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后,其年销芯片超千亿颗,为荷兰贡献数亿欧元税收。这本是双赢的买卖。
然而今年9月底,荷兰突然翻脸,动用国家力量抢走了安世。昔日合作伙伴转眼成了强盗。
是谁给了荷兰这样的勇气?这场看似中荷的争端,最终谁能笑到最后?
一纸夺权令
9月30日,荷兰海牙。
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签署了一道部长令。援引的,是一部尘封了66年的法律——《货物可得性法》。
他们用这个古董级的法律,冻结了中国企业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所有资产。
![]()
更荒诞的还在后面。
荷兰法院迅速跟进,裁决暂停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然后,他们强制指定了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们把闻泰科技手里的股份,几乎全都转给了第三方机构托管。给中国留下了一股。
你没听错,就一股,像一个充满羞辱的“纪念品”。
这哪里是什么正常的商业监管?这分明就是披着文明外衣的明抢。
![]()
事情到这里,荷兰以为剧本是自己写的。
他们觉得,美国刚在9月29日出台新规限制中企,自己第二天就行动,这叫“神同步”,是给大哥递了份投名状。
他们甚至幻想,用“国家安全”当借口,就能把自己的贪婪包装得冠冕堂皇。
但他们忘了,安世的核心价值根本不在荷兰。
他们更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只能口头抗议的国家了。
![]()
教科书式反制
中国的反击,快、准、狠,而且充满了智慧。
这不是简单的“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的儿戏。这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系统性反制”组合拳。
第一拳,直击要害。
就在荷兰忙着抢夺总部资产的时候,安世中国区公开发布了一份声明。
![]()
![]()
声明里只有一句话:安世中国有权拒绝执行任何未经合法批准的外部指令。
言下之意,你抢你的,我干我的,咱俩从此两不相干。
紧接着,安世中国依托东莞的生产基地,迅速切换成了“独立运营模式”。靠自己发工资,靠自己履行合同,靠自己管生产。
荷兰费尽心机夺走的总部,一夜之间,成了一个空有其名的空壳子。
这一下,荷兰人彻底破防了。
![]()
第二拳,釜底抽薪。
国家层面紧接着出手。
10月初,商务部一纸禁令,对安世在中国的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
就是安世中国工厂生产的关键芯片和元器件,没有许可,一块也别想卖到海外去。
![]()
这下可要了亲命了。安世真正的核心产能,70%以上都在中国的上海、深圳、东莞。
它的研发核心,近六成也在中国天津。
中国这个阀门一关,荷兰手里那个“合法”的总部,就成了一个没有产品的销售公司,拿什么给欧洲客户供货?全球供应链应声而断。
![]()
第三拳,改变规则。
如果说前两拳是“术”,那这一拳就是“道”。
中国适时升级了稀土相关物项的出口管理规定。
新规规定,只要境外产品里含有的中国稀土成分超过特定比例,出口就必须经过审批。
这一招,直接打在了整个欧洲高端制造业的“七寸”上。
![]()
简单说,以前是管稀土原料,现在是管所有含稀土的成品。
从手机到汽车,只要用了中国的稀土,就得看中国的脸色。
这三拳打下来,已经不是单纯的报复了。
这是一种全新的博弈范式。
它不跟你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直接重塑整个游戏的规则。
![]()
警报响彻欧洲
中国的组合拳,拳拳都打在了欧洲的“软肋”上。
尤其是欧洲的汽车工业,最先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很多人不知道,安世半导体在欧洲汽车行业里,是“命脉”般的存在。
欧洲差不多三成的汽车芯片,都得靠它供应。
大众、宝马、奔驰、奥迪……这些赫赫有名的品牌,小到车窗升降,大到发动机控制,都离不开安世的芯片。
![]()
现在,这个“命脉”突然被切断了。
首先是芯片短缺的问题。“准时制”生产模式下的欧洲车企,生产线对芯片的依赖就像人对空气的依赖,一刻都不能停。
现在,大众公开说芯片库存不够,可能得调整生产班次了。宝马和沃尔沃也紧跟着报告,供应商网络出了问题,装配线随时可能停工。
德国汽车协会更是直接发出了警告,说要是安世的芯片真断供了,欧洲汽车制造将面临重大扰动。
但这只是第一层打击。
![]()
更深层的危机,来自稀土。
现代汽车的电驱系统、传感器、自动驾驶模块,都离不开用稀土做的永磁材料。
而且这种材料,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
全世界只有中国能稳定供应整个欧洲汽车业的稀土需求。
现在,欧洲车企手里的稀土库存,最多只能维持60天!
![]()
就像丰田的一位高管说过的:“要是中方停止供应稀土,60天内就能让整个日本汽车产业停摆。”
这个逻辑,用在今天的欧洲,一模一样。
芯片和稀土,是现代汽车工业的两个轮子。
现在,这两个轮子同时被卡住了,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离分崩离析,还远吗?
![]()
荷兰这把火,最终烧到了整个欧洲的身上。
这下,欧盟也彻底慌了。
10月21日,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给中国商务部部长打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
一边说着“愿意协助中荷沟通解决安世问题”的客套话,一边就抛出了真正的诉求——希望中方能加快欧盟企业的稀土出口审批。
![]()
这还不够明显吗?
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问题出在哪,却又不好直接拉下脸来批评自己的成员国。
这种“安全上仰仗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的撕裂感,让欧盟陷入了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
![]()
荷兰自食决策贫困恶果
在这场风波里,荷兰从始至终都表现得像一个“决策贫困”的赌徒。他们以为只要控制了安世的总部,拿到了法律上的所有权,就赢了。
这种思维,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实物占有层面。
他们完全没看懂,在全球化时代,一个企业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它所在的整个产业网络之中。
中国的反制,恰恰是击中了这个要害。
如今,荷兰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首先是信誉的彻底破产。
做生意,最讲究的就是“契约精神”。
荷兰政府用行政力量粗暴抢夺外企资产,这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来荷兰投资,你的资产随时可能被抢走,这里的商业规则,在政治面前一文不值。
国家信誉,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现在,荷兰的这块招牌,碎了一地。
![]()
以后,别说是中企,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到荷兰投资都得掂量掂量。
其次,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
安世已经延迟供货,大众、宝马都发了预警函,说要是月底前还供不上货,就要启动索赔程序了。
有人算过一笔账,安世每年给欧洲车企供货,要是断供一个月,赔偿金额至少有几十亿欧元。
这笔钱,最终还得荷兰政府来掏。
![]()
因为,是荷兰的非法接管才导致供货出了问题。
更别提荷兰现在每天都要承受数百万欧元的直接损失了。
最后,是欧盟内部矛盾的激化。
欧盟对荷兰的做法,其实早就很不满意了。
欧洲的汽车产业本来就日子不好过,现在因为荷兰的胡来,可能要面临大规模停产,整个欧盟的经济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
荷兰本想通过向美国靠拢换取战略利益,结果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在盟友中也日益孤立的“麻烦制造者”。
更讽刺的是,那个鼓动荷兰上蹿下跳的美国,自始至终都没有公开为荷兰说过一句好话。
荷兰,成了那枚被用完就丢的棋子。
![]()
几天前,卡雷曼斯又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高层对话,希望中国能解除出口禁令。
但从他们的表态看,似乎还是没有认清问题的本质。
在拒不归还企业合法治理权的前提下,单方面要求中国让步,这哪里有半分诚意?
留给荷兰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欧洲车企的稀土库存,正在一分一秒地减少。
![]()
60天后,当生产线真正停摆的那一刻,荷兰将要面对的,恐怕就不是简单的经济赔偿了。
荷兰的失败,不是一次商业纠纷的失败。
它是一种旧时代思维,在新时代范式面前的完败。
它更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告诉了所有人:
在今天这个世界,尊重规则比耍小聪明更重要,维护信誉比攫取眼前利益更长远。············
![]()
结语
荷兰的失败,是旧时代强盗逻辑对新时代系统思维的完败,更是一次生动的教学。
未来,类似的碰撞将更多,而“供应链即主权”的意识,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常识。
当我们的智慧和实力足够强大时,任何挑衅,最终都只会变成我们自己发展的垫脚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