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缝中的夫妻门窗店,正在“慢性死亡”?3个真实故事,给所有中小老板提了个醒
“再不开单,就要去送外卖了。”
凌晨1点,山东临沂老李把最后一块玻璃抬进货车,擦了擦汗,给我发来这么一句。
他和老婆开的15㎡小店,曾经靠熟人介绍就能月销30单;今年降到不足10单,利润被本地工厂压到50元/㎡,连运费都裹不住。
这不是个案——全国60%以上的门窗订单,正被“上下两头”快速吃掉:
往下:本地工厂直接“裸价”杀到成本线,夫妻店根本赔不起;
往上:品牌店用“系统窗+明星代言”把利润拉到200%,高端客户只认牌子。
中间那批“老老实实做产品”的夫妻店,像被两块磨盘夹住,动弹不得。
01 谁在“杀死”夫妻店?
我们把镜头拉近,看三组真实对比:
![]()
结论一目了然:
工厂用“低价+快交期”卷死同行;品牌用“高端形象+一站式服务”锁死客户;夫妻店两头都不靠,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
02 把镜头对准自己:夫妻店只剩“等死”?
错了。
我们走访12家还在盈利的夫妻店后,发现他们活下来的理由只有一句话——
“不再卖门窗,而是卖‘老李’、‘阿芳’、‘王哥’本人。”
故事一:河南周口·“玻璃医生”老王
只干一件事:10公里内,玻璃自爆30分钟上门打胶。
短视频拍“爆玻璃现场”,3个月涨粉1.2万,本地热搜#周口最快玻璃维修#。
收费比工厂高20%,但客户认他“随叫随到”,旺季单月纯利3万。
故事二:江苏昆山·“阳台改造阿芳”
把2人小店改成“阳台实验室”,免费帮客户测噪音、测隔热。
拍短视频教“如何靠一扇窗省下空调费”,评论区全是“求报价”。
不做整屋,只做“阳台升级”,客单价8000,利润35%。
故事三:四川绵阳·“夜市窗哥”老李
晚上把样品窗推到小区门口,现场灌水泡密封胶,路人围观“看漏水”。
抖音直播“夜市砍价”,一晚收30个定金,第二天上门量尺。
成本可控,同款比品牌店便宜30%,客户觉得“赚到了”。
03 给还在“夹缝”里的你,5个立即能抄的作业
1. 砍品类:只保留2款最熟、最好控货的产品,把采购量做大,成本立刻降8%。
2. 写标签:给自己起“本地名”+“专长”,例如“胶州隔音老刘”“南海换窗阿伟”,让客户一眼记住。
3. 拍30秒短视频:不用高大上,每天拍“量尺现场”“安装翻车”“玻璃自爆”3大场景,抖音同城投100元,就能拿到50个精准播放。
4. 做“深夜客服”:晚上9-11点,99%的同行关机,你把电话放短视频里,90%的紧急客户会打给你。
5. 转介绍“可视化”:安装完送客户一张“防爆膜+终身免费调螺丝”卡片,让他拍照发业主群,转介绍率能翻2倍。
04 写在最后
门窗行业没有“寒冬”,只有“洗牌”。
大工厂再便宜,也做不到30分钟上门;品牌店再高端,也舍不得给你终身免费调螺丝。
这就是夫妻店最后的护城河——成本可控、服务灵活、人设可信。
别再盯着别人的长处哀叹,从今天开始,把“你自己”当成最贵的产品卖出去。
先卖人,再卖窗。
如果你也是门窗人,评论区留一句“城市+名字”,说说你今年最难的一单。
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失去的利润,一块玻璃一块玻璃地赚回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