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来自德国糖尿病中心(DDZ)、梅根特海姆糖尿病学院研究所(Forschungsinstitut an der Diabetes Akademie Mergentheim, FIDAM)和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DZD)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大规模分析中表明,慢性炎症水平的生物标志物会影响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不过,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差异很明显。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未来为糖尿病患者量身定制抑郁症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风险约为普通人群的两倍。这种慢性代谢疾病给人带来很大压力,通常伴随着焦虑、过高的要求或消极的疾病感受。抑郁症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的独立治疗,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并对寿命产生负面影响。这就使得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抑郁症状,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行为疗法,都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都一样好。
炎症标志物与抑郁症的病程在一年内进行了观察
炎症过程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因为现在认为身体中的慢性炎症反应是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共同生物机制。以往的研究表明,血液中炎症标志物的变化可能与各种抑郁症状的改善或恶化相关。
“找出与抑郁症治疗成功相关的因素,对为糖尿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DDZ炎症工作组负责人Christian Herder教授表示。
虽然之前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个别炎症标志物上,但本分析使用了多种血液标志物的广泛面板,并对抑郁症的各种症状进行了区分。该分析的数据来源于FIDAM的三项不同干预研究,这些研究探讨了行为疗法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抑郁症状的影响,共纳入521名参与者。
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记录抑郁症状(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并测量了血液中的76种炎症标志物,研究炎症水平与一年内抑郁症严重程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糖尿病类型的对比效应
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Diabetologia上,展现出一个令人惊讶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炎症标志物较高时,行为疗法显著改善了抑郁症状——尤其是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以及快感缺失。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炎症水平较高时,行为疗法仅取得了较小的改善——尤其是在疲劳、睡眠障碍或食欲丧失等躯体症状方面。
炎症标志物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为何差异如此显著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不同形式的免疫激活可能是一个因素,即1型糖尿病中的自身免疫过程和2型糖尿病中的代谢性炎症。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潜在机制以及心理治疗和抗炎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内分泌与糖尿病科主任、DDZ董事会科学主任及发言人迈克尔·罗登教授强调。
这些发现可能会影响未来的治疗选择:“患有2型糖尿病且炎症水平较高的人,可能特别适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善抑郁认知。而患有1型糖尿病且炎症水平较高的人,可能更能从抗炎药物治疗中获益,”FIDAM的诺伯特·赫尔曼斯教授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