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稀土、92%全球精炼产能:中国出口管制重塑高端制造供应链
从论吨卖到论克卖:中国超硬材料借出口管制实现价值跃升
11月8日生效!中国出口管制新规为何聚焦稀土与锂电池?
技术锁喉时代来临!中国出口管制加速产业高端化转型
![]()
10月9日,商务部官网发布四则联合公告,宣布对中重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及关键材料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新规将于11月8日正式生效。这一政策迅速引发全球产业链关注,毕竟中国在这些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稀土为例,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更掌握了92%的稀土精炼产能。尤其是钬、铒、铥、铕、镱五种中重稀土,是军工、航天、5通信等高端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曾透露,某型无人机生产线因镝材料供应波动,库存仅能维持数月。此次管制覆盖从矿石到永磁体的全产业链,且明确针对“可能用于军事目的”的物项,凸显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考量。
技术优势才是真正的壁垒。澳大利亚虽然重启了芒特韦尔德稀土矿,但分离提纯纯度长期徘徊在65%左右,而中国企业普遍能达到98%以上。这背后是数十年积累的离心萃取、离子吸附技术,以及严格的环保处理能力。此次管制清单中,26类关键设备也被列入,等于从资源和技术两个维度构建了防线。
![]()
锂电池领域的管制同样精准。新规主要涉及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高端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核心生产设备。全球电动车行业竞相追逐更高能量密度,宁德时代发布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已达330Wh/kg,而特斯拉4680电池目前为276Wh/kg。韩国电池企业如LG新能源,其波兰工厂所需的高端人造石墨负极大量从中国进口,新规下可能面临成本上升和产能调整压力。
超硬材料或许远离大众视野,却深刻影响高端制造。人造金刚石微粉(粒径≤50微米)是导弹整流罩、芯片光刻机透镜抛光的关键材料,中国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河南柘城县更是全球知名的产业集聚区。但过去行业一度陷入“论吨卖”的低价竞争,企业利润微薄。管制措施抬高了出口门槛,倒逼企业转向芯片散热基板、光学窗口片等高附加值领域。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卖一吨微粉利润买不了一部手机,现在做一片芯片热沉片够发全厂奖金。”
出口管制不是闭关锁国。商务部公告明确,用于紧急医疗、灾害救援等人道主义需求的物项可申请豁免。政策初衷是规范出口秩序,防范技术泄露与不当使用,而非切断全球供应链。事实上,中国始终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和维护者。
面对新规,全球产业链已开始调整。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加大电池本土化生产支持,欧盟“电池联盟”计划2030年将本土产能占比提升至40%,但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对中国设备的依赖。日本丰田则加速研发无稀土电机,不过成本预计增加50%。这些动态反映出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的高度重视。
![]()
长远看,中国制造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跃迁。过去依赖资源出口和低成本竞争的模式难以为继,通过技术升级掌控价值链高端环节才是出路。出口管制政策在维护安全的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创造了提质增效的窗口期。一家江西稀土企业通过晶界扩散技术,将镝添加量从3.5%降至2.8%,成本下降18%,市场竞争力反而提升。
全球供应链格局正在重塑,区域化、多元化特征凸显。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区域内部供应链协作加强,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积累,仍将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这场变革无关零和博弈,而是走向更加平衡、可持续的产业链生态。
中国选择的是一条通过技术升级参与全球竞争的道路。出口管制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目标是在开放与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说:“资源会枯竭,技术却会迭代永生。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掌握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