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书推荐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0
分享至

新书推荐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周路路 著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挑战的现实需要。人工智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既是推动效率提升的工具,更是推动生产方式全面变革、重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跃迁的历史性转变,而数智化技术既对传统制造模式形成了挑战,更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战略空间。202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由此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制造业的生产、研发、供应链等各个环节,成为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量。

2024年9月24日,我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以人为本”深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蕴涵》,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既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始终,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为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更将有力助推我国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目前,我正在主持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项目“人—机交互场景下的数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经常带着我指导的博硕士研究生和研究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如海尔、美的、神州数码、京博等,经常和南京大学的EMBA学生交流人工智能对他们所在行业以及企业的影响。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欣喜地看到人工智能正在加快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加强、商业模式的转型,甚至催生了一些新的产业,同时我们也从微观视角观察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企业人才理念、人才结构、人才素养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员工的能力发展、工作幸福感的提升?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新的时代内涵?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内在机理有哪些?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命题。

周路路老师的新著《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该专著以“人工智能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议题,试图构建“人本驱动”的新型发展生态,其本质是实现从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向“投资于人”的发展范式转型。

首先,该书基于“以人为本”的核心逻辑,界定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以“劳动者”人力资本增值为发展起点,以“客户”价值重构为实现路径,以“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新发展范式。其次,该书运用fsQCA和主题分析法,嵌入人—机协作场景,揭示了人工智能使用如何提升员工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员工人机协作幸福感。相关研究结果不仅回应了工业50“技术服务于人”的核心命题,还为制造业实现“效率提升”与“人的发展”协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再次,作者还通过对一家智能制造全球领先的企业的深度访谈,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过程,揭示了人工智能重构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并实现组织能力动态提升的机制,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思考。最后,在劳动者价值与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本书最终回归社会维度,强调“利益共同体”协同是最终目标,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实现员工、企业、客户及社会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生共赢。

该书构建了“劳动者资本增值—客户价值重构—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的演进逻辑,形成了人工智能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完整闭环,其鲜明的学术特色令人印象深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立意精准,开辟新路。该书基于“以人为本”的微观视角,不仅系统、深刻地解答了“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核心命题,更在理论构建、研究方法应用以及本土化知识生产上取得了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探索不仅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更清晰地指明了未来深入探索的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引领价值。

其二,扎根沃土,立足实践。该书植根于中国情境的学术自觉与实践关怀,将研究焦点精准锚定于中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上,其研究关切、问题意识与扎实的实证基础,无不来源于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深入观察,直面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历史机遇。书中的案例企业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这使得本书的结论能直接、有力地回应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

其三,方法融通,论证严谨。该书展现了高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方法论上不囿于单一范式,而是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及要求,综合运用多元方法,包括文献回顾与述评、基于问卷调查的定量实证分析、基于大样本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以及采取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等。这种融通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策略也增强了整体研究成果的说服力。

当然,书中可能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也期望周路路老师及其团队能够进一步扎根中国本土情境,继续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的“真”问题,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赵曙明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商学院名誉院长、行知书院院长

2025年8月于南京大学商学院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实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8-10-28(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与基本特征,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遵循。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张培丽.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N].光明日报,2025-07-15(11).。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战略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制造业发展必须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不断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改造,人工智能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然而,当前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技术应用层面,忽视了“人”这一核心要素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关键作用。在人工智能重塑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赋能只是手段,构建“人本驱动”的发展生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如何坚持科技向善,确保技术进步真正赋能于人的发展,实现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命题。

基于此,本书立足于“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框架,将关注点聚焦到“劳动者”资本增值、“客户”价值重构、“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投资于人”的创新型发展范式,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制造业价值体系重塑,从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从学术价值来看,首先,本书突破传统研究中以企业效率为核心的单维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了涵盖人力资本增值、服务模式创新和社会价值共创的人本导向型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范式;其次,提出“人工智能增强人力资本”的分析框架,将劳动者置于智能化转型的核心位置,通过技术—经济范式理论、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人机协同的价值创造机制;再次,构建“技术—能力—商业模式创新”整合模型,系统阐释人工智能通过服务化转型重构制造业价值生态的内在机理,为制造企业探索“制造+服务”融合路径提供新思路;最后,将“利益共同体”理念嵌入分析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人工智能与ESG战略的深度融合机制,为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从应用价值来看,本书响应国家“智能制造”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优化客户价值创造路径以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提供系统解决思路,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具体而言,本书通过揭示人工智能赋能下人机协同的价值创造机制,为制造企业科学设计人机协作流程、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提升员工数字技能与创新能力提供实践指导,助力企业破解“技术投入高、人力适配难”的转型困境。同时,书中提出的“技术—能力—商业模式创新”整合模型,可帮助企业识别服务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增强客户黏性与市场竞争力。此外,本书基于实证研究揭示人工智能与ESG战略的协同效应,为制造企业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框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研究成果有助于识别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与政策着力点,为制定人才培育、技术标准、产业扶持和伦理治理等配套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营造有利于人本导向智能制造发展的制度环境与生态体系。

为完成本书的撰写,作者及研究团队深入走访了江苏各类制造企业,重点面向江苏、上海、安徽、河南的部分制造业企业发放并回收大量问卷,获取了丰富的一手数据和实践案例,为本书奠定了扎实的实证基础。在此,向大力支持数据采集的企业负责人致以诚挚的谢意。另外,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感谢桂家欣、赵崟杉、李琪、张明臣四位博硕研究生在案例调研与分析中所作的贡献;感谢硕士研究生王雅茹、王颖潇、邵雨萌、孙天睿做了细致的校对工作。最后,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72372026)的经费资助,特此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本书的大力支持。

作者

2025年8月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第1章绪论

1.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1.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投资于人”

1.3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1.4总体框架与内容安排

第2章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2.1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理论的诠释

2.2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诠释

2.3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诠释

2.4本章小结

第3章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脉络

3.1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基础

3.2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3.3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主题总结

3.4人工智能赋能的知识基础

3.5人工智能赋能的热点主题总结

3.6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3.7本章小结

第4章人工智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理论演进

4.1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多元视角

4.2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

4.3人工智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境因素

4.4本章小结

第5章“劳动者”能力增值——人工智能影响员工技能发展的机理研究

5.1研究动机和问题提出

5.2理论基础

5.3研究方法

5.4研究设计

5.5研究结果

5.6理论贡献

5.7本章小结

第6章“劳动者”福祉提升——人工智能使用场景下员工幸福感的激活路径研究

6.1研究动机与问题提出

6.2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内涵

6.3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6.4研究设计

6.5结果分析

6.6研究结果

6.7理论贡献

6.8本章小结

第7章“客户”价值重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智能服务化转型的案例研究

7.1研究动机和问题提出

7.2理论基础

7.3研究设计

7.4研究结果

7.5本章小结

第8章“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对制造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8.1研究动机和问题提出

8.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8.3研究设计

8.4实证分析

8.5异质性分析

8.6研究结果

8.7理论贡献

8.8本章小结

第9章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结论与启示

9.1研究结论

9.2理论贡献

9.3管理启示

9.4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员工技能发展的访谈提纲

附录B智能制造工厂员工对新技术采用的态度调研

附录C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智能服务化转型访谈提纲

附录D人工智能使用的相关理论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周路路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

ISBN:978-7-5223-4258-0

定 价:78.00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投稿热线|010-88190772

在线咨询电话|010-8819164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ncentive-icons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官方账号
1355文章数 53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