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9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街头的一幕震撼世界:彭哈地区主干道上,70多具遗体被民众整齐排列,以此抗议警方缉毒行动中的“过度暴力”。
这场针对老牌贩毒集团“红色司令部”的突袭行动已进入第二天,官方通报显示至少121人丧生,含4名警察。
但公共法律援助组织称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达132人,双方数据差异与现场的抗议浪潮,让这场“巴西史上最致命缉毒行动”陷入巨大争议。
此次代号“遏制行动”的突袭早有筹备。据里约州警方介绍,行动经过一年多情报搜集,于10月28日凌晨4时启动,2500名全副武装的特警在装甲车、直升机和无人机支援下,包围了阿莱芒、佩尼亚等“红色司令部”核心控制区。
这些贫民窟靠近里约国际机场,因紧邻高速公路成为毒品和武器贩运的“战略要地”。
警方原计划“将嫌疑人驱至森林伏击区”,但行动伊始便遭遇猛烈抵抗。
双方逐街激战,直升机的火力支援与地面的爆炸声持续一整天,导致里约北区陷入瘫痪,学校停课,医院因伤员激增而超载。
伤亡数字的争议成为矛盾焦点。里约州安全局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高死亡率“在意料之中但令人遗憾”,强调已缴获97支步枪、38枚手榴弹及半吨毒品,逮捕81人,包括多名“红色司令部”中层头目。
但民众与援助组织的说法截然相反:彭哈居民从周边森林搜出数十具遗体,一些家属发现死者有手部捆绑、面部近距离枪伤等法外处决痕迹。
![]()
“我只想把孩子带回家埋葬。”一位遇难者母亲哭诉,道出了数百个家庭的悲痛。
当天下午,数百名民众组成摩托车队前往总督府抗议,挥舞着印满红色手印的巴西国旗,象征遇难者的鲜血。
国际社会迅速发声谴责。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表声明,直指死亡人数“异常偏高”,敦促巴西当局履行国际人权法义务,对“程序违规”指控展开彻查。
这一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联邦警察事前因认为行动“风险过高、不合理”拒绝参与,总统卢拉虽支持打击黑帮,却公开批评存在“无差别杀戮”,与力推行动的里约州长形成对立,后者则指责联邦“放弃里约”。
冲突背后是“红色司令部”根深蒂固的势力。这个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监狱系统的犯罪集团,已从最初的囚犯联盟演变为控制里约半数贫民窟的跨国黑帮。
不仅垄断毒品交易,还掌控着贫民窟的电力、食品等“影子经济”,甚至在巴拉圭、玻利维亚建立跨境供应渠道。
其与敌对帮派及前警察组成的民兵组织常年火拼,让里约贫民窟成为“暴力孤岛”,但此次行动的高伤亡仍突破了公众底线。
目前,行动虽已控制核心区域,但“红色司令部”头号头目仍逃脱,且该组织已发出报复威胁,阿根廷已加强边境安全以防冲突外溢。
更严峻的是,安全专家指出,单纯的武装清剿难以根治问题。里约贫民窟中,黑帮通过提供基本服务形成居民依附,若缺乏教育、就业等配套政策,势力很快会卷土重来。
正如街头抗议标语所言:“子弹解决不了毒品,却杀死了我们的家人。”这场血腥行动留下的,不仅是百具遗体,更是巴西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深层困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