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文化引领 创新实践课堂
—— 桂林学院以课本剧大赛深化师范教育改革
10 月 30 日晚,桂林学院弘善讲堂内暖意融融,文化与传媒学院首届师范生课本剧大赛在此圆满落幕。作为学校 “至善文化” 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活动创新采用 “技能竞赛颁奖 + 课本剧展演” 双轨融合模式,既以赛事成果检验师范教育成效,更以经典文本新创演绎为纽带,将 “至善” 精神融入文化传承与艺术实践,打造出打破教室边界的 “创新实践课堂”,成为学校创新课堂实践的鲜活注脚。
![]()
课本剧《满江红》
舞台之上,这场 “移动的实践课堂” 正以文学经典为载体,传递 “至善” 力量。演绎《驿路梨花》时,师范生们以细腻肢体语言勾勒少数民族地区的互助图景,让 “互助向善” 的 “至善” 内涵在代代相传的故事中直抵人心;再现《记念刘和珍君》时,演员们以凝重神情、赤诚台词还原革命先烈 “捐躯赴国难” 的壮烈,字里行间的悲壮与坚守,不仅引发师生情感共鸣,更让 “爱国明善” 的 “至善” 追求在历史回望中升华;呈现《满江红》时,铿锵台词搭配滚烫情绪,复刻民国学子在至暗时刻的不屈呐喊,“以思想为刃破阴霾,以热血为炬照山河” 的演绎,让 “担当护善” 的 “至善” 品格在民族气节传承中焕发新彩。每一部剧目的呈现,都是一次 “至善文化” 的浸润,更是一堂生动的 “思政 + 艺术” 创新实践课。
![]()
课本剧《驿路梨花》
从剧本解读到舞台呈现,这场 “实践课堂” 以 “至善文化引领、创新实践课堂”为宗旨,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以 “至善文化” 为思想指引,提供专业指导与能力支持;在实践创作时,从剧本改编、台词打磨,再到舞台调度,所有环节均由学生演员自主完成。让学生在 “做中学、演中悟” 中锤炼逻辑思维、口语表达、教学设计等核心师范技能,真正实现 “实践课堂” 的育人价值。而红色文化、本土历史的融入,更让 “至善” 精神与思政教育同频,让师范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将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的目标落到实处。
![]()
学院领导给师范生展示周系列竞赛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此次课本剧大赛,是桂林学院以 “至善文化” 引领 “创新实践课堂” 建设的重要探索。它打破了 “理论讲授 + 技能训练” 的传统课堂模式,让师范生在 “演经典、悟至善、练技能” 中,既夯实了教学硬本领,又厚植了 “至善” 软实力。下一步,桂林学院将继续以 “至善文化” 为魂,推动更多 “创新实践课堂” 落地,让课堂延伸到校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不断完善 “至善引领、实践赋能” 的师范教育体系,为地方基础教育培育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师范人才。
![]()
参与师范生实践周系列竞赛的师生共同合影
(文字:杨桂双 ;摄影:单延,张富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