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会在高控与完全放任之间,容易走两个极端。
原因就是孩子在早期的时候,很听话很乖,家长就很一言堂,要求孩子指哪打哪,不允许孩子反抗,也不听孩子的意见。
只要是家长为孩子好,出发点是对的,那么孩子只有听和做的份,不能反抗,也不容置疑。
家长一味将自己无比正确的经验传递给孩子,而且要求孩子只能听自己的。
应当承认,家长对孩子的很多做法与建议,从成人思维出发,都是对的。
但在正确的道理,在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和真实想法。
在父母的强势与高要求下,孩子只能听父母的,以此维系自己好孩子,乖孩子,优秀的标签。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有反抗,有不满,慢慢在家长的要求与驯化之下,孩子就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将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内化成对自己的高要求而不自知。
如果孩子意识一直不觉醒,一直这么听家长的话,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最多变成妈宝,什么都听父母的。
但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的意识在复苏,他们突然觉得前十几年按父母的意愿去生活,真是够了。
就可以想跟父母决裂,挣脱父母的要求与控制,过一种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
这时候,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就突然性情大变,完全失控了。
无论父母用过去的强势与说教,还是用现在的示好与妥协,孩子都是软硬不吃,炸毛加刺毛。
说的话,什么刻薄讲什么,做的事,什么离谱就做什么。
家长会非常不理解:
为什么掏心掏肺,精心培养的的孩子突然就变成这样?
其实,孩子这些看似突然的变化,是必然的发展过程。
小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愈高,包办愈多,照料愈精细,孩子愈乖和懂事,听话。到了青春期叛逆时,孩子的行为就有多离经叛道,有多躺平和逃避。
孩子躺平和逃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源于家长前后态度的转变。
在孩子尚且很乖的时候,家长是很强势和说一不二的,孩子被迫只能完全听家长的话,否则就是各种威胁,比如想要的东西不满足,想做的事限制,给孩子贴各种标签。
孩子为了获得家长的认可,维系好孩子的标签,只能委屈自己,而听家长的话。
等到了青春期后,孩子极端的叛逆,突然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做出了让家长很害怕的举动。
![]()
摔东西,大发脾气,扬言活着没意思,自己不被父母理解和爱等,成功激起了父母的内疚之心,于是对孩子在自责模式下,就开启了所谓的无条件接纳:
之前对孩子的要求,全不敢有了;
之前对孩子不允许的事,即便还有微词,还是完全满足了孩子;
之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完全不敢回绝了,为了让孩子开心,完全顺从孩子的心意;
从之前的一言堂,我说了算的家长权威,变成看着孩子的脸色行事,谨小慎微。
家长的这些变化,孩子都看在眼里,懂在心里。
当家长对孩子内疚,感慨这个孩子怎么被自己养废的自责包围时,家长就陷入了无限的恐惧与自我否认。
将自己之前养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全盘否定,甚至觉得不该再管孩子了,要完全改变自己。
家长有自我改变的意识,是一件正确的事,但太全面的自我否认和自我攻击,从完全掌控孩子到完全不敢管孩子,这是一个要命的极端养育思维。
这相当于孩子在内耗和受挫时,家长给提供了一个完全的温床,让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发脾气没关系,威胁父母没关系,怎么任性家长都完全接纳和包容。
![]()
提什么要求和条件,只要孩子开心,统统都答应。
家长的边界感开始变得模糊,原则性也几乎丢失殆尽,因为害怕自己的强势与管控再伤害孩子。
而孩子的躺平和嚣张以及变本加厉的任性,就是从家长把躺平孩子当祖宗供开始的。
完全的满足孩子,把孩子照顾得很精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情绪一不好,炸毛或心情不在线,家长就使出浑身解数来哄孩子开心。
送礼物,随便玩手机,玩游戏,舒服躺着,爱上学就上,不上就在家玩。
慢慢地,孩子就越躺越平,越躺越不愿意动弹。沉溺在虚拟的生活与眼前的舒适中,丧失了进取之心。
无条件接纳也是大坑,更好的做法是温和,坚定和有条件地满足,不合理的需求一定要拒绝。
孩子可以追求自由,但也要匹配相应的责任,所有的自由都是有前提的。
家长守好原则和边界,抓大放小,接纳孩子情绪,但不接纳不合理的要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