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斥巨资拍下名画,一周后却捐给博物馆,要求就一个:永不展出

分享至

“季先生,您…您提出的这个条件,恕我直言,这在整个文博界都是闻所未闻的。”

国家博物馆馆长梁文博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他紧紧地盯着面前这个气定神闲的男人。

季云深只是平静地将茶杯凑到唇边,温热的茶气氤氲了他深邃的眼眸。

他缓缓开口,语气没有丝毫波澜,却像一颗沉重的石头,投入了平静的湖心。

“梁馆长,我说了,这是唯一的条件。”

01

秋末的伦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属于高纬度地区的湿冷而清冽的气息。

泰晤士河畔的薄雾,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朦胧的诗意。

但在全球顶级的克里斯蒂拍卖行内,此刻却温暖如春,气氛更是被金钱与欲望点燃,热烈到了顶点。

宏伟的大厅里座无虚席,巨大的水晶吊灯投下璀璨的光芒,映照着一张张身份不凡的脸孔。

今天,是本年度最受全球收藏界瞩目的一场东方艺术品专场拍卖会。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方不容小觑的势力,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收藏家、艺术基金经理和隐世财团的代表。

一件件来自东方的珍品被郑重地呈上展台,又在一轮轮没有硝烟却异常激烈的竞价中被拍卖师的木槌定格,化为一个个刷新纪录的数字传奇。

气氛在压抑与兴奋之间微妙地转换,每一次举牌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当时钟的时针缓缓指向预定的时刻,主持人用一种刻意压抑却依旧难掩激动的声音,宣布最后一件压轴拍品即将登场。

整个会场的呼吸,仿佛都在这一瞬间为之一滞,连窃窃私语声都消失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缓缓升起的展台上。

两名身着黑色制服、戴着洁白手套的工作人员,动作轻柔而庄重,小心翼翼地将一幅用金色丝绒覆盖的古画抬了上来。

他们的谨慎,本身就是对这件物品价值的最高肯定。

当主持人揭开丝绒的一角,一幅装裱在古朴的深色木框中的画作,便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画幅并不算巨大,甚至可以说有些内敛。

然而,当它被完全展开,稳稳地立在展台中央的一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苍凉与辽阔之气,仿佛挣脱了画纸的束缚,瞬间充斥了整个大厅。

“各位尊贵的来宾,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本次拍卖会的灵魂所在,我们的压轴之作——《孤山暮雪图》。”

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麦克风的放大,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带着一丝神圣的咏叹调。

大厅两侧的高清巨幕上,特写镜头将画作的每一处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那是一幅精妙绝伦的水墨山水画。

画面的构图极其简洁,却蕴含着无尽的意境。

画面的尽头,是一座巍峨的孤山,山势险峻,壁立千仞,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孤独地矗立在天地之间。

山巅之上,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那白色并非纯粹的洁白,而是带着一种历经风霜的灰调。

近景处,是几棵在凛冽寒风中顽强挺立的枯树,枝桠虬劲,姿态各异,仿佛在无声地向上天诉说着什么。

整幅画的用笔,兼具了北派山水的雄浑风骨与南派山水的温润墨韵,技法之高超,令人叹为觀止。

然而,最让人心惊,也最让人着迷的,是那股从画卷深处渗透出来的、挥之不去的孤寂与悲怆感。

观画者仿佛能听到画中那呼啸的寒风,能感受到那刺骨的严寒。

似乎创作者在落笔的那一刻,胸中藏着万千沟壑,心中压着千钧重担,却又无从言说,最终只能将这一切,都付诸笔端的暮雪与孤山。

“此画的作者,根据画作落款及多方考证,名为季鸿安,活跃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

主持人开始介绍画作的背景。

“然而,极其诡异的是,关于这位艺术造诣如此之高的画家,我们能查阅到的生平记载,却极为模糊,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历史仿佛刻意地遗忘了这个人,这更为此画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

“有权威专家私下评价,单论艺术成就,此画足以与宋元时期的传世名作相媲美,它是一件被历史洪流意外遗忘的、无价的瑰宝。”

“起拍价,一千万英镑。”

这个数字,让场内本已安静的气氛出现了一阵更加明显的骚动。

这是一个极高的起点,足以将绝大多数的竞拍者拒之门外。

但这骚动仅仅持续了数秒,便被此起彼伏的竞价声所彻底淹没。

“一千一百万!”

一位金发碧眼的欧洲银行家率先举牌。

“一千三百万!”

中东某王室的代表紧随其后,声音果断。

“一千五百万!”

一个来自日本的收藏世家,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战局。

价格就像脱缰的野马,以令人心跳加速的节奏节节攀升。

现场的气氛,迅速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举牌的,都是些在全球收藏界跺一跺脚都能引起震动的熟悉面孔。

他们的竞争,不仅仅是财力的比拼,更是眼光与地位的较量。

经过了十几轮惊心动魄的拉锯战,价格已经被不可思议地推高到了两千五百万英镑。

这个数字,已经让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感到了窒息。

现场的节奏,终于渐渐地慢了下来。

增价的幅度,从一百万一次,降到了五十万,甚至二十万。

只剩下那位欧洲银行家和日本收藏家,还在进行着艰难而胶着的最后博弈。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们两人之间来回移动,猜测着最终的胜利者将花落谁家。

就在拍卖师即将为两千五百五十万的报价开始倒数时,一个低沉而清晰,甚至带着一丝慵懒的声音,从会场后排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平静地响了起来。

“三千万。”

这两个字,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没有渐进,没有试探,直接用一个碾压式的价格,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全场的目光,“唰”地一下,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齐刷刷地投向了那个声音的来源。

坐在那个角落里的,是一个东方面孔的男人。

他看起来年近五十,一身剪裁得体、毫无标识的深色西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神态沉静得如同古井。

即便是刚刚报出了这样一个石破天惊、足以让世界侧目的价格,他的脸上也看不出丝毫的波澜,仿佛只是在菜市场买了一棵白菜。

他,正是季云深。

国内商界的传奇人物,以精准如手术刀般的投资眼光和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著称。

但他本人却极为低调,从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因此现场能够立刻认出他的人,寥寥无几。

这个横空出世的报价,其所带来的冲击力是毁灭性的。

它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瞬间让那两位还在激烈缠斗的竞价对手,颓然地放下了手中的号牌,脸上写满了无奈与不甘。

主持人激动得脸颊泛红,他用尽全力才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开始最后的倒数。

“三千万英镑,第一次!”

“三千万英镑,第二次!”

整个大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见证着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季云深依旧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头,越过璀璨的灯光,牢牢地锁定在展台上的那幅《孤山暮雪图》上。

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那绝不是一个收藏家在看一件猎物的眼神。

那更像是一个漂泊多年的游子,在看一位久别重逢、历经沧桑的家人。

“三千万英镑,第三次!”

“砰!”

拍卖槌重重地落下,那一声清脆的响声,如同宿命的终章,一槌定音。

“成交!恭喜这位先生!《孤山暮雪图》找到了它新的归宿!”

短暂的沉寂之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对胜利者的致敬,也是对这幅画传奇经历的见证。

而季云深,只是缓缓地站起身,从容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下摆,仿佛刚刚只是做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拍卖会一结束,嗅觉敏锐的记者们便如鲨鱼闻到血腥味一般,蜂拥而至,将他团团围住。



“先生,请问您方便透露您的身份吗?”

“您为什么愿意斥如此巨资,拍下这幅作者生平不详的画作?”

“您对这幅画,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别理解?”

面对无数的闪光灯和伸到嘴边的话筒,季云深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耐。

他停下了脚步,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写满好奇与兴奋的脸。

最终,他只留下了一句,足以让所有猜测都黯然失色的回答。

“我不是在收藏它。”

他微微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外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沉淀了岁月与家族使命的复杂情感。

“我只是……在接它回家。”

说完,他在保镖的护送下,没有再多做停留,穿过拥挤的人群,径直离去。

02

三天后,一架白色的湾流私人飞机,在拂晓的微光中,无声地降落在京郊的一处不对外开放的私人机场。

舷梯缓缓放下,季云深的身影出现在舱门口。

他换上了一身舒适的便服,神情中带着长途飞行后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可以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光。

他的身后,紧紧跟着两名神情肃穆、身材魁梧的安保人员,他们手中,正共同捧着一个由特殊合金打造的、银白色的恒温手提箱。

箱子里,装载的正是那幅牵动了无数人神经、价值足以买下数座城堡的《孤山暮暮雪图》。

早已等候在停机坪上的车队,没有在繁华的市区做任何停留,而是径直地、平稳地驶向了城市边缘的西山深处。

在一片被原始森林环抱的核心区域,坐落着一座外表低调、内里却别有洞天的中式庄园。

这里便是季云深的私人居所,清幽雅致,同时又戒备森严,如同一个与世隔绝的王国。

庄园的地下,有一个季云深耗费巨资打造的专业艺术品收藏室。

那里的恒温、恒湿、避光以及安保系统,均采用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技术,其标准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家级的博物馆。

按照惯例,所有人都以为,这幅天价名画,会被第一时间送入那个绝对安全、专业的环境中,妥善地保管起来。

然而,季云深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了深深的意外与不解。

当车队平稳地停在主宅前,他亲自从安保人员手中,接过了那个沉重而冰冷的恒温箱。

他的动作轻柔而庄重,仿佛捧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婴儿,没有让任何其他人插手。

他没有走向通往地下收藏室的入口,而是径直穿过种满翠竹的庭院,走进了自己日常起居的主卧室。

从季云深年轻时就一直照顾他的管家陈伯,步履匆匆地跟在他的身后,苍老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疑惑和深深的担忧。

“先生,这幅画……”

陈伯是看着季云生从一个少年成长为商业巨擘的,在他面前,话语也总能比别人直接一些。

“如此贵重、如此脆弱的文物,直接放在卧室里,万一有丝毫的闪失,比如温湿度的变化,甚至是阳光的照射,那都是不可逆的损伤啊……”

季云深摆了摆手,温和地打断了他的话。

“陈伯,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他的声音很轻,很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坚定。

“但是,只有把它放在这里,我才能够真正地安心。”

说完,他便当着陈伯的面,用特制的钥匙,打开了那个恒温箱。

随着“咔哒”一声轻响,箱盖缓缓开启,那幅画静静地躺在柔软的衬垫之中。

季云深亲手将《孤山暮雪图》取了出来,他的指尖在触碰到画框边缘时,甚至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举动。

他将这幅足以让任何保险公司都望而却步的画作,径直地、稳稳地挂在了自己卧室床头的正上方墙壁上。

那个位置,正对着他夜晚安睡的睡床,只要他一睁开眼睛,第一眼就能看到。

陈伯彻底愣住了,他站在原地,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从那一天起,接下来整整七天的时间里,季云深推掉了所有的商业活动和社交应酬。

他将自己完全地、彻底地锁在了这座清冷的庄园里,锁在了这间挂着古画的卧室里。

集团里堆积如山的、需要他亲笔签字才能生效的决策文件,都被他的首席助理原封不动地带了回去。

无数重要的商业伙伴,甚至是一些政府部门的要员,想要与他紧急会面,也都被一一婉拒。

他就这样,将整个喧嚣的商业世界,都彻底地关在了门外。

一日三餐,都由忧心忡忡的陈伯,亲自烹饪后送到卧室的门口,再轻轻敲门提醒。

很多时候,饭菜送进去时还是热气腾腾的,可几个小时后被端出来时,却几乎原封不动。

陈伯透过门缝,怀着担忧的心情,悄悄地观察过好几次。

每一次,他所看到的景象,都几乎如出一辙,让他愈发地心惊。

先生或是坐在床沿,或是静静地站在画前,一动不动地,一看就是一整个下午。



他脸上,会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各种各样复杂到了极点的神情。

有时候,是深深的追忆,仿佛透过画纸,看到了遥远的过去。

有时候,是无比的敬畏,那是一种对某种伟大精神的由衷崇拜。

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沉重得化不开的悲伤,仿佛整个人都被一种无形的气场所笼罩。

还有一些时候,他的眼神中,会流露出一些连陈伯都完全看不懂的,像是解脱又像是枷锁的矛盾情绪。

有好几次,陈伯在深夜里起夜,都会看到先生卧室的门缝下,依然透出明亮的灯光。

他知道,先生又失眠了。

他是在对着那幅神秘的古画,独自一个人,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而孤独的黑夜。

陈伯感觉,先生那不像是单纯地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那更像是在完成一场跨越了百年光阴的、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的家族仪式。

一场与先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沉默的祭奠。

陈伯的心里,被巨大的担忧所填满。

他不知道这幅画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一向冷静自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先生,变得如此地反常,如此地不像他自己。

他甚至一度在私下里荒谬地怀疑,先生是不是在国外中了什么邪,被这幅画给魇住了。

但他也深深地知道,季云深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他自己不容动摇的道理。

他能做的,只有默默地守护在门外,不去打扰这份沉重的宁静。

第七天的清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透过窗棂,斑驳地照进了卧室。

卧室的门,终于从里面被缓缓地打开了。

季云深走了出来。

他的身影,比一周前明显消瘦了一些,眼眶下带着浓重的、无法掩饰的黑眼圈,显示出他这几天经历了怎样的精神消耗。

但他的眼神,却不再像之前那般沉重、纠结和迷惘。

反而,透着一种雨过天晴后的、如释重负的平静与清明。

仿佛压在他心头,甚至是他整个家族血脉里多年的那块巨石,终于被彻底地搬开了。

他看到了正守在门口,满脸忧色的陈伯,对他温和地、发自内心地笑了笑。

“陈伯,给我准备一份早餐吧,要丰盛一点。”

他的声音虽然因为缺觉而有些沙哑,但中气十足,充满了新的力量。

“我饿了。”

听到这三个字,陈伯悬了整整七天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大半,眼角甚至有些湿润。

他知道,他熟悉的那个先生,回来了。

吃过一顿迟来的、丰盛的早餐后,季云深换上了一身整洁的衣服,走进了书房。

他拨通了自己首席助理的电话。

“帮我联系国家博物馆的梁文博馆长。”

他的指令,清晰、冷静,且不容置疑。

“就说,我有一件私人藏品,想要无偿捐赠给国家。”

电话那头的助理,显然是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听筒里只有他沉重的呼吸声。

那可是三天前,才刚刚花了三千万英镑,折合人民币近三亿元,从全世界的顶级藏家手中抢回来的传世名画。

这才过去短短的一周时间,甚至连新闻的热度都还没有完全消退,就要无偿捐赠出去?

“先生,您……您是说……那幅《孤山暮雪图》?”

助理的声音,因为极度的不敢相信而变得有些结巴。

“对。”

季云深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犹豫。

“就是它。”

这个决定,像一颗引爆的重磅炸弹,不仅让他的助理和管家感到天旋地转般的震惊,也即将让整个文博界,都为之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波澜。

03

季云深要将刚刚收入囊中的《孤山暮雪图》,无偿捐赠给国家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以最快的速度,在文博界和收藏界传开了。

这无疑是一场强度高达十级的巨大地震。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第一反应都是惊愕,紧随其后的,便是对季云深这种义举的深深震撼。

在这个商业利益至上的年代,愿意将一件价值数亿、且未来升值空间无限的个人顶级藏品,如此迅速地无偿捐出,这种行为,堪称凤毛麟角,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一时间,社会各界的赞誉之声,如同潮水般向季云深涌来。

主流媒体将他誉为“新时代儒商的楷模,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爱国商人典范”。

而文博界的专家学者们,更是对他推崇备至,他们认为,季云深的这一行为,不仅仅是丰富了国家的艺术宝库,更是为整个社会树立了一个高尚的文化标杆。

国家博物馆方面,从上到下,更是陷入了一片欣喜若狂的氛围之中。

《孤山暮雪图》在伦敦拍卖会上的惊艳亮相,早已引起了国内顶级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

他们对其展现出的超凡艺术价值评价极高,都为这样一件堪称国宝的艺术珍品流落在外,而感到深深的惋惜。

没想到,峰回路转,它不仅以一种传奇的方式回归了祖国,而且即将被收归国有,成为人民共同的财富。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想都不敢想的巨大惊喜。

博物馆馆长梁文博,是一位年过六旬,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文博事业的老学者。

他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对每一件躺在库房里的文物,都怀有如同对待自己孩子一般深厚的感情。

在通过官方渠道确认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后,他激动得几乎一夜未眠。

他亲自给季云深打去电话,在电话里,他言辞恳切,甚至有些语无伦次地,表达了自己和整个文博界,对季先生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并约定了第二天,将亲自登门拜访,代表国家,商讨并办理相关的捐赠事宜。

第二天下午,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红旗轿车,平稳地驶入了季云深的庄园。

梁文博带着馆里两位最资深的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如约而至。

季云深没有选择在气派的客厅,而是在自己充满书卷气的书房里,接待了他们。

书房里的陈设十分简朴,四壁挂着几幅意境悠远的山水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陈年墨香和上等茶香,让人心神宁静。



宾主落座,陈伯恭敬地为客人们奉上了新沏的香茗。

梁文博双手接过茶杯,目光中带着欣赏与敬佩,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商界传奇。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满身铜臭的商人,而是一位气度沉稳、眼神清澈的儒雅君子。

“季先生,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博物馆,代表全国千千万万的文博工作者,再一次对您如此慷慨无私的爱国义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梁文博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无比激动。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用最高规格的入藏仪式,来迎接这件国宝的回归!”

他已经开始有些兴奋地,向季云深规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

“我们会立刻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为它举办一场前所未有、盛大隆重的专题展览,让全国人民,都有机会能够一睹它的绝世风采。”

“同时,我们还会组织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团队,对它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艺术手法进行全方位、最深入的研究,所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我们都会集结出版,公之于众。”

“我们要让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与展现,让它的光芒,照亮整个华夏文化界!”

梁文博越说越是兴奋,他的脸上泛着红光,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场由他亲手缔造的文化盛宴,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

他身后的那两位白发苍苍的专家,也在不住地缓缓点头,眼中同样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作为这场文化盛宴的捐献者,季云深却显得异常的平静,甚至平静得有些反常。

他静静地听着梁文博描绘的那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深邃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波澜。

从始至终,他只是优雅地端着那杯尚有余温的茶,用杯盖,一下,又一下地,轻轻撇去水面上的浮沫。

整个雅致的书房里,只回荡着梁文博慷慨激昂的声音,以及那细微得几乎不可闻的,景德镇薄胎瓷器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直到梁文博说得有些口干舌燥,停下来端起茶杯润喉时,季云深才缓缓地抬起了头。

“梁馆长。”

他的声音不大,甚至有些轻柔,但在这份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燥热的氛围中,却显得格外清晰,格外冷静。

“您的美意,以及您对这幅画的珍视,我心领了。”

他将手中的茶杯,轻轻地、稳稳地放在了面前的红木茶几上,发出了一声轻响。

“画,现在就可以是国家的。”

他微微顿了一下,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仿佛接下来的话,才是今天会面的核心。

“但我有一个条件。”

“这也是我捐赠它的,唯一的一个条件。”

梁文博立刻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将身体坐得更直了一些,神情变得郑重无比。

“季先生请说。”

他满怀期待地、真诚地回应道。

“只要是在原则范围之内,无论是什么样的条件,我们博物馆方面,一定全力配合,绝无二话!”

在他想来,季云深可能会提出一些,比如在展出时永久保留捐赠者署名权,或者为他的家族在博物馆的功德碑上塑像之类的,完全合情合理的个人要求。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被季云深那严肃的神情所凝固了。

季云深看着梁文博那双充满期待和敬意的眼睛,一字一顿,用一种不容置疑,甚至可以说是冷酷得不近人情的语气,缓缓说出了那句话。

“这幅画,入馆之后,必须被立刻列为国家最高等级的密存品。”

他每一个字都咬得极重,像是在用语言,铸造一条冰冷的、不容更改的铁律。

“永久封存,永不展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