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钱资助同桌出国留学,她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拉黑了

分享至

“七年了。”

他看着落地窗外那座被霓虹浸染的陌生城市,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

他手中的叉子,终究还是没能握稳,从指间滑落,掉在了洁白的餐盘上,发出了一声清脆而突兀的声响。

这声响,在嘈杂的餐厅里,本不该引起太多注意。

但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它恰好划破了两人之间那层无形的隔膜。

俞静闻声,下意识地朝着他声音传来的方向,望了过来。

那一刻,四目相对。

时间和空气,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

俞静脸上的温柔表情,在看到柯凡的那一刹那,瞬间僵住。

01

柯凡的人生,像是一条被精心规划过的河流,平缓、开阔,没什么波澜。

他的家境优渥,父母是谦和开明的知识分子,从小到大,他没有为物质发过愁。

但这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浮夸的纨绔子弟,相反,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安静和内敛。

高中时代的他,成绩中上,性格温和,是那种在班级里不太起眼,但人缘很好的男生。

而俞静,则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她是真正会发光的那种女孩。

柯凡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高二分班后,俞静第一次走进教室的场景。

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校服,扎着简单的马尾,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可当她站在讲台上做自我介绍时,那双清亮而坚定的眼睛,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的声音清脆好听,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自信。

她说,我叫俞静,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和大家一起进步。

后来,她成了柯凡的同桌。

近距离的接触,让柯凡对这个女孩有了更深的了解。

俞静的家境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拮据。

她的午餐,永远是家里带来的、最简单的饭菜。

她的文具,永远是用到不能再用才会更换。

她身上那件校服,手肘和膝盖处都磨得有些发亮。

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她身上的光芒。

她永远是课堂上听讲最认真的那一个,笔记记得工工整整。

她的作业本,永远是全班最干净、正确率最高的。

每次考试,她的名字总是雷打不动地占据着年级光荣榜的最顶端。

柯凡打心底里佩服她。

他见过太多家境比她好上百倍,却整日浑浑噩噩、抱怨不休的同学。

而俞静,就像一株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用尽全力地生长。

他们的友谊,是从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开始的。

那天下午的数学课,老师讲了一道拓展题,全班只有寥寥几人听懂了。

柯凡就是那大多数没听懂的人之一。

下课后,他还在对着那道题冥思苦想。

俞静看到他紧锁的眉头,轻声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这里没想明白?”

她指着题目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了辅助线。

她的讲解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比老师讲的还要通俗易懂。

柯凡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

他感激地看着她,由衷地说了一句:“俞静,你真厉害。”

俞静只是淡淡地笑了笑,那笑容干净得像山间的清泉。

从那以后,他们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

柯凡的理科不错,而俞静的文科是强项。

他们开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柯凡会把自己买的最新辅导资料,“不经意”地多买一套放在俞静的桌上,然后说是书店搞活动送的。

俞静则会把她整理的文科知识点笔记,工工整整地抄写一份给柯凡。

柯凡知道俞静的自尊心很强,所以他的帮助总是小心翼翼,带着一层善意的伪装。

比如,他会借口自己饭量小,把午餐里妈妈特意多加的鸡腿分给俞静。

他会说自己买的饮料总是喝不完,硬塞给晚自习后疲惫不堪的她。

俞静起初会拒绝,但柯凡总是能找到让她无法反驳的理由。

渐渐地,她也接受了这份不带任何压力的善意。

他们的关系,超越了普通的同学,成为了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依靠。

那段日子,是柯凡整个青春里最快乐的时光。

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在清晨的阳光里,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教室,对他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他觉得,俞静就像他人生里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原本平淡无奇的世界,也让他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一种不依靠家庭,完全凭借自身努力去争取未来的奋斗之姿。

高考,是他们共同奔赴的战场。

他们一起在深夜的灯光下刷题,一起在黎明前的操场上背书。

那些奋斗的日子,辛苦,却充满了希望。

最终,他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柯凡顺利地考上了国内一所顶尖的大学。

而俞静,则以绝对的高分,拿到了一所世界顶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消息传来的时候,整个年级都轰动了。

柯凡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他觉得,这才是俞静应得的归宿,她的才华,值得更广阔的天地。

然而,喜悦过后,是沉重的现实。

那所海外名校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俞静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柯凡是在俞静家的楼下,无意中听到她和她母亲的争吵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妈,这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机会!”俞静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的哭腔。

“机会?什么机会?你知不知道那一年要多少钱?把我们家房子卖了都不够!”她母亲的声音尖锐而绝望。

“我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我可以去打工,我可以……”

“你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去上个国内的大学,毕业了赶紧找个工作,比什么都强!”

柯凡躲在楼道的阴影里,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

他无法想象,那样一个骄傲、坚强的女孩,在梦想面前,却要被现实逼到如此绝望的境地。

那一刻,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萌生。

他要帮她。

他必须帮她。

这不仅仅是为了守护他们之间的友谊,更是为了守护一个天才少女本该璀璨的未来。

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束光,因为现实的尘埃而黯淡下去。

柯凡回到家,第一次郑重其事地和父母进行了一场谈话。

他讲述了俞静的故事,讲述了她的勤奋、她的才华,以及她此刻面临的困境。

他的父母被儿子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同意了柯凡的请求——以柯凡个人的名义,资助俞静完成大学学业。

这笔钱,对柯凡的家庭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他们更看重的,是儿子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情义和担当。

拿到父母的支持后,柯凡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俞静接受这份帮助。

他太了解她了,她的自尊心比什么都重要。

直接给钱,无异于一种羞辱。

他想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他约俞静在他们常去的一家小书店见面。

他拿出一份自己草拟的“借款协议”,递到了俞静面前。



“我希望,你能把它当成一笔投资。”柯凡看着俞静惊讶的眼睛,认真地说。

“我投资的是你的未来,我相信,你的未来,一定会带来远超这笔钱的回报。”

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一个冷静的、理性的“投资人”,而不是一个出于同情的朋友。

“这笔钱,你不需要现在考虑怎么还。等你毕业了,工作了,有能力了,再慢慢还给我。”

“我不希望我们的友谊,因为钱而变得不纯粹。所以,我们白纸黑字写清楚,这是一笔借款,是需要偿还的。”

俞静低着头,沉默地看着那份协议,肩膀微微颤抖着。

柯凡知道,她的内心正在进行着天人交战。

一边是触手可及的梦想,一边是无法承受的现实和她那脆弱的自尊。

过了很久,她才抬起头,眼眶红红的,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她说:“柯凡,谢谢你。”

“这份恩情,我会记一辈子。”

“这笔钱,我一定会还给你,连本带息。”

柯凡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他成功了。

他用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维护了朋友的尊严,也守护了她的梦想。

他以为,这会是他们友谊的又一个升华。

他以为,他们的未来会像这夏日的阳光一样,灿烂而光明。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份他倾尽全力守护的友谊,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一种最决绝、最冷酷的方式,将他彻底抛弃。

那个夏天,柯凡亲自将俞静送上了飞往异国的飞机。

在机场,俞静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她说:“柯凡,等我回来。”

柯凡笑着点头:“我等你。”

他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相信,距离不会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

他也相信,学成归来的俞静,会更加耀眼。

那时的他们,或许可以并肩站在一起,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业。

他坚信不疑。

02

俞静出国后的第一年,是他们联系最频繁的一年。

太平洋的宽阔和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似乎并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

俞静会兴致勃勃地在邮件里,向柯凡描述她所看到的一切新奇事物。

每一封邮件,都充满了对新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热情。

柯凡则会耐心地回复她的每一封邮件,分享自己在国内大学的生活。

他会告诉她,学校食堂新出的菜品味道怎么样。

他会吐槽那个讲课像催眠曲一样的马哲老师。

他会把他们共同熟悉的那几个高中同学的近况,一一讲给她听。

他们的交流,就像是交换着两块不同世界的拼图,试图在彼此的生活里,拼凑出对方完整的模样。

除了邮件,他们偶尔也会通电话。

通常是柯凡在国内的深夜,迁就着俞静那边的白天。

电话里,俞静的声音总是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疲惫。

她说,国外的学业压力非常大,身边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她必须拼尽全力,才不至于被落下。

她说,为了省钱,她搬出了学校宿舍,在校外租了一个很小的房间。

她说,她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中餐馆里洗盘子,虽然辛苦,但至少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

柯凡听着,心里一阵阵地发酸。

他好几次都想说:“别那么辛苦,钱不够的话,我再给你打过去。”

但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

他知道,说出这句话,会刺伤俞静那敏感的自尊心。

他只能在电话的最后,一遍遍地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

俞静在电话那头,总是轻轻地“嗯”一声。

柯凡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国内默默守望的家人,关注着俞静在异国他乡的每一步成长。

他为她的每一份奖学金而欢呼,为她的每一次课题展示的成功而骄傲。

他觉得,自己的那笔“投资”,正在以一种他最乐于见到的方式,不断增值。

然而,从第二年开始,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俞静的邮件,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了。

内容也从分享生活琐事,变成了寥寥几句的问候和学业近况的汇报。

电话的间隔也越来越长,从一两个星期一次,变成了一两个月一次。

通话的内容,也越来越客套和公式化。

柯凡能感觉到,一层无形的隔阂,正在他们之间悄然生长。

他安慰自己,这很正常。

俞静的学业越来越重,她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去融入她的社交圈。

他应该理解她,支持她。

于是,他开始学着克制自己想要联系她的冲动。

他不再主动地发邮件询问她的近况,只是在她偶尔发来邮件时,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他把那份浓烈的牵挂,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他想,真正的友谊,或许就是这样,不需要时时刻刻的联系,但心中永远为对方留着一个位置。

时间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

俞静即将迎来她的大学毕业典礼。

柯凡的心,又重新变得火热起来。

他觉得,毕业是一个节点,标志着那段最艰难的求学时光的结束。

等她毕业了,工作了,生活稳定下来,他们之间的联系,应该就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吧。

他开始充满期待地计划着未来。

他想,等俞静回国,他一定要为她举办一场最盛大的庆祝派对。

他还幻想着,凭借俞静的才华和自己的资源,他们或许可以一起做点什么。

创业,或者在同一个行业里互相扶持。

那种并肩作战的感觉,一定很棒。

在俞静毕业典礼的那天,柯凡一整天都守在电脑前。

他算着时差,等待着俞静的消息。

终于,在午夜时分,他收到了俞静发来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她穿着一身黑色的学士服,戴着学士帽,站在古老而庄严的教学楼前。

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里,是如释重负的轻松,是对未来的自信。

她比四年前,更多了一份成熟和从容。

照片下面,附着一句话:柯凡,我毕业了。谢谢你。

柯凡看着那张照片,眼眶有些湿润。

他觉得自己这四年的等待和守望,都是值得的。

他激动地在键盘上敲下了一长段回复。

他祝贺她,赞美她,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盼。

然而,当他点击发送的时候,屏幕上却跳出了一个冰冷的红色感叹号。

——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

柯凡愣住了。

他以为是网络问题,又试着发了几次。

结果,都是一样。

他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立刻打开了其他的社交软件,试图给俞静留言。

他发现,在那个他们曾经最常聊天的软件上,俞静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他被从对方的好友列表里删除了。

他又尝试拨打俞静的电话号码。

听筒里传来的,是机械而冷漠的提示音:“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柯凡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怎么会这样?

他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他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页面,一次又一次地拨打着那个号码,期待着这只是一个误会,一个网络故障,或者是一个恶劣的玩笑。

但事实,就像一盆冰水,从头到脚将他浇得彻骨冰寒。

俞静把他拉黑了。

在他祝贺她毕业,期盼着与她重逢的这一天,她用一种最彻底、最决绝的方式,切断了他们之间所有的联系。

为什么?

这个巨大的问号,像一块巨石,狠狠地砸在了柯凡的心上。

他疯狂地回忆着他们这四年来的每一次联系,每一句话。

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是哪一句话说得不妥?是哪一件事做得不对?

他没有任何头绪。

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那笔钱。

难道,她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骗取他的资助?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被柯凡自己否决了。

他不相信,那个眼神清澈、笑容干净的女孩,会是这样的人。

他宁愿相信她是在国外遇到了什么天大的麻烦,或者有什么难言的苦衷,才不得不这样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柯凡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煎熬之中。

他通过各种途径,试图打探俞静的消息。

他联系了他们共同的高中同学,但大家对俞静的去向都一无所知。

他甚至想过要去那所国外的大学寻找她,但茫茫人海,又从何找起?

俞静,就像一颗流星,璀璨地划过他的青春,然后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消失在了茫茫的夜空里。

没有告别,没有解释。

只留给柯凡一个血淋淋的伤口,和一个永远无法得到解答的谜团。

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但对于某些伤口,它只是让其结痂,内里却早已溃烂。

柯凡大学毕业,工作,升职。

他的生活,按部就班地沿着那条被规划好的河道,继续向前流淌。

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也更加成熟稳重。

他身边的人都说,柯凡是一个可靠、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是一个温和、有礼的好男人。

没有人知道,在他的心底,永远藏着一个无法提及的名字。

他也尝试过开始新的感情。

但每一次,当关系进展到需要坦诚内心的时候,他都会下意识地退缩。

他害怕了。

他害怕再次付出全部的信任和情感,然后换来一个不明不白的结局。

那道被俞静亲手划下的伤口,成了他情感世界里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偶尔也会在深夜里自嘲。

自己是不是太傻了?

为了一个早已消失无踪的人,蹉跎了这么多年。

或许,人家早已在大洋彼岸,过上了风生水起的生活,把他这个所谓的“恩人”,忘得一干二净了。

可每当这个念头升起,他的脑海里,又会浮现出高中时,那个坐在他身旁,在阳光下认真演算着习题的女孩。

那双清澈的眼睛,那种倔强的神情。

他不相信,那一切都是假的。

就这样,在反复的自我拉扯和煎熬中,七年过去了。

03

七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柯凡已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公司里能够独当一面的项目总监。

他不再是那个会因为一次分别而彻夜难眠的少年,岁月在他身上沉淀出了不动声色的从容。

这次,他因为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被公司派往一座陌生的沿海城市出差。

这座城市,风景优美,节奏舒缓,与他所习惯的快节奏都市截然不同。

周末,项目暂时告一段落,柯凡婉拒了当地同事的宴请,想一个人随便走走。

他信步走进了一家装修很有格调的亲子餐厅。

他并没有孩子,只是被餐厅门口温馨的氛围和飘出的食物香气所吸引。

他想,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或许能让紧绷了许久的神经得到一丝放松。

餐厅里很热闹,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年轻的父母们,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

柯凡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份简单的套餐。

他一边慢慢地吃着,一边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思绪有些放空。

这些年,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像这样悠闲地坐着,观察着别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

他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正手忙脚乱地哄着怀里哭闹的婴儿。

他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他的父亲立刻冲过去,小心翼翼地将他抱起。

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画面,让柯凡的心,莫名地变得柔软起来。

他拿出手机,低头回复了一封积压的工作邮件。

等他处理完公事,再抬起头时,目光无意间扫过了邻桌。



只是一眼,他的目光,便再也无法移开。

邻桌坐着一个女人。

她穿着一件素雅的棉布长裙,长发随意地挽在脑后。

她正侧着身子,手里拿着一张纸巾,温柔而耐心地给一个看上去约莫四五岁的男孩擦拭着嘴角的酱汁。

在她的身旁,一个婴儿车里,还躺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睡得正香。

那个女人的侧脸,在餐厅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

柯凡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攥住了,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到,哪怕只是一个轮廓,他都能在瞬间认出。

陌生到,她眉宇间那种属于母亲的温柔和安定,是他从未见过的。

他不敢置信地眨了眨眼,以为是自己因为过度劳累而产生了幻觉。

可那个人,就真实地坐在那里。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想,那个女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微微转过头来,安抚了一下婴儿车里的孩子。

就在她转过脸来的那一瞬间,那张曾无数次出现在他午夜梦回里的面庞,终于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是俞静。

真的是俞静。

她看上去比照片里要清瘦一些,眼角也似乎有了淡淡的细纹。

岁月抹去了她脸上的青涩,却也赋予了她一种前所未有的温婉气质。

她完全没有注意到柯凡的存在。

她的整个世界,仿佛都围绕着那两个孩子。

柯凡就那么僵硬地坐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七年了。

在他以为自己已经快要忘记这个人的时候,她就这样,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而且,是以这样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方式。

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无数的问题,像潮水般瞬间涌上了他的喉头。

她为什么会在这座城市?

她是什么时候结的婚?

她的丈夫是谁?

这七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以及那个,折磨了他整整七年的问题——

当年,她到底为什么要不告而别,把他拉黑?

所有的理智,所有的从容,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他所有的情绪,都化作了巨大的震惊和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楚。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餐具,因为用力过猛,指节都有些发白。

“当啷——”

他手中的叉子,终究还是没能握稳,从指间滑落,掉在了洁白的餐盘上,发出了一声清脆而突兀的声响。

这声响,在嘈杂的餐厅里,本不该引起太多注意。

但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它恰好划破了两人之间那层无形的隔膜。

俞静闻声,下意识地朝着他声音传来的方向,望了过来。

那一刻,四目相对。

时间和空气,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

俞静脸上的温柔表情,在看到柯凡的那一刹那,瞬间僵住。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