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中签署校地、校馆实践合作协议
启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结对共建
汇聚多方力量打造思政教育实践新平台
日前,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同济大学-虹口区)合作共建推进会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标志着同济大学与虹口区在“教联体”框架下的思政育人合作迈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
活动现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与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邮政博物馆、虹口区图书馆(和平书院)、虹口区国防动员办公室(虹口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共6家单位签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将红色文化、邮政历史、国防教育、科学科普等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打造“红色研学”“科技思政”“国防育人”等特色实践课程体系。
打破高校、政府、场馆“各自为战”的育人模式,本次签约的6家实践基地涵盖红色文化、历史传承、国防教育、科学科普等领域,形成“分类覆盖、特色互补”的思政课实践资源矩阵,并将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思政场景,激活各方资源潜能。未来,各基地将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虹口教育紧密协作,深化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推动“场馆资源”深度转化为“教学资源”,助力思政课突破传统“课堂讲授”局限,向“实践体验”转变,为构建学段衔接、协同联动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注入动能。
为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学段脱节、内容重复、衔接不畅”的“衔接断层”难题,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同济大学附属澄衷中学签署思政课一体化结对共建协议,创新构建“高校引领+中小学落地”协同机制;双方以党建为引领,依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辐射引领作用与中小学的基础教学实践优势,通过“课程共研、师资共训、活动共办”的核心模式,具体开展党组织联建、思政课一体化研讨会、共享培训讲座、集体备课探索、实习平台与学生理论宣讲团共建、“行走的思政课”培育等举措,推动高校学术优势与中小学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旨在构建学段纵向衔接、课内外横向贯通、多方协同联动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为思政教育学段贯通与一体化建设提供实践路径。
本次活动通过实践基地签约、一体化结对共建和案例教学研讨,搭建了“高校—政府—场馆—中小学”四方协同的思政育人平台,明确了“教联体”框架下思政教育的合作方向和具体路径。签署的7项合作协议,覆盖红色文化、国防教育、科学科普共3大类实践资源,将直接服务虹口区60余所中小学;同时,后期构建形成的思政课案例教学等成果,将为全市“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当天还举行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案例教学”专题研讨,虹口区小学、初中、高中及高校的教师代表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学段衔接案例教学、实践基地利用、思政课吸引力提升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虹口区三位不同学段教师分享实践经验。曲阳第三小学郑青以“果蔬农药污染”为案例,帮助小学生体悟环保理念;虹口实验学校吴佳美围绕“延续文化血脉”主题,结合北京中轴线案例与多元呈现形式,推动文化传承落地;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沈尉钦以社区改造案例讲解民主知识,助力高中生理解民主现实意义。此外,高校教师、专家学者则针对案例教学认知误区、各学段异同及实践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此次研讨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案例教学提供清晰思路,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与一体化建设。
后续,虹口教育将协同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打造“大思政课”品牌、共建基地等任务,承载以教联体激活资源、以高校引领破解学段难题、三方协同强化保障的三重使命,着力构建思政教育新生态,推动思政教育兼具温度、深度与广度,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少年。虹口区教育学院作为专业支撑机构,未来将从助力师资共育、支持课程共建、做好协同服务三方面做好保障。
记者:张燕丽
图片:虹口区教育局
编辑:张燕丽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