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那个在《封神榜》里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在《茶馆》里风骨凛然的秦二爷,背后藏着一个瞒了大半个世纪的秘密。2021 年,89 岁的蓝天野站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手里捧着的 “七一勋章”,把所有人都惊到了 —— 原来这位演了一辈子戏的老艺术家,早在 1945 年就入党,当了多年地下党交通员,骑着自行车在北平城里送情报,这事连他身边不少亲近的人都才刚知道。
![]()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蓝天野本来不叫这个名,他原名叫王润森,1927 年生在河北饶阳,刚满月就跟着家人搬到了北平。小时候赶上日本占领北平,日子过得压抑,后来 1944 年考上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油画,本想安安静静搞艺术,没成想家里出了个 “引路人”—— 他三姐石梅是从解放区回来的地下党员,经常带些《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这样的书回家。王润森那时候年轻,心里本就憋着股对现状的不满,看了这些书更是热血沸腾,主动帮着姐姐干活。
他干的活说起来不算惊天动地,但每一件都提着心。用家里的短波收音机偷听解放区的电台,一字一句记下来,再帮忙油印成宣传资料,这些东西姐姐会想办法散发出去。那时候日伪管得严,万一被发现,全家都得受牵连,可他一点没打退堂鼓。1945 年,他成了北平地下党的交通员,每天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往西山跑,车上藏着情报、文件,有时候还有给解放区送的物资。现在想想,那自行车后座上驮着的不是东西,是命啊!同年 9 月 23 日,他正式入党,成了地下党北平剧联党支部的骨干。
![]()
也是从这时候起,他跟戏剧结了缘。为了更好地做革命宣传,他干脆放弃了油画专业,转头学表演。第一次登台就演了《日出》里的黄省三,没想到这一演就停不下来。那时候的学生剧团看着是搞文艺的,其实是传播进步思想的 “秘密基地”,他在里面组织活动,悄悄发展地下党员,戏演得越红火,掩护工作就做得越到位。
1946 年 11 月,他加入了周恩来和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演剧二队,在里面当演员。别以为这是去享受舞台,那时候他们在国民党控制区演出,表面上是给军方搞文宣,实际上是借着演出传递信息、掩护同志。他在队里演了《孔雀胆》《大雷雨》这些戏,还拉着两个学生剧团加入了地下党组织,影响力一点点扩大。到了 1947 年,他又转到华北大学文工二团,排演《民主青年进行曲》这种现实题材的戏,走到哪儿演到哪儿,华北地区不少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戏里戏外都在给大家传递 “要民主、要觉醒” 的信号。
![]()
1948 年形势变紧张了,国民党开始清剿学生剧团,上级让他赶紧离开北平去解放区。临走前,组织上跟他说,为了家里人安全,最好改个名字,别再用王润森了。他想了想,就用了 “蓝天野” 这个名字,这一用就是一辈子。到了解放区,他也没放下文艺,进了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学习,琢磨怎么把表演弄得更专业。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他跟着部队回了北京,还参与了开国大典的文艺准备工作,只不过具体干了啥,到现在也没公开细说,倒是给这段经历添了点神秘感。
1952 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蓝天野是第一批演员,跟焦菊隐、苏民这些后来的戏剧界大佬一起,搭起了人艺的架子。头一年就演了《龙须沟》,这戏一演,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算是立住了。1956 年老舍写了《茶馆》,他被选中演秦二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跟于是之、朱琳这些同事天天泡在北京的茶馆里,看老北京人怎么说话、怎么喝茶、怎么聊天,连人家手上的小动作都记下来,就怕演得不真实。1957 年《茶馆》首演,他的秦二爷一出场就惊艳了,后来这戏成了人艺的压箱底剧目,每次复排他都还演这个角色,成了观众心里的 “活秦二爷”。
![]()
接下来的几十年,他就跟人艺绑在了一起。50 年代后期排《北京人》,他演主要角色,还试着导了些小剧目;60 年代初演《蔡文姬》里的董祀,把角色的复杂心思演得明明白白;1964 年导《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这是布莱希特的戏,他特别注重让演员 “代入” 角色,把反战的主题传达到位。那时候人艺演出多,他一年要排好几部戏,还经常出去巡演,累是累,但心里踏实。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人艺恢复演出,他又回到《茶馆》的舞台上,还是那个秦二爷。1981 年他开始带学生,人艺 “81 班” 的濮存昕、宋丹丹都是他的学生,他教学生不光教怎么演戏,还总说 “得先懂生活,才能演活角色”,让他们多去体验生活。1984 年他第一次拍电视剧,在《末代皇帝》里演醇亲王载沣,戏份不多,但把那种历史感演出来了。1987 年他退休,可没闲着,又捡起了小时候的爱好,开始画国画,后来还办了个展,真是多才多艺。
![]()
1989 年拍《封神榜》,他演姜子牙,为了这个角色,他专门去白云观学道教的礼仪动作,有些武打戏还自己上,不用替身。他还跟导演提建议,改了 “文王访贤” 的戏份,说这样更符合原著逻辑,最后效果确实好,这个姜子牙成了经典,到现在还有人翻出来看。1990 年在《渴望》里演王子涛,那个朴实又深刻的父亲形象,让不少观众跟着掉眼泪。那时候他虽然拍了不少影视剧,但心里最惦记的还是话剧,一有机会就回人艺的舞台。
90 年代他还在人艺导戏,像《吴祖光传奇》就是他导的;1992 年跟着《茶馆》去国外巡演,把中国话剧带到了国际舞台上。2000 年后他演出少了,但还当艺术顾问,给年轻人提建议。2011 年,他都离休 19 年了,又被请回人艺排《家》,演冯乐山。排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手指骨折了,可他没歇着,绑着绷带接着排,最后首演特别成功,他把冯乐山的伪善演得让人恨得牙痒痒。2012 年他当《甲子园》的艺术总监,指导青年演员,还强调 “戏得扎根现实,不能飘着”。
![]()
2015 年,88 岁的他还导了瑞士戏剧《贵妇还乡》,排戏的时候扔了拐杖,亲自给演员示范动作,哪个细节不到位都不行;同年还演了《冬之旅》,成了中国话剧舞台上年龄最大的演员。这戏改编自德国文学,他用慢节奏的表演,把老年人的孤独感演得特别打动人。2020 年疫情期间,他还在线上直播《蔡文姬》的片段,吸引了好多观众看;10 月的时候,连着演了 11 场《家》,每场都保持高水准,一点没因为年纪大就打折。2021 年,他又导了《吴王金戈越王剑》,不光指导演员的台词动作,还亲自给剧名题字,为了保证历史细节准确,查了不少资料。
也就是在 2021 年 6 月 29 日,他成了中国戏剧界唯一获得 “七一勋章” 的人,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位老艺术家从 1945 年入党,隐瞒地下党身份整整 76 年。他一辈子演了 70 多部话剧,导了 10 多部戏,还拍了不少影视作品,可从来没跟人提过自己当年送情报、搞地下工作的事。
说起来,他的艺术成就跟那段地下党经历也有关系。跟焦菊隐合作的时候,他们一起推广体验派表演,强调演员要深入生活;曹禺先生还总督促他多读书,提升文化修养,他也真听进去了,读了好多书丰富自己。他导戏的时候特别注重分析剧本,指导演员也有自己的一套,就像《贵妇还乡》里的讽刺元素,被他处理得特别到位。他把当年做地下党时的忠诚和坚持,都融入到角色里了,就像秦二爷,在时代变迁里始终保持风骨,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写照。
![]()
一辈子下来,他没卷入过任何负面新闻,做人特别低调。2022 年 6 月 8 日,他在北京家里去世,享年 95 岁,那时候离北京人艺建院 70 周年就差 4 天。虽然他走了,但他演的秦二爷、姜子牙,导的那些戏,还有他教出来的学生,都还在延续着他的艺术生命。现在去人艺看《茶馆》,看到秦二爷出场,好多老观众还会想起蓝天野,想起这位把一生都献给艺术和信仰的老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