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潮来袭,雪花飘落,北方大地正式进入一年一度的供暖季。从东北雪原到华北平原,从城市高楼到乡村农舍,千家万户的暖气片逐渐升温,点亮了冬日里的第一抹暖意。
在这份温暖背后,是一场涉及能源生产、运输、储备与调配的国家级“大考”。国家能源局最新通报显示:今冬全国最高用电负荷较去年有所增长,但得益于提前布局、多管齐下,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北方清洁取暖能源供应预计运行平稳。
能源“组合拳”:煤、气、电、清能齐发力
为确保亿万家庭“温暖过冬”,我国打出了一套扎实的能源保障“组合拳”:
- 生产端稳产增产
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保持稳定供应,同时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各显其能”,在极寒天气中补充电力缺口。多地“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已投入运行,提升绿电调峰能力。 - 运输网全面升级
铁路系统发挥重载铁路优势,保障“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通道畅通;电网完成多项改造工程,提升输电效率;全国输气管网持续织密,“全国一张网”格局基本形成,实现资源灵活调配。 - 储备量历史高位
截至入冬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地下储气库实现“满库入冬”,高峰期可日均供气超1.5亿立方米,为极端天气提供坚实缓冲。
清洁取暖:从“烧煤炉”到“绿色暖流”
近年来,北方地区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减少散煤燃烧,改善空气质量。电采暖、天然气壁挂炉、地源热泵、生物质锅炉等多种方式并行,让“温暖”更环保。
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许多农村家庭已告别烟熏火燎的土炕,用上智能温控的空气能热泵;在内蒙古,风电供暖项目将凛冽的北风转化为室内暖流,实现“绿电取暖”。
产业图景:超3.2万家取暖企业,冀鲁领跑
支撑这场“温暖行动”的,是庞大的产业链和数以万计的企业。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续的取暖相关企业已超3.2万家,涵盖锅炉制造、暖通设备、新能源供热、燃气供应、电力服务等多个领域。
从区域分布看:
- 河北省、山东省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两省总和超1.07万家,占全国总数的32.7%,成为北方取暖产业的核心地带;
- 浙江省、陕西省、江苏省紧随其后,分别在暖通设备出口、西北能源供应、智慧供热系统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
河北任丘、山东青岛等地更是聚集了大量暖气片、热泵、壁挂炉生产企业,产品远销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结语:每一度温暖,都是民生的重量
当室内温度计指向20℃,孩子在地板上奔跑嬉戏,老人坐在窗边晒太阳,这份看似寻常的温暖,实则来之不易。它背后是能源工人的彻夜值守,是铁路司机的千里奔袭,是技术人员的精准调度,更是国家对“民生无小事”的庄严承诺。
3.2万家企业的运转,2亿吨煤炭的储备,15万公里输气管网的守护——这些数字,最终都化作千家万户窗上的雾气与笑脸。
这个冬天,愿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户里,都有不被辜负的温暖。因为在中国,供暖,从来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最基础、最动人的民生工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