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时分,社区的小广场又热闹起来。张大叔像往常一样,拿起酒杯,跟几个老伙计谈天说地。半年前,他还自豪地和谁都说:“我这点酒量,不碍事!三两白酒下肚,浑身舒坦!”
可最近的一次体检,他却不得不收起了酒杯——医生皱着眉头告诉他,肝脏和胰腺的检查结果异常。张大叔怎么也想不到,作为饭桌上的“气氛担当”,自己竟然成了医院里的“危险信号”。
![]()
很多人以为,少量喝酒没关系,但研究显示:每周饮酒≥100克的人,健康风险就会明显上升。
经常喝酒,对身体的危害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哪些病,甚至哪些器官最容易“中招”?尤其是第2个细节,很多人都在忽视。
你或许听身边人说过“少喝点能活血化瘀”,但事实恰恰相反。多项权威研究早已证实,长期饮酒不仅没有保护心血管的效果,反而会诱发多种慢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酒精相关疾病负担占全部疾病的5.3%,每年因过度饮酒死亡约300万人。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中国疾控中心针对中老年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习惯性饮酒者的肝脏疾病患病风险是非饮酒者的2.1倍,胰腺疾病风险提升高达1.9倍。
![]()
酒精进入人体后,90%以上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如果代谢能力超负荷,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就会直接损伤肝细胞。有人形象比喻,肝脏像一个工厂,酒精是拆迁大队,来得快、破坏强。
而胰腺,则更容易因酒精诱发炎症,出现急慢性胰腺炎甚至糖尿病。
很多像张大叔一样的中老年男性觉得自己身体“抗造”,但每天或者隔天喝酒的人,早在体检指标上,早已埋下了隐患。
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高发。据中国肝病中心的临床大样本分析,持续饮酒半年以上的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概率达到37.5%,而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高出未饮酒人群16.9%。
“肝脏静默者”,很多人自觉没症状,直到查出肝硬化,才追悔莫及。
![]()
胰腺损伤,胰腺炎、糖尿病风险翻番。“酒精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元凶之一”,协和医院胰腺疾病专家曾指出。
调查发现,经常喝酒者发生胰腺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糖耐量异常(糖前期)检出率增加20%。胰腺一旦反复炎症,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糖尿病就会悄然到来。
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也易中招。不仅如此,研究显示长期饮酒,高血压发病率升高12.7%,甚至增加中风、胃炎、消化道溃疡的概率。“酒桌豪情”往往成为日后病榻前的“悔不当初”。
医生提醒,健康其实就在我们每一天的选择里。对于酒精的摄入,目前医学主流共识是:能不喝就不喝,喝酒无所谓“安全剂量”。
有哪些现实可行、普通人能做到的方法?
![]()
关注饮酒总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酒精摄入量应≤15克(≈一两白酒/两瓶啤酒/半杯红酒),且不建议连续饮酒。超过标准的人,要自查并逐步减少量。
每周“无酒日”。每周至少设2天为“无酒日”,让肝脏得到喘息机会。长期坚持,肝脏修复能力能提高17%,体感也会更轻松。
科学解酒是谣言,补水+合理作息才靠谱。别轻信“保肝药”“解酒药”,没有证据证明其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喝酒后多饮水,过量需监测肝功能,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学会用无酒社交替代酒桌文化。很多人是因为社交、应酬才喝酒。朋友聚会、家庭聚餐可以用茶饮、健康饮品代替,不但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也不会受影响。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即便平时无明显症状,但每半年应查肝功能、腹部B超、血糖。有异常及时干预管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