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鐵西区的李子
一
网友最近发现了时尚在经济周期中的规律:在经济上行期,潮流趋向突出身材曲线,推崇性感热情;反之,潮流则趋向扩型,突出一个松弛。
二
最近,保时捷官宣迈克尔·莱特斯博士(Dr. Michael Leiters)将接替奥博穆(Dr. Oliver Blume)出任公司CEO,后者卸任后仍继续担任大众集团CEO。任命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
保时捷这次高层调整,可以与之前大众集团CEO迪斯的出局连起来看。
迪斯在任内推动了大众品牌与集团激进的转型,属于左派。
奥博穆在保时捷CEO任内推出了Taycan(参数丨图片),接任大众CEO之后放缓了集团转型的步伐,同样支持改革、但不那么激进,属于左倾。
至于保时捷新任CEO莱特斯……
![]()
迈克尔·莱特斯博士(Dr. Michael Leiters)
三
保时捷与大众的人事任命总带着浓浓的宫斗色彩。
3年前的夏天,迪斯前几个小时还在社交媒体上鼓励员工并视察美国工厂,几个小时后就被监事会解除任命。这种状况显然说明迪斯在大众监事会中、至少某个派别里是得到了支持承诺的,只是后者迫于业绩与反对派的压力不得不妥协,这才导致了迪斯那么富有戏剧性的出局。
这种不同势力之间的角力在保时捷CEO换人中得到了延续。
奥博穆及其支持者推出的继任人选,是领导开发了Taycan的斯特凡·韦克巴赫(Stefan Weckbach),同时也是奥博穆的亲信。后者如果顺利上任,奥博穆任职保时捷CEO期间的决策遗产将最大程度得到保留,保时捷的整体战略方向也将毫无疑问得到延续。
保时捷监事会否决了奥博穆的美梦。就像我们看到的,它们选择了莱特斯,他曾在保时捷就职超过13年,之后担任法拉利CTO超过8年,上一份工作是迈凯伦CEO,2022年7月至2025年4月。
媒体介绍莱特斯的时候,往往对其法拉利与迈凯伦的职业经历一笔带过,只有说到其保时捷生涯会多说一句「主导/负责了Cayenne与Macan的开发」。通过这些介绍,我们能对莱特斯的领导风格有个大体的判断。
担任法拉利CTO与迈凯伦CEO的时候,莱特斯并没有留下很耀眼的成绩——这并不能说是失败——他也不需要留下很耀眼的成绩,对于法拉利和迈凯伦这种食物链顶端的超跑品牌,维持现状就是成功。
在保时捷的职业生涯是莱特斯的高光,他为Cayenne和Macan这两款SUV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款车型对于保时捷来说,利润意义远远大于技术意义与产品意义。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大体判断:
法拉利与迈凯伦的职业生涯说明,莱特斯善于让身处食物链上层的汽车公司维持生态位的优势;
负责了Cayenne与Macan项目说明,莱特斯有能力让一家汽车公司利用自身的生态位优势收割利益。
莱特斯是右边的,他是保守派。
四
迪斯下台的主因有两个。其一是激进改革的失败,集整个集团之力推出的ID系列市场回馈不及预期;其二是转型不畅导致集团收益下滑,不得不大幅裁员。原因一导致了原因二,属于连锁反应。
保时捷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亏损近10亿欧元,前三季度销售利润4000万欧元,同比下降99%。受业绩所累,保时捷公布了「今年内2000个临时岗位、2029年前1900人」的裁员计划。
今天的保时捷、3年前的大众……
还记得《让子弹飞》的经典台词吧,「彼时彼刻」、「此时此刻」、「如此相像」……
大众集团3年前用不那么激进的改革派奥博穆换掉激进改革派迪斯,今天保时捷用保守派的莱特斯换掉不那么激进的改革派奥博穆。
循序渐进,逐步转向,符合惯性规律。
![]()
奥博穆(Dr. Oliver Blume)
五
如果仅仅是业绩下滑,保时捷不至于如此焦虑。
美国市场受阻是因为关税。高层政治博弈,企业再大影响力也注定有限,更何况对面还是特朗普,除非白送他点股份,否则保时捷在美国市场一时半会得不到什么保证。
至于中国市场,情况就更复杂了。开篇我们提到过时尚在经济周期中的规律,经济上行期服饰偏紧身、性感,反之服饰偏扩型、松弛。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看看这几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趋势之一是「理想化」和智能电车,三排座SUV和MPV一款接一款,智能硬件化的新能源车型占领市场;趋势之二是大量超跑和豪华品牌收缩,如保时捷、玛莎拉蒂、法拉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BBA份额被快速吞噬。
阔腿裤取代紧身牛仔裤;三排座大车取代超跑。合理。(或许有人要说SU7 Ultra,这毕竟是大现象中的小案例,就好比满大街阔腿裤的今天,紧贴身体的压缩裤同样是时尚单品,一样的道理)
保时捷这类超跑的定位是有钱人(尤其是二代)的大玩具,当年有钱人私募一年的收益就够不止一辆,给孩子买个车洒洒水,这两年资产升值不那么容易了,私募又成群结队爆雷,自然要收着点。至于另一个主力消费人群,大中产,情况还不只是资产升值放缓那么简单,财富收缩都有可能,于是消费转向保守、回归家庭。
以上是市场外因素,好比雨雪大风,个体左右不了,心态放宽的话躺平都行。坏就坏在市场内部的巨变。面对智能电车,BBA瞬间崩盘。BBA是保时捷们的护城河,就好像大众、丰田是BBA的护城河一样。大众和丰田作为BBA的护城河,没守住,BBA自己很快也崩了。
大众和丰田的上面是BBA,BBA的上面就是保时捷了,现实或许比想象中来得凶险。
六
看起来,保时捷的问题似乎是这样的:
如果判断当下的困境仅仅是市场外部因素导致,收缩经营熬过去是最佳选择;
如果判断市场内部巨变会像从大众、丰田传导到BBA那样,迅速传导到自己,那就要转型。
实际上,保时捷真正的问题是:
即便判断市场内部巨变会传导到自己,它又能怎么转型?
![]()
如果是保守转型,保时捷已经试过了。Taycan是纯电车,保时捷用这款产品宣告,即便纯电,保时捷仍然是保时捷。
如果是激进转型,大众试过了。ID系列不只是纯电车,而且更智能,大众尝试用这个系列宣告,大众将成为智能电车品牌。
结局你我都已看到,不论是保时捷的保守转型,还是大众的激进转型,两者都难言成功。前者是因为市场不认可,后者更无解,是因为自身能力、基因与愿景完全不匹配。
还有一种转型方式是寻求外力协助。大众搞不定,便求助中方合资伙伴,利用奥迪推出新能源品牌探探路。日系搞不定,也求助中方合资伙伴,利用自主合资探探路。
保守转型销量不佳;激进转型行不通;寻求外力协助,还没有那个必要,市场内部巨变毕竟还没传导到自己,更何况集团里就有奥迪正在摸索,可以先观望一阵。
因此,保时捷当下首先要面对的,是市场外部因素导致的业绩下滑。
那么,先收缩经营熬过去。在官宣CEO换人消息之前,保时捷在过去两个月已经先后宣布自主生产电池计划终止、数款纯电车型上市推迟、全新纯电平台研发无限期延后、延长多款燃油及混动车型的生命周期。
莱特斯向右,选择莱特斯,是因为保时捷向右。
文章所有图片均来自保时捷官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