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易经的起源很早,在后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少流派。《四库全书》有一段总结比较简明扼要:
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根据上文这段话我们得知,易经有:两派六宗。我们知道易经有四大核心,即:象、数、理、占。两派就来源于此。
两派分别是:象数派与义理派。
这两派分别又包含了三个宗,宗就是宗门,你可以理解为下面三个小门派。
象数派: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
义理派: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
我给大家慢慢解释。
首先,象数派是以象数解读易经。象和数应该都不陌生,比如我们说乾卦代表老父亲,坤卦代表老母亲,这就是卦象。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阳爻称九,阴爻称六……这就是数。
义理派主要讲易经的道理哲理,比如乾卦的卦辞为元享利贞,初九爻辞潜龙勿用。用卦爻辞去解读世界,这就是义理,注重含义和道理。
接下来分别是两大门派下的六小宗门。
占卜宗,这个大家最熟悉,占卜就是算卦,易经最早就是用来占卜的书,慢慢才发展成为一门哲学。这个派系代表人物很多,比如孟喜,梁丘贺等。
禨祥宗,禨祥其实就是祭祀祈祷老天保佑吉祥。了解汉朝的朋友应该知道,汉朝非常流行讲阴阳五行与灾变吉凶这些东西。所以这一派也是汉朝流行起来的。比如大名鼎鼎的京房,焦延寿,就是代表人物。
造化宗,也可以称为图书宗。我们现在说的造化是指好运福气,但这里的造化可不是这个意思,你可以理解为创造变化。主要讲的是陈传和邵雍,尤其是邵雍开创了以数解易,而且弄出了各种图,比如八卦图,太极图这些。再比如梅花易数相传就是邵雍所创。总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创派。
老庄宗,老是老子,写道德经的那位;庄是庄子。简单来说就是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来解读易经的哲理。代表人物有王弼,韩康伯等。
儒理宗,儒就是儒家,用儒家的理论思想解读易经。这一派可以说是代表人物最多,最为主流的一宗,毕竟我们自古就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比如周敦颐,朱熹等大儒都是代表。
史事宗,就是用历史故事解读易经。其实有不少学者就认为易经是历史,比如顾颉刚写过《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从卦爻辞里解读出五个历史事件。代表人物有司马光、欧阳修、杨万里等。
以上就是对易经“两派六宗”的介绍。其实很多时候象数理占是一体的,根本分不开。就好比梅花易数占卜,可以看卦象,看体用,也看卦爻辞。所以他们有分别,但并不是对立的,就像太极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我想这才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