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6 年前的这一天,共青团中央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启动了“希望工程”公益项目。
以救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为核心使命,这项工程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光,照亮了无数孩子通往未来的道路。
其中最令人动容、最具象征意义的画面,莫过于那幅传遍全国的《我要读书》照片——一双清澈而坚定的大眼睛,深深印在亿万国人心中。
![]()
照片中的小女孩紧握铅笔,目光如炬,仿佛在无声呐喊:“我想上学!”那份对知识的渴望直击灵魂,令无数人潸然泪下。
这张震撼人心的照片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真实故事?三十多年时光流转,“大眼睛女孩”又走过了怎样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
一、大山里的苦日子
这位被称作“大眼睛”的女孩名叫苏明娟,出生并成长于安徽省金寨县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山村。
她的家庭极度贫困,父母依靠捕鱼、养蚕、种植板栗和养猪维持生计,终年辛勤劳作,却始终难以摆脱拮据的生活状态。
![]()
1990 年,七岁的苏明娟到了入学年龄。然而村里的小学是由旧祠堂改造而成,校舍破败不堪。
教室窗户没有玻璃,仅用纸张糊住,风一吹便哗啦作响;寒冬时节冷风肆意灌入,孩子们的小手冻得通红,不少人手上还裂开了血口子。
![]()
更让一家人发愁的是学费问题——每学期六七十元的书杂费,在这个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的家庭看来,几乎是一笔无法承受的开支。
父亲苏良友文化程度不高,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艰难与局限,因此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送女儿读书。
![]()
年幼的苏明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早早学会帮家里喂猪、拾柴火,从不在父母面前表达想上学的愿望,可眼神里藏不住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终于,父亲起早贪黑攒下了一叠带着体温的零钞,苏明娟得以跨进教室门槛。那一刻,她将学习视作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
每天天未亮就出发,翻山越岭步行十几里山路前往学校,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身躯回家,日复一日从未间断。
课堂上,她总是挺直腰板,双眼紧紧盯着黑板,生怕遗漏老师讲授的任何知识点。
彼时的她并不知晓,一次偶然的相遇,即将彻底改写她的人生轨迹!
![]()
二、一张照片,让 山里娃 变成“希望”的代言人
1991 年 4 月,著名摄影师解海龙深入安徽金寨山区,致力于拍摄一组反映农村儿童求学困境的纪实作品,主题正是“我要读书”。
![]()
在张湾村的一条小路上,他遇见一群结伴上学的孩子。其中一个身穿红色棉袄的小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眼睛明亮,神情专注,正是苏明娟。
仿佛命运牵引,解海龙跟随这群孩子走进了那所简陋的学校。
![]()
教室内光线昏暗,苏明娟正全神贯注地听讲。那一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在逆光中显得尤为动人。
解海龙瞬间被这股力量击中,迅速蹲守在教室门口,当女孩抬头望向黑板的一刹那,果断按下快门,永久定格了这一历史性的画面。
![]()
当时的苏明娟完全不知道,就在那个短暂的瞬间,她的命运已被悄然改写。
解海龙将这张照片带回北京,并命名为《我要读书》。很快,它出现在各大报刊头版,迅速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无数读者看到照片后热泪盈眶,纷纷伸出援手:主妇省下买菜钱捐款,大学生寄来兼职所得,退休老人掏出毕生积蓄……
![]()
但直到三年后,信息闭塞的苏明娟才在村里张贴的报纸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影像,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已成了全国关注的人物。
后来回忆起那段经历,她常说,当初以为那位拍照的叔叔只是路过的好心人,没想到这一拍竟影响深远。
![]()
随着照片广泛传播,苏明娟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资助,学费难题迎刃而解。更有许多人给她写信,鼓励她坚持学业、勇敢追梦。
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未因此迷失自我,而是心怀感恩,逐渐意识到一种新的责任——成为连接爱心与困境儿童的桥梁。
![]()
这份使命感不断激励她成长,让她不仅走出大山,更成长为能够照亮他人前行之路的光源。
![]()
三、知识改变命运,“希望”仍在传递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苏明娟一路勤奋求学,2002年成功考入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
毕业后顺利进入银行系统工作,这位曾濒临辍学边缘的乡村女孩,真正用知识扭转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
但她始终铭记:自己是被善意托举起来的人。
初二那年,她收到一笔600元捐款,本可用于添置学习用品,但她想到还有更多孩子渴望读书,毅然将款项转捐给一名少数民族女童。
![]()
大学期间,每学期获得的900元补助金,她一分未留,全部转赠给更困难的同学,自己则靠课余兼职承担生活开销。
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笔工资时,她第一个念头不是消费,而是捐赠。
![]()
她毫不犹豫地将整笔收入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每月发薪,总会优先划出一部分用于公益捐助,这一习惯持续了十余年。
2018 年,她拿出个人积蓄3万元,发起设立“苏明娟助学基金”,号召更多人参与教育扶贫。
![]()
截至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该基金累计筹集善款达490万元,建成5所希望小学,帮助约500名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随着公益实践的深入,她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升华。
![]()
14 岁时,她穿着朴素衣裳步入人民大会堂,作为最年轻的代表出席共青团十四大。
2017年,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虽属副厅级兼职岗位,但她从未领取报酬,只为借助平台推动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
![]()
此后又先后成为共青团中央常务委员、党的二十大代表。每一次身份转变,她都坚守初心,始终为教育公平发声。
也曾有人质疑:是否凭借“大眼睛”的知名度才获得这些职务?
面对争议,苏明娟从不争辩,只用实际行动回应——默默耕耘在公益一线,持续释放温暖能量。
今天的苏明娟,依旧是那个来自金寨的淳朴姑娘,只是肩上多了一份“为他人撑伞”的担当。
![]()
结语
苏明娟的人生历程,从来不只是个体命运的逆袭,更是整个“希望工程”伟大实践的真实缩影。
![]()
从1989年至2024年,历经36载春秋,希望工程共接收社会捐款235.59亿元,资助贫困学生759.65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1144所。
每一组数字背后,都是无数爱心汇聚的结果,是对“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信念的执着践行。
![]()
如今,当年照片中的“小红袄”已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那张《我要读书》的经典影像也已成为时代的精神印记。
但那份源自初心的善意仍在延续,每一个曾被光照亮的孩子,终将成长为新的光源,把希望之火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
本文信息来源【1】极目新闻,2025-10-30,“你还记得到这双大眼睛吗?36前的今天,“希望工程”设立”.
![]()
【2】人民日报,2022-10-19,“那个“大眼睛”女孩,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
【3】四川观察,2024-10-04,“观·人物丨感动亿万人的“大眼睛”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