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礁初耕,荒岛渐绿
![]()
永兴岛在西沙群岛东头,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打完,部队接管后,第一件事就是琢磨怎么活下去。岛上啥都没有,珊瑚砂堆成山,石头贝壳碎一地,土壤?压根没那玩意。补给船从海南过来,得好几天,海一浪高就卡壳,蔬菜水果全靠运,搁那会儿,新鲜货是奢侈品。部队一合计,得自己动手,种点啥顶顶饥荒。
最早的尝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战士们从海南背种子,挑岛上少有的平地,刨开那层硬邦邦的砂层埋进去。太阳一晒,地表烫手,种子刚冒头就蔫巴了。雨来了,水全漏光,留下一摊盐。台风一刮,苗子连根拔起。产量说句实话,头几年连几斤都凑不齐。
![]()
八十年代末,条件松快点,军舰拉来点泥土,垒起小菜畦,试着种。浇水用漱口剩的,结俩小瓜还得谢天谢地。可台风不饶人,一吹就全军覆没,只捞回个没熟的,切开嚼嚼解解馋。
进到九十年代,岛上建起第一批塑料棚,竹架子蒙布,里面播普通种子。瓜长出来了,小是小,甜度也一般般。补给船晚俩星期,棚里瓜正好熟,部队分着吃,连皮都腌咸菜。产量上去了点,几百斤一年,够解解乏。可这还远着呢,岛上军民上千,蔬菜自给率低得可怜,搁台风季,补给一断,就得勒紧裤腰带。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三沙市挂牌,永兴岛成了行政中心,这事儿拉开了大幕。资金技术跟上,专家团队上岛,带了十来个瓜品种试种。珊瑚砂不透根,就改水培;棚顶易掀,就用钢管埋半米深;海水咸,就建淡化厂,水盐分低过矿泉。一步步来,岛上绿意总算冒头了。
![]()
科技助力,丰收频传
三沙市一立,种植这事儿就上了轨道。二零一五年,无土栽培头一遭落地。椰糠混珊瑚砂当基质,营养液管着,瓜单果重三斤。棚里传感器一堆,温度高了天窗自动开,缺水了滴灌启动。摘瓜那天,全岛围观,照片上网,岛外人直呼不敢信。西沙还能出这么大瓜?可不是吹,技术硬是扛住了高温盐碱。
二零一八年,本地品种“永兴1号”育成。耐三十五度热,台风天瓜不掉,甜度高大陆种三成。育种团队在岛上蹲八个月,晒黑了也值。钢管棚抗十二级风,去年台风“山猫”过,棚顶小破口,抢修一夜,第二天还摘两千斤。产量蹭蹭上,四个大棚二零二零年建好,每棚五十米长十五米宽,年产四万斤不是梦。
![]()
技术这东西,搁永兴岛上就是救星。海水淡化厂日产五百吨,一滴水循环三回。光伏板铺坡地,路灯亮到半夜。营养液配方调三次,生菜叶子宽一厘米。蔬菜自给率二零二四年冲到七成半,不光,黄瓜辣椒西红柿全本地出。搁二零二五年,丰收又来,一年三熟,覆盖南沙岛礁,年产万吨不是空谈。
这丰收不是天上掉的,得靠层层把关。水培管根系,传感器控环境,品种选耐逆。台风预警,棚架埋深;高温预警,通风加倍。补给船虽稳,但自产顶上,岛上军民吃着放心。超市里,新鲜瓜菜标价稳,渔民说,以前等船运,现在家门口摘。变化大吧?技术拉动,产量稳,生活实惠,这链条一环扣一环,缺了谁都不行。
瓜田固基,南海长守
![]()
永兴岛这瓜田,搁到现在,已是岛上标配。蔬菜基地不光供岛,还推到美济礁、永暑礁,试种本地种。技术输出,棚架组装,水培铺开,绿意往南沙蔓延。二零二五年,岛上孩子课本印西沙瓜田,渔民楼房换水泥,包裹三天下海南。垃圾站分类,污水厂循环,椰树抗风桐遮街,夏天地温降两度。
这守岛的底气,从哪儿来?说到底,自给率高了,心就稳。以前淡水比油贵,现在厂子日产五百吨,够灌溉够喝。光伏发电,煤油灯成历史。军事设施绿带环,卫星图上看,工事外头绿一半。老兵对比图,说看着就踏实。新兵上岛,先转棚区,知能种菜,就不怕卡脖子。
![]()
丰收成节庆,日热闹。十八斤巨瓜抱食堂,分食照片上官网,留言刷屏。真空包运三亚,超市标永兴特产,买的人排队。产量超四万斤,一夜采摘,筐满运出。渔民家,媳妇管苗圃,孩子啃黄瓜。学校医生周周到,网购顺风达三日。
这小岛,三点一六平方公里,承载的不止军民,是南海根基。导弹护疆,瓜田养人,二合一,守得牢。搁南海这棋盘,永兴岛是眼,瓜田是脉。丰收年年,底气日足,中国南海,主权稳如磐石。谁说小岛不起眼?它种的瓜,甜在嘴里,稳在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