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常被称为“沉默的流行病”。随着年龄增长,骨骼悄悄变得脆弱,一次轻微的滑倒,甚至普通的弯腰动作,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威海市中医院骨伤二科主治医师李艇提醒,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逐渐降低,老年人应格外注意防滑防摔,适度锻炼,加强钙与维生素D的补充,从源头上降低骨折风险。
![]()
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
“近期,科室连续接诊了多例腰椎压缩骨折和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李艇说,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生于骨骼承重较大或活动频繁的部位,常见部位有腰椎、股骨近端、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等,其中以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股骨骨折最为典型。
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往往感到剧烈腰疼,连简单的起身、翻身都变得困难,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而股骨骨折患者则会出现局部疼痛、行走困难,出现患侧腿变短、外旋畸形等明显症状。
此外,腕部桡骨远端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在老年人中也相当常见。这些部位骨折通常不直接危及生命,但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照护负担。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李艇表示,需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综合判断,从而为每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腰椎压缩性骨折年龄是手术关键因素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年龄是重要考量因素。”李艇表示,70岁通常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70岁以下患者若身体状况良好,骨折程度较轻,可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药物镇痛和康复训练等。而70岁以上的患者,通常推荐手术治疗。
这一区别对待的背后,主要因为腰椎压缩骨折传统上需要卧床静养,但老年人长期卧床,可能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或褥疮等一系列风险,对于高龄患者的威胁甚至超过骨折本身。
然而,年龄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李艇补充,70岁以下患者若身体状况较差,或骨折导致剧烈疼痛、无法自理,也应考虑手术治疗。“我曾接诊一位65岁患者,虽然年龄未到70,但身体状况不佳,骨质疏松严重,最终还是建议进行手术。”
“手术治疗能使疼痛缓解70%到80%,患者在床上活动、起身都会轻松很多,这显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李艇表示,目前,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
股骨骨折积极手术助老人恢复自理
“老年人股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通常只发生在一侧。”李艇说,股骨颈骨折靠近股骨头附近,后续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较高;而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大转子和小转子之间的骨折,也称为粗隆间骨折。
“对于腿部骨折,我们建议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李艇表示,手术的目的是让老人尽早恢复活动能力,避免因长期卧床引发更多问题。
即使高龄患者,如身体状况允许,也应考虑手术。术后配合康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恢复基本自理能力,如上下床、吃饭、如厕等。这不仅显著减轻家庭照护负担,更重要的是维护了老年患者的生活尊严和质量。
针对不同类型的股骨骨折,手术方式也有所区别。“股骨颈骨折通常采用关节置换手术,而转子间骨折则多采用髓内钉固定手术。”李艇说。
李艇最后强调,预防永远胜于治疗。秋冬季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滑防摔,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家属应及时带患者就医,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减轻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这是医患共同的目标。
来源:威海市中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