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点评#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又一次面临转学,所以从小学到高中,一共转学13次。因为每次转学都要和一些新人相处,不管是大人、小孩或同学,都要从零开始,但这是一种锻炼,让一个小孩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习不受排挤,不被欺负,然而有一段时光更让我印象深刻,也会想起在和他们做邻居的时光。他们经常说的那些话以及所做出的表率对我影响很大,甚至他们说话打官腔的时候也会感受到话里有话,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在心里明明白白。有的时候看上去说你好,实际上是说你不好,有的时候在人面前看上去说你不好,但实际上是说你好,保护你,后来我慢慢明白会听话就是一种锻炼。
![]()
虽然都是一个小事情,但能体现出他们内心的格局以及对于人际关系的一些把握能力,今天之所以写这一篇文章,就是因为当年那个大院里的很多小孩后来都从政了,有的级别也不低,但也有的人被查了,所以让我有感而发,因为当年父母也准备让我走这条路。后来由于我处于叛逆期,愿意走自由奋斗之路,所以就远离了这样一种土壤,但这种土壤里的基因还在。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那一代人身为父母官的情景,因为和今天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首先那个时期的人不摆架子,也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那个时期我经常给他们提意见,比如说食堂里的包子太贵,炊事员卖菜的时候态度不好,比如说大院公共厕所里的灯泡不够亮,比如说大院里没有乒乓球台,也没有打篮球或踢足球的地方。他们虽然没有第一时间表态,但却能耐心倾听。记得有一次有一群小孩围着这位伯伯,让他按乒乓球桌,那个时期球桌和球拍属于高消费,如果一个单位里上一套乒乓球桌,那绝对会引来很多人光顾。后来在县委大礼堂装了一个球桌。但是经常锁门,所以我们都学会了爬窗户去打球。
当年为什么能够和县委书记做邻居呢?其实我父母都很普通,那个时期也很年轻,但有一位黑伯伯对我父母很好,当然,他也特喜欢我,因为他没孩子。父母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进入了农村,那时期听毛主席的话,觉得去落后地区是光荣的事。而那时他是一个会计,后来成为村长、成为公社书记,成为当地组织部部长、后来又逐步担任县委副书记。再后来他和另一位伯伯竞争一把手,竞争对手就是我文章中所说的邻居。所以说那个时候有一种说法叫“黑白斗”,自然而然也就分了两派。后来黑伯伯失败了,地委行署的大领导为了平衡一下,于是他去了另一个经济更强的县担任县委书记。
而在我读三年级的那个时候,黑伯伯已经被提拔成了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当时县委给他安排了一套房子,但由于我父母调入新单位,没房子住,于是这位黑伯伯就把他的房子让给了我的父母,因为这个大院离学校近,而他自己选择住在妻子的单位。那个房子位置极好,属于大院第三排,第四排就是县长副县长小院,而那时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地位和今天不太一样。也就是说县委领导的住房条件比不上县府,而且经费也少,所以那个时候这些伯伯每天都在院子里聊天,谈论国际国内大事,我就搬小板凳在旁边听,而那时的他们也不回避。这一排一共七户人家,每家两间房子,每家门口有一个石板小饭桌,对面一个小厨房。所以每家炒菜的味道都能飘到别人家里,但是大家都相处的很好,邻居之间从来都没吵架,孩子之间也从来没打架。
而我刚搬到这个房子的时候,我父母提前给了我很多规则,就是要求不要因为自己的吵闹引发邻居反感,也不允许我带同学出出进进,确实我做到了。而在那个时期恰恰和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位伯伯当年住在最东边第一户,后来他成了当地一把手,他喜欢穿白颜色的衬衣和短袖,每天头发弄得很亮,就是阿兰德龙那种发型,当然,大家在上海滩里也能看到许文强的发型。很多大人给他提意见,甚至私下里表达不满,觉得这属于汉奸头。因为那时提倡艰苦朴素,但他不以为然,经常对别人说不要以貌取人,关键看工作能力。有的时候我会到他家里和他聊天,虽然他和我那位黑伯伯是竞争对手,两个人经常吵,但对我父母也很客气,对小孩也不错,工作之余也是一个很和蔼的人。但客气归客气,站在从政角度,在提拔任用上就不重用你了。而那个时期我理解不了,但今天理解万岁。当年黑伯伯走的时候对我父亲讲,他说我走之后你可能5-8年都提不动了,那个时候我父亲不服,认为自己工作能力强,人缘也不错,但实际上黑伯伯说对了。毕竟在那个时期,他也是一个当县委书记的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或者说掌握工作上的主动,都会用自己最信任的人。竞争对手信任的人一般就不用了,因为有顾虑,这个也是人之常情。
记得有一次他问我:“小海青,他们都觉得我的发型不适合,你觉得适合吗?”我说:“很适合,因为你长得比较白,脸又比较大,这种发型好看,因为大老远就感觉像一个港客。”因为那个时期有港客来洽谈投资,他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所以这个发型一直伴随他到老,当年他说的的没错,不能以貌取人,只要能够胜任这个位置,发型确实不重要。
当时我们家左边邻居是一位统战部部长,我也经常和他聊天,那个伯伯很高,很胖,很壮,曾经是一个军人。那个时候他教了我很多实用的招数,擒拿、正当防卫、各种逃跑技巧,翻墙爬树技巧,还提醒我在路上和小伙伴打架,不要立刻回家,先跑到县府那边,然后再绕回来,不仅仅是惹事的时候,就是放学之后我都不会第一时间回家,也会从县府那边绕过来,其实也不远,那个时期县委在左边,县府在右边,中间有个大会堂和食堂,一条马路分开,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我是县府那边的小孩,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保护个人隐私,不让别人了解自己。他这个办法也是为了避免小孩家长找家里来。然后继续提醒我,如果在外惹事了,想尽一切办法跑到家里来,因为在这一排没人来找你。他说的很对,虽然那个时候的小孩很小,但大家知道懂规则,都在小门外围堵,就是不敢进来。
那个年代没有空调,夏天很热,所以他们谈什么问题的时候就会凑过去听,他们也从来不赶我们走,因为院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小孩可以听,但是不能外传,确实院里的小孩在这个方面严格遵守。那个时候他们就希望院里的小孩能听懂话,听进话、不传话,所以到今天都受益匪浅。那时的他们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相互之间很融洽,为了工作,谈得脸红脖子粗,但彼此之间不伤和气。也有很多人敢于向那位伯伯提意见,有时会守着很多人,但今天敢正面提意见的少了,特别是面对“一把手”。虽然那个时期很小,有些话不能完全理解,但那些场景不会忘,因为已经深深刻在了脑海。
而在那个时期,有一个跟我特别要好的小孩,他经常和我一起去打球踢球,甚至我们两个一起对外作战,也属于真正的“战友”。后来他从政,仕途之路也不错,逐步成为一个正县级单位的一把手,我还记得他小时候的样子,但是前些天被查落马了,而他的弟弟前几年也落马了,有点可悲,所以人生有很多事难以预测。还有一些和他混得级别差不多的发小,但我衷心希望都能平平安安。在当下这个时期,从政有风险,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发生在那个大院里的很多事,如今也成了我内心满满的回忆。#数字内容生产者##活着就是为了摆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