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然而当前基层治理却是“内卷”与“负担”并存,基层干部困在繁琐无效任务中“空转”,政策落实沦为“形式比拼、痕迹展示”,治理活力被严重损耗,持续深化基层减负成为破局的关键。
基层负担过重,根源在于形式主义。为了让考核有亮点,部分地方对简单工作搞无谓的“创新包装”;“文山会海”泛滥,空洞文件层层转发,冗长会议“会而不议”;过度留痕成顽疾,事事要台账、处处讲痕迹,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多头考核、重复检查更让干部陷入“为考核而工作”的怪圈。
基层减负是破解内卷的“金钥匙”。《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提出的“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举措,直击问题核心。文件会议缩减后,干部才能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倾听群众诉求;考核摒弃“唯痕迹论”,干部才能更加注重实绩与群众满意度;清理不必要的政务APP和工作群,干部才能告别“指尖负担”,跳出“24小时待命晒工作”的内耗。
以减负破内卷,不能只做“减法”,更要提效能。一方面,要靠制度明确基层权责,避免任务随意转嫁,让干部在清晰边界内高效履职;另一方面,应加强干部培训教育,提升其应对复杂工作的能力,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提高治理精准性与时效性。
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唯有持之以恒推进,切实为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才能让他们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基层治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基础,共同绘就基层治理提效的崭新篇章。
作者:任淑琪 丰台区大红门街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