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传着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关于那“黄金塔”的奇妙由来。话说有一年,皇宫大内突如其来地爆发了一场内乱,局势瞬间失控,混乱不堪。皇帝深陷困境,无奈之下,只得匆忙逃离皇宫。 皇帝带领着一干臣子,匆匆离开了皇宫。他们一路奔波,出了彰义门,跨过了挡龙卧虎的太平桥,途经小井和大井,而后沿着卢沟桥,朝着西北方向的张各庄仓皇逃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昏暗的夜幕悄然笼罩大地。凛冽的西北风吹得呼呼作响,如同一头猛兽在咆哮。此时的皇帝和臣子们又累又饿,早已疲惫不堪。而他们所处的这片地方,人迹罕至,想要找到一个歇脚的地方实属不易。好不容易,他们瞧见了一户人家。那是两间破旧不堪的草房,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君臣数人满心期待,上前叫门。屋内住着一位单身老汉,听到敲门声后,慢悠悠地起身打开了门。
这时,一位大臣赶忙走上前,恭敬地说道:“万岁驾到,如今我们一行人想在此借宿一晚,还望能吃上些斋饭。”老汉听后,将众人请进屋内。此时,老汉心中暗暗犯愁: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上哪儿去弄那些好吃的招待贵客呢?翻遍家中,也只有刚出锅的一锅窝头。无奈之下,他只能将窝头端了出来,随后又从坛子里捞出一把腌得恰到好处的毛毛草,略带歉意地说:“家里实在没什么好东西,只有这个,各位凑合着吃吧。”
皇帝平日里养尊处优,从来没见过窝窝头。他随手接过来一个,刚出锅的窝窝头蓬松暄软,热气腾腾,散发着一种质朴的香气。此时的皇帝早已饿到极点,也顾不上许多,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一个。吃完后,他才转头问道:“这个上头尖、底下大的东西叫什么呀?味道还挺香的。”老汉正准备如实回答这叫窝头,身旁的一位大臣赶忙将他拉到跟前,悄声说道:“别瞎说,捡个好听的名儿说!”老汉思索片刻,随即回答道:“回万岁爷,这上头尖,底下大的叫……叫……叫黄金塔!”
![]()
皇上一听,顿时龙颜大悦:“怪不得这么好吃呢,果然是黄金塔!好! 再来一座!”说着,便不顾一切地伸手又拿了一个,同时,他顺手抓了一缕腌毛毛草,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边吃边赞道:“这菜叫什么名呀,怎么如此之香?我在宫里可从来没品尝过这般美味。”
其实,这所谓的“菜”不过是平日里羊吃的毛毛草。老汉心中害怕,哪敢说出真名,绞尽脑汁寻思半晌后,才小心翼翼地回答:“回万岁爷,这菜叫腌龙须。”皇帝听后更是欢喜得不得了,随即又拿起一个“黄金塔”,大声说道:“黄金塔实在香,龙须菜也别具名堂,待日后回宫,我定要天天享用。快! 赏他白银五十两。”就这么着,一锅普普通通的窝头和一把腌毛毛草,竟然卖出了五十两白银的高价。
时光流转,后来皇帝平定内乱,顺利回到了皇宫。有一天,他忽然回忆起在逃亡途中吃过的美味“黄金塔”,不禁馋意大起。当下立刻命令御膳房给他制作。御膳房的厨师们不敢懈怠,赶忙依样制作,做好后端上桌来。皇帝满怀期待地尝了一口,瞬间脸色大变,勃然大怒:“这东西扎嗓子!根本不是当时那个味儿!”过了一会儿,新做好的窝头又端了上来,皇帝尝后怒不可遏:“这简直不是人吃的!”说着,“啪”的一下将窝头狠狠摔碎在地。这可把御膳房的厨师们吓得不轻,个个战战兢兢。
就在众人手足无措之时,有一个机灵的厨师灵机一动,他用栗子面拌上蜂蜜,又添加上独特的香料,精心蒸制了几个小巧的窝头。而且,这个厨师故意不着急给皇上送去,一直等到皇上饿得有些不耐烦,再三催促时,才恭敬地将窝头呈了上去。
这次,皇帝吃了之后十分开心。虽然他心里明白,这和在逃亡时吃的“黄金塔”味道并不相同,但他却依然说道:“这才是真正的黄金塔! 快! 再来点腌龙须!”然而,这“腌龙须”上哪儿去找呢?就算找到了,现做现腌也来不及呀!最后,还是这个机灵的厨师想出了办法,他跑到酱园子里,弄来些腌香菜,仔细地把叶子全都揪掉,嘿,这一根根腌制过的茎,还真跟“龙须”有几分相似。皇帝吃了后,龙颜大悦,满意极了。
这一番曲折的经历,便成了“黄金塔”这一名称的有趣来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