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91岁王蒙酝酿30年 焕新300年经典

0
分享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10月17日,2025天府书展现场,91岁的“人民艺术家”王蒙携新作《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以下简称《极限聊斋》)亮相。这位九旬文学泰斗,一开口就表达了对成都的热络偏爱:“成都太可爱了!要历史有历史,要好吃的有好吃的!”

当天,他带着酝酿30年的作品,与读者展开一场跨越300年的文学对话,让蒲松龄笔下的经典焕发当代活力,更展现出“文坛常青树”不竭的创作激情。

《极限聊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精选《考城隍》《叶生》《聂小倩》等50多篇经典。这部作品既是王蒙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把“读懂古典、照见自己”的钥匙。


91岁的“人民艺术家”王蒙。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宇 摄

2025年,91岁的王蒙已出版3部新作,让人惊叹于他“越活越年轻”的创作生命力。

谈书名 生活经验与文学经典的对话

“为什么叫《极限聊斋》?因为蒲松龄写得太‘绝’了!”面对读者的好奇,王蒙拿起新书,语气里满是对《聊斋》的推崇。在他眼中,《聊斋》的“极限”体现在方方面面:想象力、对人性的挖掘、文学表达的张力,都达到难以超越的高度。“它的创造性、陌生性与内在逻辑,都走向了某种边界,你找不到任何作品能与它相提并论。”

王蒙解释,《聊斋》的逻辑尤为特别,那是“文学的逻辑、感情的逻辑”——不是理性的演绎归纳,“和现实没关系,却比现实还透彻。”就像有的故事里,人物因一念之差引发连锁反应,情节看似离奇,读来却觉得无比合理。“这种逻辑在世界文学中都极为罕见,我认为它代表了文学想象力的极致。”

书名中的“神侃”,是王蒙对自己解读方式的幽默定位:“版本差异、文字考证,那是专家的事。我就是‘神侃’——用当代人的眼睛读《聊斋》,把300年前的传奇故事,跟今天的职场、情场、生活困境连起来。”他坦言,自己耗时两年半写成这本书,初衷不是做学术研究,而是想让经典“活”在当下,“我不是要教大家怎么读《聊斋》,而是想让大家通过《聊斋》读自己。”

书中,王蒙用鲜活的北方口语重述情节,随手抛出“职场顶锅侠”“情爱双标”等当代话题。

例如,讲《崂山道士》,先还原奇幻场景,再点评“故事意境优美,但结局略显生硬,即便有劝善之意,也未尝不能有一个更温暖的收尾”;谈《叶生》,联系当下年轻人的竞争困境,剖析执念带来的束缚。这种“边述边评,边发挥推敲”的方式,带着小说家的灵动与生活气息,让300年前的故事有了打动当代人的温度。

在发布会现场,王蒙还以一段即兴相声贯口完成词语接龙,妙语连珠引得满堂喝彩。他笑称,读《聊斋》就像“撒欢撂蹦”,能让人在文化、文学、人生的世界里尽情遨游,“大谈《聊斋》,怎么会这么幸福!”

论价值 不变人心与当下生活的观照

翻开《极限聊斋》,目录设计暗藏巧思——王蒙以庄子“人间世”“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四境为纲,将50多篇故事分类。“不是为考据训诂,乃欲借古贤之目,开掘文本的哲学纵深与当代意蕴。”他说,《聊斋》写的是传奇,说的是人心,职场竞争、情爱欲望、世态人情,这些300年没变过的东西,正是他想和读者聊的核心。

《叶生》是最打动王蒙的篇章之一。故事里的书生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即便历经挫折仍执念不改。“比范进更荒诞,比孔乙己更苍凉!”谈及这篇,王蒙语气陡然沉重,“今日再重提,就是想让年轻人看清——别被执念困住。”他点评道,这是对命运“不解、不甘、不服、不停”的控诉,也藏着逆境中知音情谊的珍贵,“越是受到帮助,越难接受失意,这份矛盾让悲剧更显深刻。”在他看来,叶生的“不甘”,像极了当下被各种压力裹挟的年轻人,“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别让执念消耗了自己。”

《考城隍》被王蒙解读出了职场的隐喻。故事里的书生意外获得机会,却有人在无形中成为“替补”,默默承担代价。“就像现实里,很多人看似得到机会,背后可能有其他人的牺牲。”他犀利地指出,这种无奈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存在,“蒲松龄写得越平静,越让人感受到小人物命运的身不由己。”

除了剖析困境,王蒙更看重《聊斋》中展现的情义。在《王六郎》里,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因真诚相交,危难时甘愿为对方放弃机会;在《叶生》中,县令丁乘鹤赏识书生才华,倾力相助,书生以毕生所学回报。“现在年轻人说‘搭子’,但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相知相惜。”王蒙感慨,这种跨越身份甚至生死的情义,在今天依然珍贵,“它提醒我们,生活不只有利益交换,还有纯粹的温暖与坚守。”

王蒙的点评,常常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

解读《婴宁》,他盛赞“一笑的力量”:“紧张时刻能放声一笑,比哭好,比怒强,这是自信自强的模样。”谈及《王成》,他写下对命运的感悟:“幸中必生不幸,不幸中也能有大幸,别只盯着倒霉,也珍惜经历的一切。”

这些文字,超越对《聊斋》的解读,成了一位九旬老者对生活的通透洞察。

讲幕后 酝酿打磨与实地考察的创作

“写这本书,前后花了两年半,但酝酿了30年。”王蒙坦言,早在30年前,他就被《聊斋》的“极限”魅力吸引,萌生了解读的想法,“那时候觉得自己阅历还不够,不敢轻易动笔。”直到近几年,他读完中华书局2015年版《聊斋志异》四卷本,又参考了马瑞芳教授的研究著作,才终于觉得“火候到了”。

“《聊斋》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课题——文学逻辑。”王蒙说,过去谈逻辑,多是理性的演绎归纳,但《聊斋》的逻辑是“跟着感情走,跟着故事的魂走”。这种逻辑看似“没逻辑”,却最能打动人心。“这个课题,我想了30年,才慢慢琢磨透。”

在写作中,王蒙每天坚持写两三个小时。有时思路来了,会写到深夜。他的夫人曾担心他的身体,劝他放慢节奏,但王蒙说:“写作是我的命,不写,我才会觉得累。”

书中的每一篇点评,都经过反复打磨,有的段落改了10多遍,只为找到最精准、最接地气的表达。“我不用学术术语,就想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在写作期间,王蒙特意去了蒲松龄的故乡几次,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站在他生活过的地方,好像能更懂他写故事时的心情。”他说,蒲松龄的才华在于,能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写得跌宕起伏又入木三分,“他写的不是奇闻异事,是人心,是生活。”

说规划 继续出书与享受美好的期盼

在发布会尾声,王蒙透露了自己的“小目标”:“《极限聊斋》只是第一部,后面还有《海论聊斋》《颠沛聊斋》,我要把《聊斋》的‘没逻辑的逻辑’挖到底!”台下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读者们期待这位九旬大师的下一部作品。

事实上,在《极限聊斋》出版前,王蒙就已展现出惊人的创作力。2023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近300张照片、550余件展品,全景呈现他70载不辍的笔耕历程;2024年4月,他获“春风年度致敬”奖;2025年,除《极限聊斋》外,还出版了《诗词中国》《夏天集》两部新作。

“有人问我,为什么91岁了还能写这么多?”王蒙笑着说,“因为我热爱写作,热爱生活。每天能和文字打交道,能从经典里读出新东西,就是最幸福的事。”他坦言,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但只要坐在书桌前,就觉得浑身有劲儿,“文学是我的精神支柱,只要还能写,我就不会停。”

对于《极限聊斋》的出版,王蒙最期待的是年轻人能喜欢。“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经典离自己太远,其实不是的。”他说,《聊斋》里的故事,讲的都是普通人的挣扎与坚守、欲望与情义,“只要能让一个年轻人读完,觉得‘原来经典也能这么读’,能通过故事读懂自己的生活,我就满足了。”

当天的发布会现场,挤满了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珍藏的王蒙著作求签名,也有大学生拿着《极限聊斋》认真记录。一位00后读者说:“以前觉得《聊斋》是文言文,不好懂。看了王蒙先生的解读,才发现里面的人和事,跟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像,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从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到2025年仍笔耕不辍,王蒙用70载的创作生涯,诠释着“人民艺术家”的担当与坚守。《极限聊斋》不仅是他与蒲松龄的隔空对话,更是一位文学泰斗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他用自己的生命阅历,为经典注入当代活力,让300年前的故事,依然能照亮当代人的生活。正如他所说:“中国人读中国小说,是人生难得的幸福。放谈《聊斋》,能让你苦思深省,能让你享受人生与文化的美好。”

来源:四川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歌手黄安透露音乐人屠颖离世细节:在跑步机上跑步时摔跤致颅内出血

歌手黄安透露音乐人屠颖离世细节:在跑步机上跑步时摔跤致颅内出血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2 16:03:30
西部排名又乱了:勇士爆冷连败,火箭高歌猛进,12队排名互换

西部排名又乱了:勇士爆冷连败,火箭高歌猛进,12队排名互换

篮球大视野
2025-11-02 15:03:27
海昏侯怎么能囤那么多金子,就凭他一个小小的侯爵?

海昏侯怎么能囤那么多金子,就凭他一个小小的侯爵?

小豫讲故事
2025-11-02 06:00:03
苏超决赛,让外省球迷有些失望!

苏超决赛,让外省球迷有些失望!

小鬼头体育
2025-11-02 15:35:47
国补确认恢复继续!国补政策2025年最新消息:新一轮国补690亿11月发放领取中,国补截止到年底结束

国补确认恢复继续!国补政策2025年最新消息:新一轮国补690亿11月发放领取中,国补截止到年底结束

中国润滑油信息网
2025-11-02 15:48:57
又捐一个亿,为什么

又捐一个亿,为什么

政经视点
2025-11-02 08:42:58
十五运跳水女团广东队领跑,全红婵今晚出战

十五运跳水女团广东队领跑,全红婵今晚出战

极目新闻
2025-11-02 17:02:40
中国恢复采购美大豆,巴西急降价却为时已晚!农业部长肠子悔青了

中国恢复采购美大豆,巴西急降价却为时已晚!农业部长肠子悔青了

荆楚寰宇文枢
2025-11-01 21:52:37
突然爆火!青岛街头,一大群人裹着羽绒服排长队,就为了买它!网友:足足排了4个小时,高低要尝尝什么味儿

突然爆火!青岛街头,一大群人裹着羽绒服排长队,就为了买它!网友:足足排了4个小时,高低要尝尝什么味儿

环球网资讯
2025-11-01 14:24:07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姜大叔侃球
2025-11-01 20:27:43
网络毒鸡汤的代价终于来了!大龄剩女泛滥,捞女现象屡见不鲜

网络毒鸡汤的代价终于来了!大龄剩女泛滥,捞女现象屡见不鲜

诗词中国
2025-09-18 14:05:15
雷军突然发文!5亿元!网友彻底沸了

雷军突然发文!5亿元!网友彻底沸了

极目新闻
2025-10-31 11:51:39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向日本索要任何道歉

从今天起,中国不再向日本索要任何道歉

科学发掘
2025-11-02 07:57:50
一记重拳!A股公募抱团瑟瑟发抖

一记重拳!A股公募抱团瑟瑟发抖

睿知睿见
2025-11-02 07:59:32
ASML专利不保?中企对外“警告”,回购已购光刻机,荷兰陷入两难

ASML专利不保?中企对外“警告”,回购已购光刻机,荷兰陷入两难

深析古今
2025-11-01 11:08:24
A股:周末重磅信息,财政部部长释放重磅利好,或贯穿本轮牛市!

A股:周末重磅信息,财政部部长释放重磅利好,或贯穿本轮牛市!

云鹏叙事
2025-11-02 08:34:58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霹雳炮
2025-11-01 20:55:50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2 13:43:13
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州政协秘书长潘黔昆,拟任县委书记

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州政协秘书长潘黔昆,拟任县委书记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17:12:16
国际奥委会:东大你再办一届奥运会!东大:2036年在台北办?

国际奥委会:东大你再办一届奥运会!东大:2036年在台北办?

议纪史
2025-11-01 22:15:03
2025-11-02 18:39:00
中工网 incentive-icons
中工网
中工网为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中国工会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管理的中央新闻网站
304107文章数 118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他是清华大学校名题写者,拒绝宋美龄求婚,被誉为“民国颜真卿”

头条要闻

媒体:被安世风波卡整月"脖子" 全球车企终于能缓口气

头条要闻

媒体:被安世风波卡整月"脖子" 全球车企终于能缓口气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手机
房产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手机要闻

同样开售三天,小米、vivo、荣耀、OPPO新旗舰销量对比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艺术要闻

他是清华大学校名题写者,拒绝宋美龄求婚,被誉为“民国颜真卿”

数码要闻

64GB×4 6000CL30 套条 12999 元,Origin Code VORTEX 内存上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