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杨沐老师的诗《跳龙门》
作者/童光红
【作家/诗人风采】
![]()
★童光红,男,70后,安徽凤阳县人,草根文学爱好者,喜欢写作,忠于原创,酷爱散文诗。曾有作品发表在《滁州日报》、《散文诗选萃》、《黄河诗报》、《中华诗词报》、《南疆诗刊》以及《橄榄绿诗刊》等。近期作品主要散见于《凤阳文学》、《定远文学》、《乡村文学》、《众望文学》、《山水田园之约》、《名家美文欣赏》、《三江文学散文诗刊》、《三江文学》、《江南文学》、《神州散文诗》,、《灌河文学》、《诗博刊》、《安徽诗歌》、《辽宁散文诗》、《中国诗歌网》以及《中国作家网》等网络平台。
![]()
【作家/诗人作品】
读杨沐老师的诗《跳龙门》
文/童光红
我不认识杨沐老师,因为我们从未见过面。
我和杨沐老师又很熟悉,我常向先生创办的《诗艺国际》网刊上推荐作品,因为第一次发现《诗艺国际》时,就感觉这个文学平台上刊发的作品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没有一定功夫的人,是出不了这么好成果的。
可想而知,先生是一位多么有苦心的人。
我也很少特别关注先生写的作品,这回偶尔遇到了二首,读来思去后,却被深深地吸引不说,并与我产生了共鸣。
以先生的《跳龙门》这首诗,浅谈一下我的读后感,由于我的眼光有限,不能算是诗评,就当是诗聊吧。
我想,这得回忆诗歌的内容和意象,然后从主题、意象、结构、语言这些方面入手谈。
主题应该是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或者追寻与幻灭的过程吧。然后意象,比如龙门、鲤鱼、传说、亲友期待、钓钩鱼网、逝水、水草浅潭这些,得逐一分析每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首先,开头讲传说,鲤鱼跳过龙门便成了真龙,“我”相信这个传说,这是起点,是对理想的憧憬。然后“没有配剑,行囊装满亲友期待”,这里讲追寻的初心,不是为了自己闯荡,而是带着别人的期待。
接下来“穿越江河湖海,春夏秋冬,挣脱钓钩鱼网杀戮未知”,这部分是追寻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但一直在坚持,因为心里有传说。
然后转折,“跳过一个接一个龙门,后面还是龙门;逝水前面还是逝水”,这里开始怀疑,原来追寻的目标其实是个循环,没有真正的终点?
然后“潮涨潮落,急流险滩,顺逆,水草抽打,浅潭煎熬”,这些是过程中的磨难,不仅是外界的,还有内心的煎熬吧。
最后“明白龙门不是门,从未跳过,把传说从骨头里剃出来,走出年画”,这里是觉醒,原来传说只是自己的执念,所谓的龙门不过是自己想象的门,现在放下了,回到现实?
接下来深入思考,比如“龙门”的象征,既是传说中的目标,也是自我设限的枷锁。
“传说”是外在的、被灌输的理想,还是自我的投射?“亲友的期待”是动力还是束缚?比如“行囊中装满亲友的期待”,这里的期待是不是让“我”把传说当成了必须完成的使命,而不是自己的选择?
然后“子非鱼,岂知鱼之梦”,这句用庄子的故典,说明鱼的梦(理想)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但最后“我”自己明白了,原来梦是个幻觉。还有“始终无法挣脱心中的传说”,这里的“心中”很重要,不是外界的障碍,而是内心的执念让“我”一直困在追寻里。
另外,结构上,从相信传说,追寻过程,发现循环,觉醒放下,是一个线性的心理历程。
语言上,很朴素,但有张力,比如“淹没在故乡的目光中”,“淹没”这个词用得好,写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不舍,也有被期待的重量压着。
“把传说从骨头里剃出来”,“剃”这个动词很特别,说明传说已经深入骨髓,很难摆脱,但现在终于做到了,有种剥离的痛感。
联系现实,这首诗是不是反映了现代人的困境?比如我们追寻社会定义的成功(像龙门),拼尽全力,最后发现不过是个循环,然后觉醒,放下执念,回归本真?比如“从未曾跳过”不是失败,而是看清了传说的虚幻,获得了内心的自由。
可能还要分析情感的变化:从坚信、坚持、疑惑、幻灭、觉醒。每一步的情感都有对应的意象支撑。比如“吞云吐雾的天命真龙”是最初对成功的浪漫想象,“钓钩鱼网杀戮”是现实中的阻碍,“水草抽打,浅潭煎熬”是内心的消耗,“龙门后面还是龙门”是幻灭,“剃出传说,走出年画”是觉醒。
还要注意细节,比如“西斜的夕阳”,夕阳通常是离别、结束的意象,这里离开故乡时是夕阳,最后觉醒时是不是也是一种结束,即结束对传说的追寻?“年画”是什么?年画里的龙门和鱼,是中国传统中对成功的具象化,比如年画里的鲤鱼跳龙门,是吉祥的符号,但“走出年画”意味着脱离这种传统的、被规定的理想,回到真实的自己。
另外,“逝水的前头还是逝水”,逝水是时间,也是过程,不管怎么跳,时间还是一直流逝,目标还是一样的,说明追寻的徒劳?但最后的觉醒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因为放下了执念,获得了自由。比如“默默地走出”,“默默”不是失落,而是释然。
还要对比,比如最初的“美丽的古老传说”和最后的“从骨头里剃出来”,传说的性质变了,从信仰变成了负担。“吞云吐雾的天命真龙”和“从未跳过”,天命真龙是别人定义的成功,而“我”从来没成为过,因为“我”被困在传说里,而不是真的跳过了。
理解这些可能还要引用一些文学理论,比如存在主义的“他者凝视”,亲友的期待是他者的目光,“我”在为他者的期待而活,追寻他者定义的成功。或者拉康的“欲望的他者性”,“我”的欲望(跳龙门)其实是来自他者(传说、亲友)的灌输,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欲望。最后觉醒就是意识到这一点,摆脱他者的欲望,回归自我。
总结的话,这首诗通过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他者期待与自我觉醒的主题,用朴素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一个人从追寻到幻灭再到觉醒的心理历程,最后传达出放下执念、回归本真的释然。
要分析先生的《跳龙门》,需从核心隐喻、情感脉络、意象系统三个维度拆解,最终抵达诗歌对“理想执念”与“自我觉醒”的深刻叩问。
这首诗以“鲤鱼跳龙门”的传统传说为底色,将个体追寻理想的历程,升华为对“何为真实自我”的哲学反思,所谓“龙门”,从来不是外界的门槛,而是内心给自己套上的枷锁;所谓“跳过”,不过是执念编织的幻梦。
一、核心隐喻:“龙门”与“传说”的双重解构
诗歌的起点是对“跳龙门”传说的坚信:“传说,跳过龙门,鲤鱼就会成为龙/一条吞云吐雾的天命真龙”。这里的“龙门”有两层初始含义:
1.社会规训的“成功符号”: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阶层跃迁寓言”,底层通过努力突破壁垒,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如科举、职场晋升、财富积累)。
2.他者投射的“理想模板”:“吞云吐雾的天命真龙”并非鲤鱼的内心渴望,而是传说赋予的“标准结局”。就像诗中“装满亲友的期待”的行囊,“我”的追寻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自我选择,而是承载着他者的目光(故乡的、亲友的、社会的)。
但随着“穿越江河湖海”“挣脱钓钩鱼网”的过程推进,“龙门”的隐喻逐渐崩塌:
“跳过一个接一个龙门,后面依然还是龙门”,目标变成了循环。世俗的“成功”从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龙门”的起点(比如考上大学后要考研,升职后要当总监),本质是用新的枷锁替代旧的。
“龙门不是门,我也从未曾跳过”,执念的祛魅。当“我”终于意识到,“跳龙门”从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突破,而是内心对“传说”的强迫性认同,我从未真正想要成为“龙”,只是不敢承认自己在为一个虚构的目标拼命。
二、情感脉络:从“坚信”到“觉醒”的四重变奏
诗歌的情感流动是一条清晰的“自我认知曲线”,每一段都对应着对“理想”的重新理解:
1. 出发:带着他者期待的“虔诚追寻”
“迎着西斜的夕阳,淹没在故乡的目光中”,“夕阳”是离别的符号,“淹没”则写出“我”被亲友期待包裹的沉重。此时的“我”是“工具化”的:不是为了“成为龙”,而是为了满足他人对“鲤鱼该有的结局”的想象。
2. 过程:在磨难中强化执念
“不断挣脱钓钩,挣脱鱼网,挣脱杀戮,挣脱重重未知”,外界的阻碍(生存压力、竞争)反而让“我”更紧地抓住“传说”:越痛苦,越相信“跳过龙门”能终结痛苦。而“始终无法挣脱心中的传说”一句,点出了关键:真正的枷锁从不是外界,而是内心对“传说”的依赖。
3. 幻灭:发现目标的虚无
“逝水的前头,依然还是逝水”“水草抽打着皮肤,浅潭煎熬着筋骨”,“逝水”是时间的隐喻,无论怎么跳,时间都在流逝,“龙门”从未带来永恒的解脱;“水草”“浅潭”则是内心的消耗:为了一个虚幻的目标,耗尽了生命力。此时的“我”开始怀疑:“传说”到底是信仰,还是逃避真实自我的借口?
4. 觉醒:从“被传说定义”到“定义自己”
“把传说从骨头里剃出来/默默地走出那幅年画”,“剃”是一个极具痛感的动词:传说早已渗透进骨髓,剥离它需要勇气;“年画”则是传统叙事的具象化(比如贴在墙上的“鲤鱼跳龙门”年画),走出年画,意味着脱离社会给定的“成功剧本”,回归真实的、未被定义的自我。
三、意象系统:用日常符号构建哲学深度
诗歌的意象均来自“鱼”的生存场景,却被赋予强烈的隐喻性:
钓钩/鱼网/杀戮:生存的困境,代表外界对个体的挤压。
水草/浅潭:内心的内耗,代表为了“传说”付出的隐性代价。
潮涨潮落/顺流逆流:命运的无常,打破“努力就能跳龙门”的线性逻辑。
年画:传统叙事的规训,象征被灌输的“理想模板”。
这些意象没有华丽的修饰,却精准击中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我们何尝不是“寻找龙门”的鲤鱼?为了“考编”“买房”“升职”这些“传说中的龙门”拼命,最后却发现,我们追逐的从不是“成为龙”本身,而是“跳过龙门”这个动作带来的“我应该成功”的自我安慰。
四、诗歌的终极追问:什么是“真实的自我”?
诗歌的结尾没有给出“成功”的答案,却给出了“觉醒”的答案:放下对“传说”的执念,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默默地走出”不是失败,而是释然,当我不再为“成为龙”而活,我才是“我”,不是“传说中的鲤鱼”,不是“亲友期待的载体”,不是“社会剧本的角色”。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没有否定“追寻”的意义,那些穿越江河湖海的坚持,那些挣脱钓钩的勇气,都是“我”活过的证据。
但它更清醒地指出:追寻的方向,应该是“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传说中的龙”。
最后,用先生自己的话收尾:“蓦然间,我明白龙门不是门,我也从未曾跳过”。这句话不是幻灭,而是重生,当我们不再被传说定义,“跳过龙门”就不再是目标,“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2025.10.29上午于家中
![]()
附:跳龙门/杨沐
传说,跳过龙门,鲤鱼就会成为龙
一条吞云吐雾的天命真龙
作为鱼,我不可救药地相信
这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
我没有配剑,无所谓仗剑去国
简单的行囊中,装满亲友的期待
迎着西斜的夕阳,我
淹没在故乡的目光中
一路穿越江河湖海,穿越春夏秋冬
不断挣脱钓钩,挣脱鱼网,挣脱杀戮
挣脱重重未知,却
始终无法挣脱心中的传说
子非鱼,岂知鱼之梦
我跳过龙门,一个接一个。然而
龙门的后面,依然还是龙门
逝水的前头,依然还是逝水
潮涨潮落,急流险滩
顺水而下,逆流而上
水草,抽打着我的皮肤
浅潭,煎熬着我的筋骨
风云本无痕,我已不知江湖之远
蓦然间,我明白龙门不是门,我也从未曾跳过
我把传说从骨头里剃出来
默默地走出那幅年画
2024.11.13
![]()
~~~~ 诗艺国际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欢迎长期赐稿,再现诗意生活
传统诗、词、曲、赋,现代诗歌
译诗,诗评,诗配画
文学理论
散文,随笔,杂文、小说
来稿请寄:153811241@qq.com
无限精彩,尽在【诗艺国际】平台!
长按&扫码即可关注
~关注,是一种支持;分享,是一种美德~

✾✾✾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不忘诗心,砥砺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