。
那段日子,是柯凡整个青春里最快乐的时光。
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在清晨的阳光里,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教室,对他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他觉得,俞静就像他人生里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原本平淡无奇的世界,也让他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一种不依靠家庭,完全凭借自身努力去争取未来的奋斗之姿。
高考,是他们共同奔赴的战场。
他们一起在深夜的灯光下刷题,一起在黎明前的操场上背书。
那些奋斗的日子,辛苦,却充满了希望。
最终,他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柯凡顺利地考上了国内一所顶尖的大学。
而俞静,则以绝对的高分,拿到了一所世界顶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消息传来的时候,整个年级都轰动了。
柯凡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他觉得,这才是俞静应得的归宿,她的才华,值得更广阔的天地。
然而,喜悦过后,是沉重的现实。
那所海外名校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俞静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柯凡是在俞静家的楼下,无意中听到她和她母亲的争吵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妈,这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机会!”俞静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的哭腔。
“机会?什么机会?你知不知道那一年要多少钱?把我们家房子卖了都不够!”她母亲的声音尖锐而绝望。
“我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我可以去打工,我可以……”
“你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去上个国内的大学,毕业了赶紧找个工作,比什么都强!”
柯凡躲在楼道的阴影里,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
他无法想象,那样一个骄傲、坚强的女孩,在梦想面前,却要被现实逼到如此绝望的境地。
那一刻,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萌生。
他要帮她。
他必须帮她。
这不仅仅是为了守护他们之间的友谊,更是为了守护一个天才少女本该璀璨的未来。
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束光,因为现实的尘埃而黯淡下去。
柯凡回到家,第一次郑重其事地和父母进行了一场谈话。
他讲述了俞静的故事,讲述了她的勤奋、她的才华,以及她此刻面临的困境。
他的父母被儿子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同意了柯凡的请求——以柯凡个人的名义,资助俞静完成大学学业。
这笔钱,对柯凡的家庭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他们更看重的,是儿子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情义和担当。
拿到父母的支持后,柯凡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俞静接受这份帮助。
他太了解她了,她的自尊心比什么都重要。
直接给钱,无异于一种羞辱。
他想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他约俞静在他们常去的一家小书店见面。
他拿出一份自己草拟的“借款协议”,递到了俞静面前。
![]()
“我希望,你能把它当成一笔投资。”柯凡看着俞静惊讶的眼睛,认真地说。
“我投资的是你的未来,我相信,你的未来,一定会带来远超这笔钱的回报。”
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一个冷静的、理性的“投资人”,而不是一个出于同情的朋友。
“这笔钱,你不需要现在考虑怎么还。等你毕业了,工作了,有能力了,再慢慢还给我。”
“我不希望我们的友谊,因为钱而变得不纯粹。所以,我们白纸黑字写清楚,这是一笔借款,是需要偿还的。”
俞静低着头,沉默地看着那份协议,肩膀微微颤抖着。
柯凡知道,她的内心正在进行着天人交战。
一边是触手可及的梦想,一边是无法承受的现实和她那脆弱的自尊。
过了很久,她才抬起头,眼眶红红的,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她说:“柯凡,谢谢你。”
“这份恩情,我会记一辈子。”
“这笔钱,我一定会还给你,连本带息。”
柯凡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他成功了。
他用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维护了朋友的尊严,也守护了她的梦想。
他以为,这会是他们友谊的又一个升华。
他以为,他们的未来会像这夏日的阳光一样,灿烂而光明。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份他倾尽全力守护的友谊,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一种最决绝、最冷酷的方式,将他彻底抛弃。
那个夏天,柯凡亲自将俞静送上了飞往异国的飞机。
在机场,俞静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她说:“柯凡,等我回来。”
柯凡笑着点头:“我等你。”
他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相信,距离不会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
他也相信,学成归来的俞静,会更加耀眼。
那时的他们,或许可以并肩站在一起,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业。
他坚信不疑。
02
俞静出国后的第一年,是他们联系最频繁的一年。
太平洋的宽阔和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似乎并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
俞静会兴致勃勃地在邮件里,向柯凡描述她所看到的一切新奇事物。
每一封邮件,都充满了对新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热情。
柯凡则会耐心地回复她的每一封邮件,分享自己在国内大学的生活。
他会告诉她,学校食堂新出的菜品味道怎么样。
他会吐槽那个讲课像催眠曲一样的马哲老师。
他会把他们共同熟悉的那几个高中同学的近况,一一讲给她听。
他们的交流,就像是交换着两块不同世界的拼图,试图在彼此的生活里,拼凑出对方完整的模样。
除了邮件,他们偶尔也会通电话。
通常是柯凡在国内的深夜,迁就着俞静那边的白天。
电话里,俞静的声音总是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疲惫。
她说,国外的学业压力非常大,身边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她必须拼尽全力,才不至于被落下。
她说,为了省钱,她搬出了学校宿舍,在校外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
她说,她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中餐馆里洗盘子,虽然辛苦,但至少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
柯凡听着,心里一阵阵地发酸。
他好几次都想说:“别那么辛苦,钱不够的话,我再给你打过去。”
但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
他知道,说出这句话,会刺伤俞静那敏感的自尊心。
他只能在电话的最后,一遍遍地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
俞静在电话那头,总是轻轻地“嗯”一声。
柯凡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国内默默守望的家人,关注着俞静在异国他乡的每一步成长。
他为她的每一份奖学金而欢呼,为她的每一次课题展示的成功而骄傲。
他觉得,自己的那笔“投资”,正在以一种他最乐于见到的方式,不断增值。
然而,从第二年开始,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俞静的邮件,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了。
内容也从分享生活琐事,变成了寥寥几句的问候和学业近况的汇报。
电话的间隔也越来越长,从一两个星期一次,变成了一两个月一次。
通话的内容,也越来越客套和公式化。
柯凡能感觉到,一层无形的隔阂,正在他们之间悄然生长。
他安慰自己,这很正常。
俞静的学业越来越重,她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去融入她的社交圈。
他应该理解她,支持她。
于是,他开始学着克制自己想要联系她的冲动。
他不再主动地发邮件询问她的近况,只是在她偶尔发来邮件时,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他把那份浓烈的牵挂,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他想,真正的友谊,或许就是这样,不需要时时刻刻的联系,但心中永远为对方留着一个位置。
时间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
俞静即将迎来她的大学毕业典礼。
柯凡的心,又重新变得火热起来。
他觉得,毕业是一个节点,标志着那段最艰难的求学时光的结束。
等她毕业了,工作了,生活稳定下来,他们之间的联系,应该就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吧。
他开始充满期待地计划着未来。
他想,等俞静回国,他一定要为她举办一场最盛大的庆祝派对。
他还幻想着,凭借俞静的才华和自己的资源,他们或许可以一起做点什么。
创业,或者在同一个行业里互相扶持。
那种并肩作战的感觉,一定很棒。
在俞静毕业典礼的那天,柯凡一整天都守在电脑前。
他算着时差,等待着俞静的消息。
终于,在午夜时分,他收到了俞静发来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她穿着一身黑色的学士服,戴着学士帽,站在古老而庄严的教学楼前。
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里,是如释重负的轻松,是对未来的自信。
她比四年前,更多了一份成熟和从容。
照片下面,附着一句话:柯凡,我毕业了。谢谢你。
柯凡看着那张照片,眼眶有些湿润。
他觉得自己这四年的等待和守望,都是值得的。
他激动地在键盘上敲下了一长段回复。
他祝贺她,赞美她,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盼。
然而,当他点击发送的时候,屏幕上却跳出了一个冰冷的红色感叹号。
——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
柯凡愣住了。
他以为是网络问题,又试着发了几次。
结果,都是一样。
他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立刻打开了其他的社交软件,试图给俞静留言。
他发现,在那个他们曾经最常聊天的软件上,俞静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他被从对方的好友列表里删除了。
他又尝试拨打俞静的电话号码。
听筒里传来的,是机械而冷漠的提示音:“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柯凡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怎么会这样?
他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他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页面,一次又一次地拨打着那个号码,期待着这只是一个误会,一个网络故障,或者是一个恶劣的玩笑。
但事实,就像一盆冰水,从头到脚将他浇得彻骨冰寒。
俞静把他拉黑了。
在他祝贺她毕业,期盼着与她重逢的这一天,她用一种最彻底、最决绝的方式,切断了他们之间所有的联系。
为什么?
这个巨大的问号,像一块巨石,狠狠地砸在了柯凡的心上。
他疯狂地回忆着他们这四年来的每一次联系,每一句话。
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是哪一句话说得不妥?是哪一件事做得不对?
他没有任何头绪。
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那笔钱。
难道,她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骗取他的资助?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被柯凡自己否决了。
他不相信,那个眼神清澈、笑容干净的女孩,会是这样的人。
他宁愿相信她是在国外遇到了什么天大的麻烦,或者有什么难言的苦衷,才不得不这样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柯凡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煎熬之中。
他通过各种途径,试图打探俞静的消息。
他联系了他们共同的高中同学,但大家对俞静的去向都一无所知。
他甚至想过要去那所国外的大学寻找她,但茫茫人海,又从何找起?
俞静,就像一颗流星,璀璨地划过他的青春,然后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消失在了茫茫的夜空里。
没有告别,没有解释。
只留给柯凡一个血淋淋的伤口,和一个永远无法得到解答的谜团。
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但对于某些伤口,它只是让其结痂,内里却早已溃烂。
柯凡大学毕业,工作,升职。
他的生活,按部就班地沿着那条被规划好的河道,继续向前流淌。
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也更加成熟稳重。
他身边的人都说,柯凡是一个可靠、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是一个温和、有礼的好男人。
没有人知道,在他的心底,永远藏着一个无法提及的名字。
他也尝试过开始新的感情。
但每一次,当关系进展到需要坦诚内心的时候,他都会下意识地退缩。
他害怕了。
他害怕再次付出全部的信任和情感,然后换来一个不明不白的结局。
那道被俞静亲手划下的伤口,成了他情感世界里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偶尔也会在深夜里自嘲。
自己是不是太傻了?
为了一个早已消失无踪的人,蹉跎了这么多年。
或许,人家早已在大洋彼岸,过上了风生水起的生活,把他这个所谓的“恩人”,忘得一干二净了。
可每当这个念头升起,他的脑海里,又会浮现出高中时,那个坐在他身旁,在阳光下认真演算着习题的女孩。
那双清澈的眼睛,那种倔强的神情。
他不相信,那一切都是假的。
就这样,在反复的自我拉扯和煎熬中,七年过去了。
03
七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柯凡已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公司里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总监。
他不再是那个会因为一次分别而彻夜难眠的少年,岁月在他身上沉淀出了不动声色的从容。
这次,他因为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被公司派往一座陌生的沿海城市出差。
这座城市,风景优美,节奏舒缓,与他所习惯的快节奏都市截然不同。
周末,项目暂时告一段落,柯凡婉拒了当地同事的宴请,想一个人随便走走。
他信步走进了一家装修很有格调的亲子餐厅。
他并没有孩子,只是被餐厅门口温馨的氛围和飘出的食物香气所吸引。
他想,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或许能让紧绷了许久的神经得到一丝放松。
餐厅里很热闹,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年轻的父母们,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
柯凡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份简单的套餐。
他一边慢慢地吃着,一边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思绪有些放空。
这些年,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像这样悠闲地坐着,观察着别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
他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正手忙脚乱地哄着怀里哭闹的婴儿。
他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他的父亲立刻冲过去,小心翼翼地将他抱起。
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画面,让柯凡的心,莫名地变得柔软起来。
他拿出手机,低头回复了一封积压的工作邮件。
等他处理完公事,再抬起头时,目光无意间扫过了邻桌。
![]()
只是一眼,他的目光,便再也无法移开。
邻桌坐着一个女人。
她穿着一件素雅的棉布长裙,长发随意地挽在脑后。
她正侧着身子,手里拿着一张纸巾,温柔而耐心地给一个看上去约莫四五岁的男孩擦拭着嘴角的酱汁。
在她的身旁,一个婴儿车里,还躺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睡得正香。
那个女人的侧脸,在餐厅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柯凡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攥住了,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到,哪怕只是一个轮廓,他都能在瞬间认出。
陌生到,她眉宇间那种属于母亲的温柔和安定,是他从未见过的。
他不敢置信地眨了眨眼,以为是自己因为过度劳累而产生了幻觉。
可那个人,就真实地坐在那里。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想,那个女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微微转过头来,安抚了一下婴儿车里的孩子。
就在她转过脸来的那一瞬间,那张曾无数次出现在他午夜梦回里的面庞,终于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是俞静。
真的是俞静。
她看上去比照片里要清瘦一些,眼角也似乎有了淡淡的细纹。
岁月抹去了她脸上的青涩,却也赋予了她一种前所未有的温婉气质。
她完全没有注意到柯凡的存在。
她的整个世界,仿佛都围绕着那两个孩子。
柯凡就那么僵硬地坐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七年了。
在他以为自己已经快要忘记这个人的时候,她就这样,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而且,是以这样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方式。
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无数的问题,像潮水般瞬间涌上了他的喉头。
她为什么会在这座城市?
她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她的丈夫是谁?
这七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以及那个,折磨了他整整七年的问题——
当年,她到底为什么要不告而别,把他拉黑?
所有的理智,所有的从容,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他所有的情绪,都化作了巨大的震惊和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楚。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餐具,因为用力过猛,指节都有些发白。
“当啷——”
他手中的叉子,终究还是没能握稳,从指间滑落,掉在了洁白的餐盘上,发出了一声清脆而突兀的声响。
这声响,在嘈杂的餐厅里,本不该引起太多注意。
但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它恰好划破了两人之间那层无形的隔膜。
俞静闻声,下意识地朝着他声音传来的方向,望了过来。
那一刻,四目相对。
时间和空气,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
俞静脸上的温柔表情,在看到柯凡的那一刹那,瞬间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