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釜山当面一锤定音,特朗普比中国多退了一步
中美这次谈的,不只是贸易,而是下一阶段的大国格局。
特朗普上台后首次与中方元首面对面,这场会晤外表看似轻松:笑着握手、彼此寒暄,但谈判桌上却是针锋相对。
![]()
美方六人代表团全员上阵,从国务卿到财政部长一个不少;中方则沉稳应对,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特朗普则在飞机上抢先宣布成果:“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细看中方公布的谈判清单,关键词只有一个——“暂停一年”。
暂停,不是取消。这就说明,谈判只是打了个结,绳子并没松。
所谓的“暂停清单”,其实是一份极具战略意味的协议。美方暂停了10%的“芬太尼关税”,中方相应暂停反制;美方放缓了“50%穿透性出口规则”,中方则暂停稀土管制新规。表面上对等,实际上美国退的更多。因为美方的“让步”都是急火攻心的政治产物,而中方的“暂停”则是主动的战略布局。
![]()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大豆。过去几年,美国农民的日子很不好过。中美摩擦一开始,中方就迅速调转采购方向,从南美大量进口大豆,稳住国内市场。
到了今年9月,美国秋收季来了,中国的大豆进口从美国归零。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已经练成了“断供不慌”的本事。没有中国市场,美国的粮仓再满都卖不出去。
所以,当中方象征性买下18万吨美国新豆的时候,那其实是一种姿态,不是依赖。它像是一种外交手势——我们愿意谈,但别以为我们离不开你。
![]()
再看稀土问题,这更是中国手里的一张“王牌”。美国打芯片封锁打得狠,可没想到自己在稀土上彻底被掐了脖子。稀土是武器、芯片、导弹的血液,没有它,美国产业链哪儿都动不了。
中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稀土战略储备和出口管控,美方即便拉上澳大利亚、日本搞所谓“供应链联盟”,也至少要五到十年才能脱身。可问题是,美国军工能等十年吗?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这次在釜山的态度“软”得反常。因为他知道,再这么折腾下去,美国自己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
而中国呢?从大豆到稀土,从出口结构到内需市场,都在慢慢筑底。前三季度GDP增长5.2%,新能源、AI、半导体这些高科技领域正在突围。外界看似“经济承压”,但这恰恰是中国在重塑产业链的阵痛期。一旦挺过去,那就是质变。
这场谈判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达成了什么协议,而在于美方终于意识到:中国不是靠嘴巴能逼退的国家。特朗普这次算是亲眼见识了——中国的谈判底气,不靠嘴硬,而是靠真实力。
当然,这份所谓“战略暂停”,并不是中美关系的终点。它更像是双方默契地踩了一脚刹车:先喘口气,各自盘一盘棋。因为两边都清楚,真要全面脱钩,代价是双输;而真要全面和解,也没人信。
![]()
2026年才是大考——那一年,中国将主办APEC,美国主导G20。双方都不想在那之前让局势彻底崩盘。于是,釜山谈判成了一个“临时止损点”:美方用退一步换喘息,中方用稳一步换空间。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特朗普“守信”的前提上。而这位商人总统,从来以“出尔反尔”著称。上一次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还在纸上,这一次,他又能撑多久?没人敢打包票。
![]()
可以确定的是,这场谈判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中美的竞争不会消失,但中国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一方。我们能谈,也能打;能让步,但绝不会跪。
釜山的结果,是一场有分寸的胜利。不是高调的宣战,也不是卑微的和解,而是一种真正的战略自信。中方没有求和,只是让风暴慢一点到来。
特朗普比中国多退了一步,而这一步,很可能改变了接下来整个棋局的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