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先生
“你是哪一瞬间意识到父母变老的?”
“爸爸开始看不清药瓶上的字,上楼梯也一顿一顿的”。
“从前他们要求我听话,现在做什么事都会征求我的意见”。
“去年妈妈还能上街逛,今年走两步就喘粗气,腰像麦穗一样越来越弯”……
10月29日,重阳节,在人民日报发起的一个微博话题下,很多网友的留言让人泪目。
![]()
秋风飒飒,金菊飘香,又是一个九月九,又是一年重阳节。在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之外,因“九九”与“久久”同音,这个节日也被赋予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国务院正式将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旨在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
重阳是一个提醒我们“回家看看”的日子。社交平台上,有人问及“重阳给父母送什么礼物”,一位网友回答“陪伴是最好的礼物”。的确,在物质日渐丰裕的时代,比起买吃的、送穿的,父母更需要情感陪伴和心灵慰藉。然而,很多年轻人工作繁忙,亦或为了梦想远赴他乡,与父母的相聚越来越少。正如网友所感慨的,“很久没视频,发现父亲的头发一下子变白了”。
是啊,父母变老往往就在一瞬间。当我们意识到父母不再无所不能,或许就该“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别让“回家看看”停留在计划和许诺,别把这份孝心寄托在“来日方长”。
![]()
图源:新华社
这几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延长。当老龄化社会遇上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如何为银龄群体提供更多支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有爱无碍”,也是我们在重阳之际应当思考的。比如,推进适老化改造,增设敬老座椅、安全扶手等硬件之外,以更贴心的产品消除长辈的“数字恐慌”;整治养老诈骗,帮助长辈辨别“一元领鸡蛋”“一药治百病”骗局,引导他们远离直播间里虚情假意的“儿女们”,等等。
如今,从开办“老年食堂”到推出“时间银行”,从设立“子女护理假”到启动长护险试点,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们给老年人的“礼物”,也是对我们自己未来命运的关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很多老年人依然有精力、有热情,希望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我们看到,一些大学教师退休后变身“科普博主”,在短视频平台圈粉百万;很多社区调动“银龄力量”,组织低龄老年人成立志愿者队伍……为银发群体提供舞台,让他们被需要、有活力,同样是一种敬老。
![]()
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退休后成了短视频平台百万级的科普“大V”。图源:新华社
随着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银发族的需求正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银发专列”人气爆棚,这些无不是生动的例证。人生从不应被年龄定义。所以,关心爸妈是否吃饱穿暖的同时,不妨问问他们的兴趣,与他们携手探索未知的世界。从社会层面讲,“看见”并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丰富多样的文旅产品,也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如何让长辈们的晚年生活更从容、惬意,让未老者无惧衰老,值得全社会思考。推动发展成果惠及银发族,让科技进步造福银发族,或许就是给长辈最好的礼物。
愿天下父母身体安康、幸福绵长。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