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努力做多学科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者、探索者

0
分享至

思政课不仅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课程,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青年学生特别是社科学子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价值选择,思政课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多学科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模式创新与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负责人王维国认为,思政课涉及内容、领域的广泛性,决定了办好思政课既需要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撑。在教学中,该团队以打造“大思政课”为建设理念,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作用,依托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多学科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学科交叉、突出协同育人,构建多学科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获得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上好“大思政课”

怎么让人人都上的思政课上得有质量、有效果?依托社科院资源,该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体系,在上好思政课必修课的基础上,结合社科大特点,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论”等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该团队打造了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教学团队——“学部委员(名师大家)+领导干部+青年教师”队伍,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如“形势与政策”课,高培勇、蔡昉、张宇燕、李林、周弘、孙宪忠等学部委员作为主讲教师进行讲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组成了一支优秀的育人队伍。

在信息化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该团队紧密围绕教学核心要点,致力于融合教材的研发与数字课程的共享,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组织编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概论》等,并主导开发了学部委员形势与政策报告会讲义,同时组织团队精心编写示范教案、示范课件。此外,该团队还打造了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教育平台,涵盖“精准专递课堂”“名师示范课堂”以及“精品MOOC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进程与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从教学体系、师资团队、教学资源开发等多个渠道共同创新,该团队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科教融合”的新形式

该团队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进程中,着重突出回归教学内容本质。深化对新时代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用学术内容、学术框架、学术思维支撑思政课教学。该团队授课教师张瑜提出:“我们把社科院各个学科的专业力量整合起来,一起深入开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与阐释工作,精准服务思政课教学。”这也是该团队大力推动学科间交叉融合、推动“科教融合”理念的深入实践。

该团队着重针对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展开深度探究,致力于挖掘思政课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理以及情理内涵,产出了一批兼具系统性与学理性、既说理透彻又文风生动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聚焦于“重点+热点+难点+焦点”,有力地支撑了用学术语言阐释政治理论的教学需求。

当然,在教学研究方面,该团队不断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艺术的实践。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是束缚,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是让课堂生动起来的关键。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虚拟实践教学法……让原本严肃的思政课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实现“有意义”与“有意思”的有机统一。


让课堂“活”起来

除了传统的课堂模式,该团队还致力于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实现“知行合一”。依托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与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共建,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着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研行”综合素养,建成“学术报告+网络实践+校园理论宣讲+研究型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该团队充分借助社科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这一优质平台,主持打造了集公众号、理论社团、学术刊物、学术论坛为一体的“思创社科”科研型实践教学矩阵;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建成教育部、中国科协“哲学社会科学学风涵养工作室”和“社会科学家精神传承示范基地”。

“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传统课堂到网络课堂,从教学分析、设计到教学方法的推介,从纸质资源到数字化资源,我们的育人效果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肯定。”该团队授课教师李楠如是说。

目前,该团队在课程研发、教研探索、实践教学等方面已经取得积极的创新成果。面向未来,该团队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探索思政课建设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致力于培养更多能够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田麓加 石林/供稿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 刘颢婧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社会科学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18344文章数 255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