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吉林市丰满区炮台山公园内的吉林天文馆项目建设进入设备调试收尾阶段。这座东北地区唯一融合华夏古天文文明、现代天文文明与航空航天科技的综合型科普场馆,即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
战略布局:以“星”为媒点亮城市文明
吉林市委、市政府将天文馆建设作为破解“科普资源不均衡、青少年科学启蒙载体不足”的关键举措。今年项目筹建之初,市政府便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规划、文旅、教育、科技等多部门力量,锚定打造“青少年科学梦想孵化地”和“全民天文素养提升平台”两大核心目标。
![]()
![]()
沉浸体验:四层展馆开启宇宙探索之旅
走进总面积3484平方米的天文馆,震撼的视觉体验扑面而来。一楼主厅穹顶彩绘着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国古星图,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与松花江纹理、吉林山水元素完美融合,还有现代的人类“飞天”场景以及科幻小说《三体》构建出的奇幻景象,带给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
![]()
![]()
楼顶设有迷你天文台,建成后,该天文台将并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造卫星观测站“大天区迷你观天阵列”,实现远程卫星数据接入。在不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未来可开展青少年天文教育课程,培养青少年在天文领域“启蒙开智”。
![]()
![]()
多维价值:科普文旅融合激活城市新动能
“项目建设全程践行‘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模式,将吸引天文主题游、研学服务等市场主体参与。天文馆建成后,还会与吉林市陨石博物馆联合开展科普相关活动。”吉发集团城投公司副总经理罗洋介绍,天文馆不仅是青少年科学梦想的“孵化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器”,更是吉林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又一“新地标”。
![]()
场馆还创新性地与炮台山公园生态资源联动,在炮台山公园里建设了国际标准的大众型四季滑雪场、吉林省最大的人造宽幕瀑布等景观,形成“生态公园+科普场馆”的资源联动格局。
![]()
据介绍,天文馆的开放运营,将让吉林市以“星”为媒,让科学之光点亮城市文明,让文旅融合激活经济活力,为建设更有温度、更有内涵、更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注入“科技+文化”双动力。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岸松
实习生 孙小媛
责编 姜岸松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