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渠县1.1万多亩柠檬迎来丰收季,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凭借品相佳、酸度高、香气浓的硬核品质,“渠字号”柠檬不仅畅销国内,更斩获东南亚、俄罗斯等海外订单,这颗“金果子”既带动千余户村民就近增收,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
分拣柠檬
在李渡镇新和村800余亩柠檬基地,浓郁果香四溢。村民们手持剪刀穿梭林间,麻利地采摘成熟果实,装满柠檬的背篓被陆续转运,一派丰收忙碌景象。这片种植了8年的“尤力克”柠檬林,是当地盘活闲置资源的成功实践,为当地村民搭建起家门口的增收平台。“我们在基地做活路,一天能挣六七十元,挺好的。”村民叶启玉说。村民郭龙渠则算起增收账:“家里流转费每亩200元,一年800元;加上施肥、除草等务工收入,一年能挣1万多块钱。”
渠县光照充足、土壤偏酸的自然条件,为柠檬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自2013年引进“尤力克”优质品种以来,当地已在李渡、中滩、安北等10多个乡镇形成连片种植规模。“这个品种皮薄汁多、口感纯正,亩产大概3500到4000斤。”李渡镇柠檬基地业主李梅介绍,果面光洁、水分充足、香气浓郁的特质,让渠县柠檬在市场站稳脚跟。
依托过硬品质,渠县柠檬销售版图持续扩张。除北京、天津等国内市场外,其耐储存、风味足的优势更打开国际通道,“渠字号”柠檬远销海外,实现了产销两旺。“不愁卖,再多都能销出去,除了国内城市,还销往东南亚、俄罗斯等地。”李梅说。
产业红火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护航。渠县通过政府搭桥,全方位助推当地柠檬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县柠檬种植面积达1.1万多亩,带动1000余户村民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近两万元,让“酸柠檬”真正酿成了乡亲们的“甜日子”。
来源:达州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