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预制菜被骂得很惨。
打开社交媒体,到处都是"预制菜毁掉餐饮""添加剂超标"之类的批评。
预制菜确实有争议,但要论食品安全的隐患程度,白酒市场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重灾区"。
你可以质疑预制菜口感不如现炒、添加剂种类多,但要说它会引发严重健康问题,概率其实很低。
可反观白酒市场呢?不仅价格体系混乱,山寨产品更是泛滥得不行。
![]()
要知道,在白酒的消费市场中,关于真假的博弈一直就没有停过。
与预制菜那“显性争议”不同,由于白酒造假的隐秘性太高,导致有不少人低估了其所造成的伤害。
![]()
曾经央视就曝光过所谓的“听花酒”闹剧,这款宣称搭载“国际专利”“高科技凉味剂”的白酒,售价高达5.86万元/瓶。
实则所谓专利从未获得权威认定,核心成分不过是常见的薄荷提取物。
![]()
更令人咋舌的是直播间的低价陷阱,“19.9元抢飞天茅台”、“酒厂直供亏本冲量”等噱头背后,是食用酒精勾兑的劣质假酒。
商家通过刷单造好评、伪造授权文件等方式伪装正规渠道,消费者一旦购买维权无门。
这种情况还是因为造假技术的“精进”,甚至能让假酒“以假乱真”,即便是资深酒友和专业品酒师也难逃“翻车”。
![]()
包装仿制上,造假者运用高精度印刷、激光雕刻技术,让酒瓶、标签、瓶盖与正品的相似度达到99%。
甚至回收真酒瓶进行二次灌装,形成“真瓶假酒”的完美骗局。
![]()
比这更高明点的就是“打孔换酒”手法,不法分子用0.1毫米的超细钻头在瓶底、标签下或飘带内侧打孔。
抽出真酒再注入劣质酒,最后用特殊胶水封孔,强光手电照射下也难以察觉,唯有专业仪器才能检测。
![]()
口感模仿上,造假者通过混合部分真酒、添加香精色素等手段,让低档酒呈现出高端酒的风味特征。
这种“以次充好”的勾兑技术,让单纯依靠口感辨真伪的传统方法彻底失效,而且这种方式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威胁。
这些不法分子通常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工业酒精、霉变粮食等劣质原料,其中含有的甲醇是剧毒物质,饮用5毫升即可导致失明,30毫升以上便会危及生命。
![]()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众对假酒危害的认知仍停留在“口感好不好”的表层,忽视了慢性中毒的风险。
不过令人担心的却不是这些假酒有多么真,而是大众对其的认知还停留在“口感好不好”上面,都不怎么了解喝假酒,会导致慢性中毒。
如果长期饮用含重金属、添加剂超标的假酒,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就是为什么说白酒造假比预制菜更危险的原因。
![]()
毕竟预制菜这个东西“透明度”太高了,一直都在被民众和有关部门监督着,而且正规产品都是符合国家标准。
尽管一直存在添加剂、营养流失等争议,但健康风险相对可控,这么对比也就能看出来白酒造假的危险程度了。
![]()
破解白酒造假顽疾,绝非单一主体能完成,需要消费者、企业、监管部门形成“三位一体”的共治格局,从购买、生产、监管全链条筑牢防线。
![]()
对消费者而言,建立科学的购买习惯是第一道屏障。
应坚决摒弃“贪便宜”心理,低于市场价50%以上的高端白酒基本可判定为假货。
如飞天茅台的市场指导价为1499元/瓶,那些售价数百元甚至几十元的“飞天茅台”,本质上就是公然的欺诈。
![]()
购买渠道上,品牌官网、官方旗舰店、授权经销商、大型商超及正规电商自营店是最安全的选择,这些渠道经过企业认证,货源有严格保障。
这里再跟大家说一个小技巧,白酒到手后,可以先倒一小杯然后慢慢摇晃酒杯,看里面酒花是否均匀细密、消散缓慢,而且真酒的挂杯时间持久,痕迹也很明显。
![]()
说到这里再给给我提个醒,什么所谓的“好酒”出纪念款、典藏款都要留个心眼,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大牌厂家往往都不屑搞这种形式,毕竟人家销售的不仅仅是质量,还有口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