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发生了什么事情?前来“碰瓷”解放军的美军航母舰队,在短短30分钟内,接连遭受巨大损失。
来南海“耀武扬威”的美军,再一次当众丢人现眼,本想着“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尼米兹号”遭受巨大损失,先是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坠海,紧接着又是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一头钻入海中,两起事故间隔仅半个小时,让人不得不震撼于“美国速度”的同时,也不由地要问一句,美军到底怎么了?
![]()
【美军舰载机坠海事故频繁发生】
美航母严重透支,坠机常态化
由于美方尚未明确事故原因,因此网上对此做出了不少推测,认为美军在南海的坠机并非偶然。
事实上,作为一艘"高龄"航母,"尼米兹"号的状态早已不复当年:机械损耗加剧、维护周期压缩、人员疲劳累积,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舰载机起降这一基础操作的风险陡增。
更关键的是,该航母战斗群在完成任务后即将退役,长期高强度部署下的舰员心理压力与操作熟练度下降,进一步放大了事故隐患。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美军此次出丑,和南海的“特殊性”有关,作为解放军的主场,南海早已不是美航母可以“自由进出”的海域,任何冒进行为,都面临着解放军的强力反制。
这也导致美航母在通过时,往往采取"笔直航行、全力冲刺"的战术,折射出其对南海环境的深度忌惮。
![]()
【航母舰队对我们的威慑力大不如前】
这种"夹着尾巴路过"的举动,代价就是因赶路导致舰上轮机兵超负荷工作,因此而发生事故,也就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了。
足以看出,美军对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忌惮已经溢于言表,我军完善的海洋监视体系,卫星、超视距雷达、无人机组成的“天罗地网”,让美军舰艇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形影不离的跟踪监视更意味着潜在冲突中的高风险。
当"秀肌肉"变成"跑路",美国所谓航母的威慑力自然沦为笑柄。
透过现象看本质,"尼米兹"号的坠机事故,是美军全球部署战略与装备老化矛盾的集中爆发。
为维持霸权存在感,美国常年要求少量航母高频次部署,导致舰体与舰载机长期处于极限运转状态。
老旧舰艇的维护周期被压缩,关键系统故障率攀升;舰载机联队因频繁出动而疏于深度保养,飞行安全边际不断收窄。
此次两型主力机型同时坠毁,正是这种"带病上阵"模式的恶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