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董鑫
《中国网信》2025年第10期刊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署名文章《筑牢祖国南疆AI安全屏障 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新生态》。
今年9月,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开幕式上,陈刚佩戴了一款智能眼镜致辞,“今天没有带讲稿,讲稿就在我的眼镜里,大家看不到,我能看到”。
在东博会现场,这款“广西产”智能眼镜的展位门庭若市,还有不少网友在线“求书记同款”、“求链接”。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这篇最新发布的署名文章里,陈刚再次提到了这款眼镜。
“人工智能从幕后走到台前,重塑展会全新体验。特别是开幕式领导致辞环节佩戴的广西本土企业生产的AI眼镜成为‘网红’,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网上热销。”陈刚写道,AI加持的东博会、峰会,树立了AI赋能展会新标杆。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通过本届东博会可以清晰看到,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场景、实实在在的商业机会。
当前,广西正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为小切口,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陈刚指出,广西处在国内14亿人口大市场和东盟7亿人口新市场的关键节点,既背靠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丰富资源,又拥有丰富的能源供应体系、东盟语料基础和东盟语言人才优势,拥有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等重要开放平台和数字快速通道,发展人工智能有区位、有支撑、有资源、有场景。
目前,东盟10个国家中有8个国家和广西签署或正在签署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的垂直应用方面的协议,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和世界第一个经老挝语料训练的老挝国家主权语言大模型已经启用。
100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入驻南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也就是南A中心已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51个、签署国外合作协议16个,6个东盟国家的16家企业签约入驻。
在人工智能合作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依托东博会、峰会的平台效应,中国—东盟合作“南宁渠道”越走越宽,焕发新生机。
陈刚表示,广西将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要机遇,更加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科学谋划“十五五”人工智能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