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世界,智能合约漏洞常被视为“头号杀手”。然而,最近一次针对知名借贷协议Venus Protocol的攻击,却揭示了一个更隐蔽、也更致命的弱点——人的信任。
近日,Venus Protocol公开披露一起重大安全事件:其核心运营人员或大型资金账户遭遇精心策划的社交工程钓鱼攻击,导致价值约1350万美元的加密资产被恶意转移。更令人震惊的是,幕后黑手疑似与朝鲜政府支持的黑客组织“拉撒路集团”(Lazarus Group)有关。但与多数被盗案件不同,这场危机在短短48小时内迎来逆转——项目方联合多家链上安全机构、做市商与中心化交易所(CEX),成功拦截并追回绝大部分资金。
这场“失而复得”的惊险历程,不仅刷新了人们对DeFi安全的认知,也为行业应对国家级网络犯罪提供了全新范本。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场“高仿”的合作邀约:钓鱼如何穿透DeFi防线?
与传统黑客直接攻击代码不同,此次事件是一次典型的“社会工程学+精准钓鱼”组合拳。
据Venus披露,攻击者伪装成潜在生态合作伙伴或第三方安全审计机构,通过定制的高仿域名、伪造的PDF文件及日历邀请链接,逐步获取项目核心成员的信任。这些邮件和文档看似来自正规渠道,甚至包含真实合作方的品牌元素,极具迷惑性。
“他们不是发个‘中奖了’这种低级钓鱼,而是演了一出‘商务洽谈’的连续剧。”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分析道,“从发合作意向,到发会议邀请,再到‘签署授权协议’,整个流程完全模拟真实业务场景,让人防不胜防。”
最终,受害者被诱导签署了一项恶意授权交易(Approval),允许攻击者控制其钱包中的代币。由于区块链交易一旦上链便不可逆,攻击者迅速通过跨链桥将资金转移至多个网络,试图“洗白”资产。
为何能追回?“链上情报联盟”立功
在大多数加密资产被盗事件中,资金往往在几分钟内被分散、混币、变现,追回难度极高。但Venus此次的成功,得益于一套前所未有的“快速响应协同机制”。
链上追踪即时启动:Venus团队在发现异常后,立即与链上分析公司(如Chainalysis、TRM Labs)合作,标记被盗资金的流动路径。
跨链拦截:通过与跨链桥运营商协调,冻结了部分正在转移的资金流。
CEX“黑名单”联动:项目方将攻击者钱包地址和交易特征共享给多家主流中心化交易所,这些平台迅速将其列入监控名单,阻止赃款兑换为法币。
白帽与做市商协助:部分资金在进入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时,被白帽团队和做市商识别并临时锁定,为追回争取了关键时间。
“这就像一场全球追捕,但追的是数字足迹。”芦笛评价道,“过去我们总说区块链不可逆,所以被盗就等于永久丢失。但这次证明,只要响应够快、协作够深,依然能‘逻辑上回滚’。”
此次事件也凸显了“链下协作”在“链上安全”中的决定性作用。尽管区块链本身去中心化,但围绕它的交易所、做市商、分析机构等仍是中心化节点,这些节点的协同,构成了抵御犯罪的“软防火墙”。
DeFi的“人机接口”危机:签名授权为何成致命漏洞?
尽管Venus的智能合约此前经过多次审计,但此次攻击并未利用代码漏洞,而是瞄准了“人”的环节——钱包签名授权机制。
在以太坊及兼容链中,用户通过签署交易来授权他人操作其资产。然而,许多钱包界面在展示授权内容时,仅显示一串晦涩的技术参数(如“批准0x...地址使用无限额度”),普通用户甚至核心运营者都难以判断其真实含义。
“你点一下‘确认’,可能就等于把银行卡和密码同时交了出去。”芦笛指出,“问题在于,当前的签名界面缺乏‘人类可读性’。我们正在推动ERC-7715等新标准,让授权内容像‘允许该应用提取最多1000 USDT,有效期7天’这样清晰明了。”
此外,事件也暴露了运营安全的短板:部分核心人员使用个人热钱包处理公职事务,设备未与日常使用隔离,增加了被钓鱼的风险。
拉撒路集团:为何盯上DeFi?
拉撒路集团是全球最活跃的国家级黑客组织之一,长期被指控为朝鲜政权筹集资金。近年来,该组织将目标从传统金融机构转向加密货币,已造成超20亿美元的损失。
DeFi为何成为其“提款机”?芦笛解释:“首先,DeFi协议资金池庞大;其次,跨链操作频繁,资金流动复杂,便于洗钱;最后,许多项目治理集中,一旦攻破关键账户,就能长驱直入。”
此前,拉撒路曾成功攻击Axie Infinity的Ronin桥,盗走6.25亿美元。此次对Venus的攻击,手法更为隐蔽——不攻代码,专攻人心。
从危机到转机:DeFi安全的进化方向
尽管事件最终以“资金基本追回”告终,但对Venus而言,用户信任和市场信心仍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事件发生后,协议的借贷利率一度波动,部分用户选择暂时撤离。
但Venus的透明应对赢得了行业认可:他们迅速披露时间线、公布补救措施,并承诺加强安全投入。这种“公开透明”的策略,有效遏制了恐慌性抛售。
专家建议,DeFi项目应从此次事件中吸取五大教训:
1. 强化多签与硬件隔离
所有核心操作必须通过多签钱包执行,且私钥由不同人员保管。运营热钱包应与个人设备物理隔离,杜绝使用手机钱包处理公职事务。
2. 引入交易延迟窗口
对大额授权或跨链转移设置“冷静期”(如24小时),期间可由治理机制取消,为应急响应留出时间。
3. 推动人类可读签名标准
采用ERC-7715等新兴标准,让授权内容清晰易懂,避免“盲签”风险。
4. 建立跨协议应急联盟
多个DeFi项目可联合成立“安全响应联盟”,共享威胁情报、协调资金冻结,形成行业级防御网络。
5. 常态化红蓝对抗
定期模拟社交工程攻击,测试团队反钓鱼能力,提升整体安全意识。
结语:安全,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攻防战
Venus Protocol的这次“钓鱼门”,像一记警钟,提醒整个DeFi世界:代码安全只是基础,人的安全才是终极防线。
在区块链世界,每一次“确认”都可能是一次信任的交付。而攻击者,正越来越擅长利用人性的弱点。
但这场危机也带来了希望。它证明,即使面对国家级黑客,只要行业协同够快、响应够准,依然有能力扭转局势。这种“链上追捕+链下协作”的新模式,或许将成为未来抵御网络犯罪的标配。
“我们无法杜绝所有攻击,但可以缩短响应时间,提高犯罪成本。”芦笛说,“当黑客发现偷了钱也花不掉,他们自然会转向更容易的目标。”
在数字金融的边疆,安全没有终点。每一次危机,都是进化的机会。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