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妈,我不想再见到你们。"
我站在国防大学的报到处,看着手机里母亲发来的照片——她和父亲正在弟弟的大学城里看房子,准备卖掉老家的房子陪读四年。
照片里,母亲笑得那么开心,就像当年我考上重点高中时一样。
只是这一次,她的笑容不是因为我。
我关掉手机,走向那个将改变我一生的地方。
01
十八年前,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亲是个老实的工人,母亲是小学老师,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也算安稳。
我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拿着满分的试卷回家,母亲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我聪明。父亲虽然话不多,但眼里的骄傲藏不住。
那时候,我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家的骄傲,是父母全部的希望。
直到八年前,弟弟出生了。
母亲怀孕的时候,我已经十岁了。看着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既兴奋又紧张。我幻想着有个小弟弟会是什么样子,幻想着教他写字、陪他玩耍。
弟弟刚出生的那天晚上,我偷偷跑到医院。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他红红的小脸蛋,心里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保护欲。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个好哥哥,要保护他,照顾他。
母亲从产房出来后,虚弱地对我说:"儿子,你有弟弟了,以后要好好照顾他。"
我用力点头,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那段时间,我确实很用心地帮忙照顾弟弟。给他冲奶粉,哄他睡觉,换尿布我都学会了。母亲夸我懂事,父亲也说我是个好哥哥。
我以为,我们会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兄弟。
弟弟两岁的时候,已经会叫"哥哥"了。每次他奶声奶气地叫我,我的心都会软成一团。我把自己最好的玩具都给他,把最爱吃的零食也分给他。
但我渐渐发现,父母的注意力开始转移了。
以前我考试得了第一名,母亲会专门给我做好吃的庆祝。现在她忙着照顾弟弟,只是随口夸两句就过去了。父亲下班回来,第一件事也不再是问我的学习情况,而是去逗弟弟玩。
我告诉自己这很正常,弟弟还小,需要更多照顾。我应该理解父母,应该继续做个好哥哥。
可是随着弟弟一天天长大,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02
弟弟三岁开始上幼儿园,性格活泼开朗,很招人喜欢。老师经常夸他聪明可爱,邻居们见了他都忍不住要摸摸他的小脸蛋。
相比之下,我却越来越内向了。可能是因为学业压力大,也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缘故,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爱说话,成绩虽然还是很好,但在人群中总是显得有些沉默寡言。
有一次,邻居王阿姨在楼下遇到我们一家,她先是夸弟弟长得可爱,然后看看我,说:"这老大怎么这么闷呢?还是老二活泼一些,以后肯定有出息。"
母亲笑着说:"大的从小就这性格,内向一些。"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真的不如弟弟讨人喜欢?是不是我的存在价值只是成绩好?
进入初中后,我更加努力学习,希望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我每天早起晚睡,周末也很少出去玩,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进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地跑回家报喜。
"妈,我考上一中了!"我挥舞着通知书,眼里闪着光。
母亲接过通知书看了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错,不愧是我儿子。"
可就在这时,弟弟从房间里跑出来,扑到母亲怀里撒娇:"妈妈,我也要上学,我也要拿第一名。"
母亲立刻把注意力转到弟弟身上,温柔地说:"好,我们家小宝贝以后也会像哥哥一样优秀的。"
我站在那里,手里还拿着录取通知书,但那种被重视的感觉只持续了不到一分钟就消失了。
高中三年,我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但我发现,无论我考得多好,父母的关注点都更多地放在弟弟身上。他们会为弟弟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而高兴半天,却对我的年级第一越来越习以为常。
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习以为常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
03
高考那年,我以全市前十的成绩被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录取。那天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朋友祝贺,母亲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我家老大就是争气,从小到大就没让我们操过心。"母亲对客人们说着,语气里满是自豪。
我坐在客厅里,听着大家的夸奖,心里应该很高兴才对。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有些空虚。
那天晚上送走客人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父亲难得地和我说了很多话,问我想学什么专业,将来有什么打算。
"我想学计算机,以后做程序员。"我说。
"好专业,有前途。"父亲点点头,"不过学费和生活费是个问题,家里条件你也知道..."
我心里一紧。我当然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好,父亲的工资不高,母亲虽然是老师但收入也有限。供我上大学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爸,我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还可以做兼职。"我连忙说。
"那怎么行?你就专心学习,钱的事我们想办法。"母亲插话道,"大不了我多代几个班,你爸也可以加加班。"
那一刻,我被深深感动了。虽然平时父母的关注更多地放在弟弟身上,但在关键时刻,他们还是会为我考虑。
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好好报答父母。
大学四年,我确实很努力。除了学好专业课,我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了不少奖学金。家里的经济压力因此减轻了不少。
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母亲总是先关心我的身体,然后问学习情况。她会告诉我弟弟的近况——他已经上小学了,成绩也很好,还学了画画和钢琴。
"你弟弟很想你,经常问什么时候哥哥能回来。"母亲在电话里说。
听到这话,我心里暖暖的。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父母对我们兄弟俩的爱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
大四那年,我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工资虽然不算太高,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的时候,父母都很高兴。父亲在电话里说:"好样的,儿子,你没让我们失望。"
那一刻,我觉得这些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04
工作后的前两年,我过得很充实。虽然工作压力大,但看着银行卡里逐渐增加的数字,我有一种踏实的满足感。我每个月都会往家里汇一些钱,虽然不多,但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点心意。
弟弟那时候已经上初中了,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每次和家里视频通话,看到他阳光灿烂的笑容,我都会想起小时候他刚学会叫"哥哥"的样子。
那段时间,我以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去年春节回家,我才发现事情有了变化。
弟弟已经长成了一个帅气的少年,身高几乎和我一样了。他的成绩依然很好,而且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会画画,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
"你弟弟现在可厉害了,"母亲拉着我坐下,眉飞色舞地说着弟弟的近况,"老师都说他是重点大学的苗子,说不定能考上清华北大呢。"
我看着弟弟,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我为他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却隐隐有些不安。
果然,母亲接下来的话证实了我的担忧。
"如果你弟弟真的考上了好大学,我和你爸准备去陪读。"母亲说,"他从小就依赖性强一些,一个人在外面我们不放心。"
"陪读?"我愣了一下,"那家里怎么办?你的工作怎么办?"
"工作可以辞掉,房子可以卖掉。"母亲说得很轻松,好像这是个很简单的决定,"反正你已经工作了,用不着我们操心。你弟弟不一样,他还需要我们照顾。"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我想起了自己当年上大学时的情景——父母虽然支持我,但从来没有提过要陪读。他们说我懂事,说我独立,说我不用他们操心。
当时我以为这是对我的信任和夸奖,现在想来,也许只是因为我不够重要,不值得他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
春节假期结束后,我回到北京,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工作中我经常走神,晚上也睡不好觉。
我开始反思这些年的经历,开始重新审视我和家人的关系。
我发现,虽然我一直努力做个好儿子、好哥哥,但在父母心里,我似乎永远排在第二位。他们爱我,但这种爱更像是理所当然的回报,而不是无条件的付出。
而对弟弟,他们的爱是主动的、热烈的、毫无保留的。
这种差别对待让我开始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我努力了这么多年,到底是为了什么?
05
今年六月,弟弟高考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关注着他的消息。母亲几乎每天都会给我发微信,汇报弟弟的状态。
"你弟弟今天状态不错,数学考得很好。"
"英语也发挥得不错,应该问题不大。"
"理综有点难,但你弟弟说还可以。"
看着母亲发来的这些消息,我想起了自己当年高考时的情景。那时候母亲也很关心我,但远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和投入。
成绩出来的那天,我正在公司加班。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儿子,好消息!你弟弟考了658分,全市前五十!"母亲的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清华北大都有希望!"
我握着手机,心情五味杂陈。为弟弟感到高兴是真的,但同时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涩。
"那太好了,恭喜他。"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一些。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了,"母亲继续说道,"房子已经找中介挂牌了,估计很快就能卖掉。你爸也在联系那边的工作,准备一起过去陪读。"
"房子要卖掉?"我的心猛地一紧。
那是我从小长大的家,承载着我所有的童年回忆。厨房里还贴着我小学时得的奖状,书房里还摆着我高中时的获奖证书。
"是啊,不卖房子哪来的钱在大学城买房?"母亲说得很自然,"反正你也不回来住了,留着也是浪费。"
挂了电话后,我坐在办公室里发呆。窗外的夜色很深,远处的霓虹灯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但我的心情却前所未有的灰暗。
我开始明白,在父母心里,我已经不再需要他们了。我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我就不再重要了。
而弟弟不一样,他还年轻,还需要照顾,还有无限的可能。所以他值得父母付出一切。
那天晚上回到租来的小房子里,我坐在电脑前,搜索着各种信息。我需要找到一条出路,一条完全不依赖父母、也不用再面对这种差别对待的路。
最终,我的目光停在了国防大学的招生简章上。
我仔细研究了报考条件和录取流程,发现以我的条件完全符合要求。更重要的是,一旦被录取,我就不用再考虑经济问题,也不用再看父母的脸色。
我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未来。
填报志愿的截止日期临近了,我做了一个决定——报考国防大学。
那天深夜,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妈,我决定考研了,报考国防大学。"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母亲的声音:"国防大学?那不是军校吗?为什么突然想去那里?"
"我觉得那里更适合我。"我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
"可是那里管理很严格的,而且毕业后要服役..."母亲的声音里带着担忧。
"我已经想好了。"我打断了她的话,"这是我的选择。"
电话里再次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儿,母亲说:"那好吧,你自己的路你自己选。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你已经有工作了,为什么还要折腾?你弟弟马上要上大学了,家里的负担已经很重了..."
我听出了母亲话里的意思。她是在暗示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给家里增加负担,应该继续工作赚钱,帮助家里供弟弟上学。
但我已经决定了。我要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一条不需要考虑任何人感受的路。
几个月后,我顺利通过了国防大学的考试和面试。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家人,而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坐了很久。
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想起了那个曾经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家里骄傲的小男孩。
那个男孩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的我,只想为自己而活。
我拿起手机,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我被国防大学录取了,明天去报到。"
然后,我关掉了手机。
06
国防大学的报到处比我想象中还要庄严。穿着军装的教官们表情严肃,新生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排队办理各种手续。
我独自一人站在队伍中,看着周围那些和父母依依不舍的同学,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家长呢?"办理手续的教官问我。
"就我一个人。"我回答。
教官看了我一眼,没有多说什么,继续办理手续。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儿子,你到学校了吗?"是母亲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到了,正在办手续。"我简短地回答。
"那就好。"母亲停顿了一下,"我和你爸昨天搬到你弟弟的学校了,这边的房子比老家贵很多,不过还好,你弟弟很喜欢。"
我没有回应,静静地听着。
"你弟弟说想给你打电话,但我说你现在肯定很忙。"母亲继续说道,"等你稳定下来了,记得给家里报个平安。"
"嗯。"我应了一声。
"还有..."母亲的声音有些犹豫,"你选择这条路,我和你爸都支持你。虽然我们不太懂,但我们相信你的决定是对的。"
我感觉鼻子有些酸,但很快就压下了这种情绪。
"我知道了。"我说,"你们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弟弟。"
"你也是。"母亲的声音很轻,"儿子,不管怎么样,你永远是我们的孩子。"
我没有回答,直接挂了电话。
办完所有手续后,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宿舍。室友们都很年轻,大多数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聊着家乡的事情,聊着对未来的憧憬,脸上都带着青春特有的朝气。
我躺在床上,听着他们的对话,忽然觉得自己很老,虽然实际年龄并不大。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又变成了小时候的样子,弟弟刚刚出生,我小心翼翼地抱着他,他在我怀里安静地睡着。
梦里的母亲很年轻,她温柔地看着我们兄弟俩,眼里满是慈爱。
醒来后,我发现枕头湿了一片。
07
军校的生活比我想象中更加严格。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点熄灯,中间的时间被各种训练和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
这种高强度的生活让我暂时忘记了心中的苦闷。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希望通过身体的疲惫来麻痹内心的痛苦。
教官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兵,军衔不高但经验丰富。他很快就注意到了我这个特殊的学员。
"你和其他人不一样。"有一天训练结束后,他把我单独叫到一边,"其他人都是孩子,你已经是大人了。"
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能告诉我为什么选择这里吗?"教官问,"以你的条件,有很多更好的选择。"
我想了想,说:"我想要一个新的开始。"
教官点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既然来了,就好好干。"他拍拍我的肩膀,"这里会给你想要的一切,但前提是你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选择这条路,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包括自由,包括某些情感联系。
但我已经准备好了。
几个月过去了,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严格的纪律、高强度的训练、单调的作息,这些都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在这里,没有人会比较,没有人会偏爱,一切都按照规则进行。你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你的表现,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军队。这里虽然严苛,但很纯粹。
有一天,宿舍里来了一个新同学。他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刚从地方大学退学转来的。
"为什么要退学?"我好奇地问他。
"家里条件不好,父母为了供我和妹妹上学,把房子都卖了。"他说,"我不想再让他们负担了,这里不用交学费,毕业后还包分配。"
我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你后悔吗?"我问。
"不后悔。"他的眼神很坚定,"我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想再依赖任何人。"
那天晚上,我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很久没有联系了,我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
电话响了很久才有人接,是弟弟的声音。
"哥?"他的声音听起来很惊喜,"你终于打电话了!"
"你好吗?"我问。
"我很好!大学生活很精彩,我加入了学生会,还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弟弟的声音很兴奋,"对了,爸妈在这边租了个小房子,就在学校附近。妈妈还找了份家教的工作,爸爸在这边的工厂上班。"
我听着弟弟的话,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我为他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却有些羡慕。
"他们还好吗?"我问。
"还好,就是有时候会担心你。"弟弟的声音变得有些小心,"哥,你是不是因为什么事情生气了?为什么突然就不联系我们了?"
我沉默了一会儿,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没有生气。"我最终说道,"我只是觉得,我们都长大了,应该有各自的生活。"
"可是我们是一家人啊。"弟弟的声音有些委屈,"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一家人。"
听到这话,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是的,我们是一家人。"我轻声说道,"你要好好学习,不要让父母担心。"
"你也是,哥。"弟弟说,"等我放假了,我想去看你。"
"军校不方便,等以后有机会吧。"我说。
挂了电话后,我坐在宿舍里想了很久。也许我对家人有些过于苛求了,也许他们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但我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08
两年过去了,我即将从国防大学毕业。按照规定,我需要在部队服役至少八年。
这意味着我和过去的生活彻底告别了。
毕业典礼那天,很多同学的家长都来了。他们穿着正装,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为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
我依然是一个人。
典礼结束后,我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部队。我被分到了西部边防,那里条件艰苦,但我不在乎。
临行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我收到了一条微信消息。是弟弟发来的。
"哥,听说你要去很远的地方了。虽然我们很久没见面了,但我想告诉你,我一直很想念你。"
"还记得小时候你教我写字的样子吗?还记得你把最好的玩具都给我的样子吗?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我最好的哥哥。"
"我知道你可能因为某些事情对我们有意见,但我希望你明白,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爱你。"
"等我大学毕业了,我也要像你一样独立,不再让父母操心。到那时,我们兄弟俩就可以一起孝敬父母了。"
"哥,保重身体,注意安全。我们都在等你回来。"
看完这条消息,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起了小时候弟弟生病时我彻夜照顾他的样子,想起了他第一次叫我"哥哥"时的可爱模样,想起了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的岁月。
也许,我一直误解了什么。
也许,父母对我们的爱确实不同,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爱我。
也许,我选择这条路并不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拿起手机,给弟弟回了一条消息:
"弟弟,哥哥也想你。等哥哥回来,我们好好聊聊。"
然后,我又给母亲发了一条消息:
"妈,我要去部队了。虽然我们可能很久见不到面,但我想告诉你,我爱你们。我选择这条路不是因为赌气,而是因为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配得上你们骄傲的人。"
"等我回来,我们一家人好好团聚。"
发完消息后,我关掉手机,开始收拾行李。
明天,我就要踏上新的征程了。那里有雪山,有戈壁,有艰苦的环境,但也有我想要的成长和蜕变。
我不再是那个因为得不到足够关注而赌气的孩子了。
我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军人,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
几年后,当我带着军功章回到家乡时,我要让父母为我感到骄傲,要让弟弟以我为榜样。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会重新团聚,会有说不完的话,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更浓的亲情。
窗外的夜色很深,但我的心却前所未有的明亮。
我终于明白,家人之间的爱从来不需要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值得被爱。
而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