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于2021年10月13日在西安外事学院启幕。本次大学生戏剧节,历时两个月,至此,陕西省校园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八届,从2007年创办校园艺术节开始,校园戏剧在戏剧创作与舞台演出方面不断发展进步,走向成熟。在本届校园艺术节上,一批新兴的戏剧创作群体带着其作品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不难看出,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在主题表达方面还是在演剧的完整程度已有显著提升。
![]()
一、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原创戏剧中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有思想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西安外事学院的《西行•初心》是由陈阳、吴红、王浩远导演的原创话剧,编剧陈阳、吴红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故事大基调,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张骞为了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不畏艰险,为报效祖国出使西域。“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张骞不畏艰险,忍辱负重,忍受着身在他乡的漂泊感,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如今的“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实践和行动指南。
《西行•初心》突出了一带一路的新思想和精神,剧中人物角色刻画到位、情感饱满,人物造型符合时代背景且有特色,该话剧的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将戏剧文化与陕西历史还有爱国主义文化历史的传承相融合,并在戏剧的舞台上表达。作为学校演教融合的新模式,以演代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推动一流学科专业的建设,还起到了培养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的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舍极高之理论,施以有效之实事。如是者,其惟新剧乎。” 《西行•初心》把高校学科的建设、社会良好氛围的构建与中国文化的建设融为一体,将中国戏曲的弘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相结合,在创作水平与演出效果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服化道符合时代背景与人物形象
在舞台表演中,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导演编剧等人的共同努力外,演员的服装、化妆和舞台上的道具在塑造角色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西行•初心》为例,该剧的故事背景是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服装以交领、右衽、系带、宽袖为基本特点。汉朝的衣服主要有袍、檐褕、襦、裙,有钱人家穿绫罗绸缎等华丽的衣服,普通人家主要穿的是短衣长裤,而贫穷人家穿的则是短褐等粗布做的短衣。
![]()
《西行•初心》中男性角色大多上身穿着青绿色或深色的粗布麻衣,下身穿着襦裤,脚上穿着平头麻鞋,头上裹着巾。而女性角色大多穿襦裙,服装上选择了长袖和飞带。舞台表演上演员所穿的服装不仅可以帮助塑造角色的外部形象,而且可以让观众沉浸在该剧的时代背景中,不易出戏。《西行•初心》该剧演出的服装可以说是尽可能地贴合汉朝服饰。不同角色所穿服饰也有较大差别,帮助观众理清人物的身份,同时也帮助演员融入自己所塑造的角色中,有利于演员的表演和活动。如富贵人家所穿的服装较为华丽鲜艳,而贫苦人家所穿服装较为朴素,甚至破旧。符合时代背景的服装让观众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话剧演出的故事情景中,能够传递更多的故事内容。
化妆与服装的作用相似,都可以塑造人物形象。承担这一责任的是化妆师,但化妆师的职责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演员面妆的塑造,还包括了饰品、毛发、塑性、伤妆等妆容制作。《西行•初心》中男演员的头上大多都戴巾,这是因为古代汉族男子成年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然后戴冠、巾、帽等。为了逃离匈奴,张骞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后蓬头垢面的形象也被化妆师给刻画了出来,面容脏兮兮的,符合故事情境,不会让台下的观众感到不合理。该剧不合理的地方是在发型上,汉代妇女的发型通常以挽髻为主,一般是从头顶中央分清头路,再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式样。而剧中的女演员都为现代化造型,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出戏。同时,剧中部分男演员也留着一头现代化的短发,容易让观众产生时空错位。但瑕不掩瑜,这个话剧演出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都为这次演出做出了巨大贡献。
服化道会影响观众的第一眼审美,甚至有时候可以决定一场演出的品相。精心的、符合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的服化道不仅看着舒服、让观众更有沉浸之感,而且有利于人物的塑造。同时,服化道也可以体现出剧组的诚意所在。以《西行•初心》该场演出为例,这部剧在服装上尽量还原汉朝服饰,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跋涉千里的张骞的衣服却一尘不染,除此之外,剧中其他角色的服装同样一尘不染,服装无一处褶皱,缺少了一丝生活气息。且汉朝为了体现尊卑等级,百姓一律不得穿杂彩之衣,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才允许百姓穿青绿之衣,而剧中角色的服装并非如此。 服化道方面出现的漏洞与相关人员相应知识的缺乏以及剧组经费的有限密不可分。同时,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也是服化道不甚完美的原因。
三、首次将方言融入话剧中
方言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方言原创话剧《活法》是西北地区首部高校原创方言大型话剧。程烽作为导演编剧,李一凡则以编剧和主演两个身份出现在该剧的创作和演出中。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关中地区青年李天赐因不甘平庸却无法与家庭和命运抗衡的悲剧故事。在经历了家庭不公、师徒情谊破裂、痛失挚爱等事情后,他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追寻着自己的“活法”。这部融合关中地区特有民俗风情的现实主义原创方言悲剧以“封建主义思想对人性的迫害”这一问题构建剧情,展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对生活的奋斗意识。《活法》演出的配乐多以华阴老腔、陕西板鼓为主要基调,呈现出浓厚的关中特色,对传播和弘扬关中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配色方面,《活法》的配色从整体上看比较昏暗,为李天赐在遭遇种种命运不公、身处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仍心怀希望,想要寻找自己的活法。
![]()
四、通过戏剧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演出剧目《焦裕禄》,付之扬集导演、编剧、旁白等身份于一身。讲述的是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在兰考担任省委书记时发生的故事。焦裕禄来到兰考,面对兰考灾荒导致的粮食产量下降的情况,他亲自带领干部、群众整治三害,治沙、治水、治碱。即使身患重病,焦裕禄关心的仍然是兰考沙丘的治理情况。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情景剧《焦裕禄》,将这位人民的好书记的一生再一次呈现在观众视野中,号召鼓励更多的人学习焦裕禄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精神。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沙丘治理。《焦裕禄》该剧目在服装上也出现了像《西行•初心》相同的漏洞,在黄沙遍布的兰考,剧中人物的服装却一尘不染,服装在做旧方面上仍有不少进步空间。
西安外事学院的由邹小茜、杜芳担任导演、邓立鹏担任编剧的原创小品《甜蜜蜜 》,讲述了刘书记作为村里新上任的扶贫干部,帮助村里唯一没有脱贫的好吃懒做、爱喝酒的王富贵,重新拾起祖传养蜂的手艺,带领王富贵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该小品以刘书记为例,讲述了数百万扶贫人风雨无阻、不畏艰难,贴近群众、尊重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服好务的故事,他们为国家的脱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扶贫点亮心灯,致富温润人生。刘书记是所有扶贫工作者的缩影,他有着无数将一生都奉献给扶贫事业的干部人员一样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他成功改变了王富贵好吃懒做的品性,重拾养蜂手艺,脱贫致富。西安外事学院的另一部原创小品《秦岭最美是商洛》,由何旭担任导演和编剧,讲述了在“扶贫助农,直播带货”的国家政策下,小芳从北京离职回到老家商洛,打算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几经劝说之下,最终得到了母亲理解的故事。小芳虽然与刘书记不同,她并不是扶贫干部,但她却愿意回到并不那么发达的乡村,响应国家政策,投身于家乡的脱贫事业。《秦岭最美商洛》让大家更加关注像小芳这样自觉承担新时期祖国发展责任的青年,倡导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投身基层,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为国家的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演出的剧目还有《逆行的你不孤单》、《英雄儿女》。《逆行的你不孤单》的导演和编剧是陈莎莎,讲述了新冠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医学院大学生“青青”主动请缨奔赴武汉,亲眼见证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灾,哥哥在路人的帮助下赤足逆行前往救援,而妹妹在得救的第一时间不顾自身安危留在原地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身处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还是坚守在社区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又或者说奔波在城市中为市民和医护人员解决饮食问题的外卖小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以坚定的信心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彰显了伟大的斗争精神。
《英雄儿女》改编自同名影视作品,由王艺衡担任导演,王高攀担任编剧,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英勇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请缨作战。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其中运用了朝鲜族舞蹈以及朗诵艺术形式,丰富舞台表现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渲染力。该剧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将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这些都体现出了百折不挠、舍小家为大家的中国精神。
咸阳师范学院茯茶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创作的《国茯》以红军长征、抗战爆发为背景,讲述了泾阳两代茯茶人由个人恩怨上升到国家情怀的故事。怀着怨恨的崔再冰回到泾阳后向泾阳茯茶商会会长穆建堂提出斗茶来争会长,而穆建堂了解到崔再冰的正直正义,怀着愧疚之情派人暗中帮助崔家生意。崔穆两家在外读书的儿女受共产党指派,回乡为陕北红军筹集物资,两家暗中联络其他茶商,帮助共产党。在斗茶之日崔再冰出奇制胜,却因了解到穆建堂的为人和志向,放弃了担任会长。而后两人带领泾阳茯茶商人为共产党和红军捐赠物资。该话剧展现了泾阳茯茶人团结奋进、襟怀坦荡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展现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巨大的感召力。
五、原创剧目的生活气息浓厚
由于大学生自身阅历的限制,原创剧目更多的是贴近生活,选择自己所处生活环境和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来创作。西安外事学院的原创小品《我们的家》就是以普通人的生活为出发点创作,讲述了邻里点滴的日常生活,院里有怕老婆又讲义气的年轻人,有乐于助人的小姑娘,有古灵精怪的老头儿,有拼命工作的汉子。院子里大家都有着各自的家,家外的小院儿却是大家共同的家。小小的院儿,却是充满着爱的港湾;邻里不多,却是彼此的期盼;矛盾不少,却是乐趣的源泉。院儿里的老老少少争吵不断,却也热闹非凡。艺术来源于社会,剧本创作只有更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创作出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的优秀剧作。
![]()
西安外事学院的原创小品《疯狂的马内》的导演是杨欢,编剧是黎云飞、李启骏。讲述了马内获得了一份从天而降的意外之财,摆在他面前的两个选择是:坚守底线拾金不昧和禁不住诱惑私自吞下。生活中捡到钱是件屡见不鲜的事,许多人装作若无其事选择拿走,而马内在经历了复杂的内心抉择后选择拾金不昧,将钱返还给失主。该学校的另一部原创小品《来电显示》的导演同样是杨欢,编剧是王丹丹。该剧讲述了一个女孩的闺蜜由于不小心看到了丈夫手机上的来电显示,怀疑丈夫出轨,从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误会。通过这个小品,向观众展现了坦诚与真诚才是夫妻之间互信的基础,夫妻两人应该坦诚相待,开诚布公,这样经营的感情与婚姻才能够长久,经得起任何的风吹雨打。
六、戏剧题材与类型较单一
参与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的演出团体以在校学生为主,戏剧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等人员都以在校学生为主,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审美爱好相近,校园戏剧也因此容易存在题材与类型单一现象。学生演出剧目大多数是对经典剧目的再现或稍微加以改造,即使有原创剧目,其取材也基本上是来源于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或是英雄人物的事迹。这类的剧目存在立意不深,浮于表面的情况。且剧目内容概念化,形式程序化,在情节发展和戏剧冲突的设置上,演出剧目一般都遵循戏剧冲突由产生、发展、高潮到结局的四段法结构模式,创作的人物形象也以正面人物为主,故事也常以大团圆的结局结尾,带有明显的学生思维,缺乏创新与突破,演出剧目没有存在将不同演出团体区别开来的创作风格与演出特色。除此之外,由于演员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在戏剧素养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参与该届艺术节的大多数是综合类院校,缺乏专业的表演老师的指导,演员们主要是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在戏剧演出方面常出现不专业的问题。
综上所述,参与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的戏剧在剧本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创作主体自身的局限性使剧本创作呈现出单一化、概念化,缺乏突破和创新;在舞台表演上仍存在不专业的问题。无论是戏剧剧本创作还是创作所体现出来的戏剧风格以及舞台表演,都是需要长期积累和自觉追求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