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署,位于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650余年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安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遂成为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运河线上四大都市。淮安府衙在明朝时管辖赣榆、海州(今连云港)、邳州、沭阳、宿迁、睢宁、桃源(今泗阳)、清河、安东(今连水)、盐城、山阳(今淮安区)等九县两州,时为江苏最大的府署,现在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另一座府署是南阳府署。
![]()
淮安府署衙内遗存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路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依次为仪门、戒石坊、正堂、六科、二堂、清德堂、青玉堂等。
仪门,新官上任、上级官员来访时,应在仪门正门前下轿,由等待的官员迎入仪门内。
![]()
戒石坊,正面上书“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题写五代十国的后蜀皇帝孟昶所撰、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所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
![]()
正堂,也称大堂,高约10米,气势宏大,为全国衙署正堂之最。
淮安府(楚州)是千年奇冤《窦娥冤》发生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窦娥冤屈感天动地,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至今,淮安府署大堂前广场,每天上演《窦娥冤》片段,作为旅游保留节目。
这里也是清代四大奇案之一“李毓昌赈灾案”发生地,嘉庆十三年(1808年)淮安府山阳县爆发震惊朝野的贪腐命案。查赈委员李毓昌在核查赈灾银两发放时,发现知县王伸汉虚报受灾户数,贪污赈银2万多两,因拒绝同流合污遭毒杀灭口。嘉庆帝亲自督办此案,涉案13名官吏被严惩,包括两江总督在内的高官遭革职处分。
![]()
正堂高悬“忠爱”匾额,系宋代朱熹撰写,意思是忠于皇帝,爱护子民。正堂是知府迎接圣旨、审理重大案件之场所。清咸丰十年(1860年)正堂遭火灾,当年修复。
![]()
![]()
垂花门,隔开大堂与二堂。
![]()
二堂,也称为“筹边堂”,本意是运筹策划边疆事务的地方。二堂是知府预审案件、审理隐私案件和大堂审案时退思、小憩之所。
![]()
![]()
宅门,隔开办公与居住场所。
![]()
清德堂,知府的内邸,知府及夫人会客、居住的场所。
清德堂因堂中《清德颂》碑而得名,“清德 ”意为高洁的品德,政清、刑清、官清、吏清,是封建官员的追求。
![]()
![]()
青玉堂,两层楼房,知府的小妾及子女居住场所。
![]()
![]()
![]()
皮场庙,位于府衙西侧,供奉土地神,堂上高挂“神谴”匾额。朱元璋惩治贪腐,采用“剥皮实草”手段,官员若贪污在六十两白银以上者枭首示众,并剥下他的皮,在皮场庙执行剥皮,皮里填上草悬挂,以儆效尤。
淮安是千年奇冤《窦娥冤》和清代四大奇案之一“李毓昌赈灾案”发生地,淮安人尤为痛恨官员贪赃枉法。
![]()
![]()
火神庙,位于府衙西侧,敬奉祭祀火神,以求火神保一方平安。
![]()
![]()
水龙局,即古时消防队,位于火神庙前,放置古代多种救火器具。
![]()
淮安府署,在历史真实与旅游互动中,走出了一条创新文旅之路。
题小诗一首《淮安府署》:
千年奇案窦娥冤,又见亡人犹可怜。
六月何朝不飞雪,剥皮实草也空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