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重庆工商大学一位女生在食堂怀疑被偷拍,二话不说就把男生照片发上网,扣上“猥琐男”帽子,号召网友口诛笔伐。
![]()
结果人家亮出视频通话记录,自证清白,闹剧收场,脸被打肿。这事本该成为一记警钟:网络曝光不是泄愤工具,正义不能靠“先定罪、再找证据”来实现。
![]()
可两年后,同样的校园,同样的操作,只不过这次的“靶子”从无辜男生,升级成了授课老师。一名新生女生因课堂提问答不上来,转头就在微博造谣,说这位女老师“上课刻薄”“讨好男生”“歧视学生”。
一句话没答好,就上升到人格攻击和职业抹黑,这已经不是情绪失控,而是把网络暴力当成日常武器。
更讽刺的是,受害者是位女老师。按理说,同为女性,本该多一分理解与共情。可这位“新生女权”非但没有“姐妹情谊”,反而用最粗糙的方式,给“女权”二字泼了盆脏水。
![]()
真正的女性权益,是争取平等、反对歧视、打破偏见。可她干的,却是借“女权”之名,行“霸凌”之实,答不上问题不反思自己,反而怪老师“针对”;被批评不接受教育,反而倒打一耙。这哪是觉醒?这是撒泼。
好在,这位老师没惯着。直接在群里发通知:要起诉、要警告。一句话,把嚣张气焰摁了回去。女生秒怂道歉,可惜为时已晚。
老师一句“不接受”,干脆利落,大快人心。不是所有道歉都值得原谅,不是所有错误都能用一句“我错了”一笔勾销。网络造谣的代价,必须有人承担。
![]()
这起事件看似是个案,实则暴露了当下部分年轻人的三大病灶:
一是滥用“正义”名义。
动不动就“挂人”,把社交平台当法庭,自己当法官。怀疑被偷拍就曝光,上课挨批就网暴老师,仿佛全世界都欠她一个道歉。可真正的正义,讲证据、讲程序、讲边界。你不能因为自己“感觉被冒犯”,就剥夺别人的名誉权。
二是责任转嫁成瘾。
答不上问题,本是学习常态。老师提问,是教学手段,不是人身攻击。可一些人习惯了“玻璃心”,一遇压力就归咎于他人:是老师“针对我”“看不起我”“媚男”。把个人能力不足,扭曲成系统性压迫,这是典型的逃避责任。
![]()
三是对“女权”的误解与滥用。
女权不是“女性可以为所欲为”,更不是“只要我是女生,我就永远正确”。真正的女权,是追求公平,而不是制造新的不公。用性别当护身符,拿“觉醒”当挡箭牌,只会让真正需要被听见的声音被淹没。
![]()
学校不该止于老师个人反击。
这类事件频发,说明部分学生法治意识淡薄、媒介素养缺失。学校必须加强网络行为教育,明确告知:造谣要担责,曝光有边界,课堂不是秀场,老师不是敌人。
![]()
愿这位“学妹”能真正学会尊重,尊重事实,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否则,今天她能“挂”老师,明天就可能被现实“挂”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到那时,没人会出来给她发“不接受道歉”的通知,只有社会的冷眼与淘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