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东莞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启用。
![]()
今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全面建成并开学。
面对户籍人口激增与学位结构性短缺的挑战,引进华中师范大学优质资源,创新合作机制,高起点打造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补齐南片区学位短板的同时,以点带面、撬动集团化办学改革,显著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度与品牌力。
为切实回应群众“看病近、看病易、看病好”的核心期待,投入1亿元重点打造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为辖区75万居民提供现代化健康服务,成为街道落实“百千万工程”民生要求的重要实践。
今年以来,东莞市东城街道以“小医疗”撬动“大民生”,有效回应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迫切期待,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和东莞市“学有优教”的民生事业注入崭新活力,织密基层健康防护网,将优质医疗转化为民生红利,为“百千万工程”基层医疗提质提供“东城经验”。
启用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 织密基层健康防护网
今年7月,东莞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正式启用。作为东城街道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点民生成果,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16层,地下1层,集医疗、公卫、教学于一体,可为东城辖区75万居民提供现代化健康服务。
“小医疗”撬动“大民生”
启用新大楼服务75万居民
作为东莞市中心城区核心板块,东城街道承载着75万常住人口的健康服务需求,而原东城社区卫生服务大楼因诊室布局零散、诊疗设备相对老化、功能单一,已难以充分匹配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为切实回应群众“看病近、看病易、看病好”的核心期待,东城街道投入1亿元重点打造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并于2025年7月正式启用。
新大楼涵盖全科诊疗区、预防接种门诊、儿童保健门诊、中医馆等12个核心功能区,诊疗科室数量达旧址的3倍,有效缓解居民“看病排长队”压力。
在功能布局与服务优化上,新大楼聚焦“全人群、全周期”健康需求:重点增设医防融合健康管理中心、儿科门诊、咳喘门诊、慢病管理中心,新增盆底康复治疗及30余项中医理疗项目,配备DR、X光、口腔CT、骨密度测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可提供多功能高质量诊疗服务;同步设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健康教育区,新建胸痛中心并开辟胸痛患者绿色就诊通道,为危急重症患者争取救治时间。
针对上班族、学生群体“看病时间冲突”难题,新大楼将接诊时间延长至23时,法定节假日及周末无休,并依托“东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提供线上预约挂号、线上签约、线上转诊、外送检验报告查询等全流程服务,减少群众现场排队等待时间;组建专业家庭医生团队,每周定期下沉社区,为行动不便老人、慢病患者提供上门随访、用药指导等服务,2025年以来已累计下沉服务超5000人次,让健康服务延伸至“家门口”。
深化医联体建设,专家定期坐诊
居民在家门口可享优质医疗资源
新大楼还以特色服务与资源协同提升服务质效:儿童保健区采用“动物乐园”主题设计,同时融入东莞非遗“莞草编织”元素,让儿童在就医过程中感受本土文化魅力;预防接种门诊落地全市首个疫苗数智化管理系统,疫苗从入库、冷藏到接种全程由智能设备监控,家长通过“粤苗App”预约后,到院签到即可由系统自动匹配接种窗口,大幅提升接种便捷度与安全性。
此外,大楼深化医联体建设,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建立专科联盟,引入内分泌、肛肠外科、名中医等领域专家定期坐诊,半年内已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同步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实现跨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破解基层“看不好病”的顾虑,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接下来,东城社卫中心将以新大楼为核心枢纽,建设公益心理咨询室,联合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卫健局及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幸福校园”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探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医”综合干预体系;重点推进建设精细化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构建“预防-干预-随访”全链条服务;推进康复治疗中心建设,增设特色康复模块等,织密基层健康防护网,将优质医疗转化为民生红利。
教育扩优提质 高起点开办华中师大东莞东城学校
今年9月,由东城街道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全面建成并开学。作为东莞市东城教育协同创新的标志性项目,该校的落成是东城街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和东莞市“学有优教”的民生事业注入崭新活力。
优化办学层次,扩增优质学位供给
创新办学机制,深化跨域合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入户政策放宽、“二孩政策”入学高峰叠加优秀人才加速集聚,东城街道户籍适龄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着“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深入实施,群众对“上好学”的期待愈发迫切——既要“有学上”,更要“上优质学”。
东城街道总体学位总量基本满足需求,但结构性矛盾显著:一方面,公办学校布局不均衡,南片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学位压力集中;另一方面,初中学位未来缺口大——基于年级推移法测算,高学段(初中)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而现有初中学位供给难以匹配未来需求,亟须提前谋划增量与结构优化。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经前期充分调研并与华中师范大学协商,2024年,东城街道决定引进国内一流师范教育资源华中师范大学,合办东城街道新建的火炼树社区商住类更新项目配建学校——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助推区域教育体系实现系统性升级。
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定位为体制创新公办学校,由华润置地旗下东润公司负责配建,并按照高于常规标准进行建设。在合作办学期间,东城街道负责提供教育资源服务与管理指导,学校纳入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实行独立法人治理,校长由华中师范大学选派,并设立由街道与校方共同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协调。
东城街道构建“高校支持+本土培育”双轨模式:华中师范大学选派高水平管理团队,并常态化派遣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教师专项培训;东城街道选派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者加入校领导班子,同时严格按市教师招聘政策遴选优秀教师,形成“高校引领+本土实践”的师资成长生态。
撬动东城连贯推进集团化办学
东城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
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核定办学规模为小学60班(2700人),初中39班(1950人)。学校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开学,首批招生1200余人。目前,学校已设立“华·师说”教育论坛品牌,该平台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载体,为学校育人路径创新与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此外,东城街道以华中师大东城学校为标杆,同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将16所公办校(园)纳入集团化办学网络,通过“名校带弱校”“城区校带新校”等机制,推动薄弱校快速提升、新建校高品质起步。
通过高标准高起点开办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并以此撬动东城连贯推进集团化办学,东城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已创建跨区域合作办学学校1所、市级教育集团4个、街道级教育集团2个,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公办学校(幼儿园)达16所,占比76.2%。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展望未来,东城街道将以“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为牵引,深入贯彻落实东莞市教育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均衡发展”的教育提质之路。 推广 文:莫晓东 东城宣 制版:黄亚岚 邓诗君 黄炽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