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9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从查处级别看,9月,全国共查处地厅级领导干部问题102起,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问题1499起,查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27039起。其中,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问题占查处问题总数的94.4%。
为什么被查处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占比如此之高?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基数大,占干部队伍的比重也大;另一方面,这当中仍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蝇贪蚁腐”式的“微腐败”是“芝麻大的小事”,不必太较真,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影响着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决不能因违规占比大而否定这一群体的工作担当,抹杀他们的积极作为。应该看到,基层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涉及的工作范围广泛、事务繁杂。近年来,基层“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等,虽然大为好转,但仍有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麻痹思想,从而导致在“小事小节”上逾越了规矩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级党委特别是市县党委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让老百姓可感可及。”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大力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排查治理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害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比如,重庆市綦江区让群众担任“廉情信息员”,针对干部廉政作风情况、惠民政策落地等民生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并直接上报,将纪律监督的“眼睛触角”延伸到干部身边。再如,上海市虹口区创新信访工作模式,构建“家门口+上门办”信访工作机制,培育“全岗通”等基层治理品牌,促进群众监督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环节,汇聚民智民心助力治理效能提升,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效果。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作风建设不能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理细节之处的“微腐败”,要有细致科学的“金刚钻”作为理论支撑,让“长牙带刺”的监管制度促进权力规范运行,让细密的“监督网”落到基层一线,彰显惩治“蝇贪蚁腐”的零容忍态度。
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老百姓对党风政风状况的观感,其业务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广大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是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阅卷人”,加强基层作风建设要敢闻百姓“逆耳言”,善听百姓真心话,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回应百姓关切。
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须多往一线走,常和老百姓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和愁、盼和忧,发现一些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线索,让干部在老百姓的监督下改问题、正作风。强化日常监督,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全面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重点领域,紧盯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确保“微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用好技术手段,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及时处置,让老百姓感受到良好党风政风、社会新风正气就在身边。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发挥着政策落地、服务百姓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夯实主体责任,最大程度压缩“微腐败”的生存空间,做到全面过硬,才能得到老百姓认可,才能让基层工作阳光透明,推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 | 王卓怡 王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