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明确警示:不要购买朋友圈、聊天群、直播带货等非正规渠道销售的来源不明“网红神药”、廉价药及各类“偏方”“秘方”。这些产品不仅缺乏临床证据支持,更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虚假宣传背后的隐患不容忽视
在当前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红神药”的营销模式已经从简单的朋友圈推广,升级为有组织的直播带货、聊天群营销等专业化运作。这些产品往往打着“祖传秘方”“科技突破”的幌子,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进行精准围猎。
从临床角度看,这些产品主要存在三大风险:安全性风险——非法添加不明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有效性风险——延误规范治疗,错过疾病最佳干预时机;追溯性风险——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无法追溯产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不法分子的营销手段日益精准,他们常常伪造临床试验数据,冒用科研机构名义,甚至将消毒产品、普通食品包装成“专业药品”进行推广。这些行为不仅损害患者利益,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从临床接诊经验来看,因使用“网红神药”而导致健康受损的病例屡见不鲜。这些产品往往通过非法添加激素、抗生素或其他处方药成分,在短期内制造“有效”假象,实则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健康隐患。
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是临床医生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许多“网红神药”未标明全部成分,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可能产生严重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号称“纯中药”的降压偏方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与医生处方的降压药合用,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危象。
治疗延误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对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患者,盲目相信“神药”宣传而放弃规范治疗,往往导致疾病进展,治疗窗口缩小。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直到疾病晚期才就医,此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后也显著恶化。
合理安全规范用药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应当主动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用药观念。药品是特殊的治疗产品,必须在专业医疗指导下使用。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指导精神,临床工作中应向患者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处方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包括用法、用量和疗程,患者不可自行调整或更换。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特别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建议定期进行用药重整,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优化治疗方案。
其次,选择正规购药渠道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通过医疗机构或具备资质的药品零售企业购药,线上购药则要选择具备网络销售药品资质的正规平台。这些渠道的药品来源清晰,质量有保障,出现问题时也便于追溯。
此外,互联网医院的规范发展为患者提供了便捷且安全的线上诊疗选择。目前,正规的互联网医院均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开展服务,线上诊疗科目不超过实体医院范围,电子处方必须经过药师审核,确保诊疗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临床医生的责任与应对
面对“网红神药”泛滥的现状,临床医生承担着重要的识别和教育责任。在日常诊疗中,我们应当:
主动询问患者的非处方药使用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异常症状的患者。通过详细询问,往往能够发现患者正在使用的“网红神药”,从而准确判断病情。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利用门诊、查房等机会,向患者普及安全用药知识,解释非正规药品可能带来的危害。提供清晰的书面用药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用药观念。
关注异常临床表现。对于原因不明的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血糖血压异常波动等情况,要保持高度警惕,考虑非法药物添加的可能性,并进行针对性检查。
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疑似与“网红神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病例,应及时按规定上报,为监管部门提供线索,共同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随着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的完善,24小时实时监控已覆盖互联网医院的诊疗全流程,从医生身份真实性到处方合理性,均受到严格监管。
临床医生应当成为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防线,通过专业指导和及时干预,帮助患者识别并远离“网红神药”的危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