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如何让公共法律服务更普惠可及?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制定出台行动清单,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形成标准严格、监管高效、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首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国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影响,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为破解这一难题,北京市司法局制定出台《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提升 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清单》,形成从中央决策、司法部部署、北京市具体落实的政策闭环。
![]()
10月30日,北京市司法局举行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提升 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清单(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摄
北京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刘鹏表示,为了编制这份清单,北京市司法局扎实调研,覆盖全市四级服务网络和一线机构,累计梳理问题建议110余条。初稿形成后,历经三轮大范围征求意见和多次区域座谈,最终凝练为覆盖5大领域、26项具体任务的行动指南。
《行动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分别定制各区重点任务方向和措施。同时,针对北京市法律服务各个行业规范化建设提出明确工作措施和任务指标,在司法部要求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律师、调解、普法宣传等方面内容。
《行动清单》分为市区两级内容共26条,市级内容10条,主要包含强化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引领,巩固和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统筹协调、基础建设,依据行业特点促推各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和均衡化水平等三方面。
区级层面共16条,针对各区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一区一策”。例如,东城区打造品牌矩阵,发展文体娱产业仲裁中心;海淀区利用高校资源,提出服务项目,惠及科创企业;通州区抢抓城市副中心建设关键时期,助力企业合规发展;生态涵养区(如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重点弥补山区服务不足,培育特色法治文化,强化绿色发展和生态保障服务等。同时,还拟定了三年内各区公共法律服务重点调研内容。
张国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将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在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同时,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上持续发力,推动法律服务供给从“有”向“优”跃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