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不少人都被AI生成的广告图“吓”到过:这个模特怎么有6根手指?那个小女孩又怎么只有4根?还有双手捧着碗的小男孩,面条为什么是从他的下嘴唇流出的......这些惊悚的画面不是来自哪部恐怖片,而是AI闹出的真实乌龙。
自从AI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AI红利没吃上,AI黑利倒是吃了一肚子。
比如上面说的广告,从电梯广告、地铁灯箱到户外大屏,不经意抬头,人们常会被这些形象诡异的AI模特吓得不轻。
而一低头,手机里则是更多的数字人。它们多一根少一根的手指、皮笑肉不笑的脸、神似《咒怨》的纯黑眼珠子、密齿梳一样的牙齿......让人越看越觉得后背凉飕飕。
![]()
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恐怖谷效应”:当机器或虚拟人物的逼真程度达到某个临界点,看起来像但又不完全像,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生理不适,甚至恐惧。
AI广告还会时不时刷新我们的认知,让人感觉自己上了假的九年义务教育。
上个月,良品铺子在产品宣传图上展示了一排排“花生树”。印象里明明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花生,怎么在品牌方的广告上却悬挂在枝头了?网友纷纷调侃“植物学家看了都要重学农业”。
![]()
类似反常识的还有水中辣椒、四脚蚂蚁、五腿小猫......
但是,在屡屡“翻车”的案例下,为什么还有很多品牌广告选择让AI操刀?一方面是品牌不愿在消费者面前留下落后于技术潮流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省成本的偷懒。
传统品牌广告的制作中,摄影加设计至少需要三天,AI生成只需要不到三小时,且不用大费周章地请摄影、雇模特、租场地,成本直降七成,投入产出比实在诱人。
![]()
事实上,消费者被迫接受这种视觉污染,本质上是企业将成本节约建立在公众的感官牺牲之上。
品牌吃到了AI技术红利,但普通人却被喂了一嘴“毒”。
如果说诡异的广告尚属于视觉上的审美霸凌,那么各种AI造假就是毫无争议的商业“诈骗”。
![]()
每年315揭露的各种脏乱差的外卖小作坊,让大家点外卖时都长了个心眼:要选堂食店。
可当我们打开外卖app,看到这家湘菜馆,装修高档,灯火通明;那家茶餐厅,店内座无虚席,店外大排长龙;还有另一家的肠粉店,干净明亮还宽敞......但谁又能想到,这一切又是AI精心编织的假象。
你以为吃进去的是品质堂食店现炒现做,结果还是简陋小作坊加热的预制菜。而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门头照,全是出自AI之手。
![]()
电商领域也是AIGC泛滥的重灾区。
商家用AI生成超现实的“完美”商品图像,早已屡见不鲜,从服装、家居用品到生鲜食物,AIGC几乎渗透所有商品品类。
相信大家一定刷到过那种AI生成的虚拟模特上身图,从图片上看,衣服质感非常高级,模特上身效果也很不错。但买到手却发现——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
生鲜食品也是AI浓度极高的领域,在电商平台上随手一搜,你会看到长得一模一样,个个圆润饱满,找不到一丁点瑕疵的桃子,而且这“神级”的品质居然只卖白菜价。
![]()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商家用“照骗”引诱下单,买家也会用AI进行“魔法对轰”。
在电商交易中,AI“骗退”正让商家们苦不堪言。
完好的衣服被P出破洞和污渍,新鲜的榴莲被修成烂果,甚至还有断成两半的拖鞋——部分不良买家通过AI生图伪造商品毁损证明,利用平台的售后漏洞申请仅退款。
不费一兵一卒,既收货又拿钱,这样的“高科技碰瓷”,让卖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钱货两空。
![]()
在特定领域之外,AI制造出来的信息污染,更是在平等地“侵蚀”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空间,即我们遇到的越来越多的假新闻、假消息。
2024年9月,美国佛罗里达州被飓风袭击,一张小女孩在救生艇上含泪抱着一只小狗的图片在X上刷屏,楚楚可怜的样子让众多网友非常心痛,甚至在选举前夕掀起了美国红蓝两党的“舆论对决”。
但这其实是一张AI生成的“伪新闻图”,在被“打假”之前,相关推文的阅读量均已上百万。
![]()
类似的“AI伪造苦难图”事件也发生在今年初西藏日喀则地震期间,一张“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的图片在各大平台被疯转,多条相关帖子的转赞评过万,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被感动哭了。
然而,这张图片最终被证实是AI合成,最明显的破绽就是AI造图中常见的“六指”。
![]()
数月前,一则“陈奕迅去世”的不实消息引发了轩然大波,相关话题迅速霸榜各大热搜,突如其来的“噩耗”更是让不少粉丝彻夜难眠,有人甚至出现焦虑症状。
后经查证,消息源头实为境外某账号使用AI合成的视频,可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更值得警惕的是,AI正被滥用于个人身份的盗用,公众人物是最主要的受害者。近几年,明星、网红被AI“造黄谣” 的事件频频发生。
2025年8月30日,台球运动员王思诺(女)称自己被人恶意利用AI伪造淫秽视频并传播,同日,台球裁判王钟瑶(女)也表示自己有过同样遭遇。
在轰动全球的韩国“N号房事件”中,主犯正是盗用身边女性的照片,通过换脸技术合成大量色情制品在网络上散播,据报道,至少有74名女性受害,其中16人为未成年,而共享过这些非法传播物的用户多达26万人......
![]()
还有前两年的“假靳东”事件。那些制作粗糙、漏洞百出的视频,竟让众多中老年女性信以为真,甚至不惜倾囊相助。
现在随着AI技术发展,“假靳东”也出了新招式,利用AI克隆声音后,做24小时不间断的语音直播,“不管姐姐们什么时候点进来,弟弟一直在这里等着你”,用亲密幻象让受害者迷失其中。
更有甚者,还有人利用AI声音克隆与画面合成的组合技术,仿冒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等知名运动员带货土鸡蛋,诱导粉丝们涌进链接下单。
事实上,受害者远不止明星,连张文宏医生、张伯礼院士都被AI伪造形象,用于推销保健品和护肤品。
近日,抖音也宣布封禁了1000多个假“于东来”账号。
![]()
从明星到学者,从奥运冠军到企业家,任何人的声音和形象都可能被AI盗用,变成牟利的工具。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带来伤害的从来就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藏在技术背后的虚假与贪婪。
这些乱象的产生,是技术狂奔与规则滞后之间的巨大鸿沟让人有机可乘。
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9月1日起,所有AI生成的内容必须添加标识,即使是疑似生成内容也要添加风险提示。为了防止AI技术被滥用、恶用,这只是加强AI监管的第一步,也是规则树立的开始。
![]()
我们呼吁拥抱新技术,但更应该守住自己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我们在感慨AI无所不能的时候,别忘了这才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类,真正享受到的红利。
作者| 许彦琳郝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