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虽然克制,内容却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美国的军事和战略圈子里引发了剧烈震荡。
文章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一个让五角大楼越来越不安的残酷现实:如果美军真的要与中国爆发冲突,那么他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恐怕不是如何打赢,而是在解放军排山倒海的第一波打击中,如何“活下来”。
这种论调,对于一个习惯了在全球范围内“速战速呈”的超级军事强国来说,无疑是极具颠覆性的。
文章甚至悲观地预测,一旦开战,前48小时将是美军的噩梦,其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所有前沿基地、补给节点和指挥中心,都可能在中国密集的导弹和无人机集群攻击下陷入瘫痪。
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深刻的疑问: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从一个思考“如何欺负别人”的进攻者,转变为一个忧心忡忡、开始研究“如何扛住揍”的防御者?
攻防一体
答案,就隐藏在中国这些年不动声色间构建起的强大非对称优势之中。这个优势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进攻端,美军难以突破;在防御端,美军漏洞百出。
让我们先来看看进攻端。美军在西太平洋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解放军手中那张日益锋利的“王牌”——全球规模最庞大、体系最完整的“三基”导弹打击网络。
所谓“三基”,即陆基、海基和空基。
陆地上,中国部署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程弹道导弹,其中包括被誉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和“关岛快递”的东风-26。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些导弹的存在,让第一、第二岛链内的任何高价值目标,都时刻处于“发现即摧毁”的威胁之下。
海面上,中国的094型核潜艇搭载着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巨浪-2潜射导弹,构成了可靠的二次核反击力量。
而水面舰艇和岸基发射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则像一群速度高达4马赫的“猎鲨”,让任何试图靠近的敌方舰队都得掂量再三。
天空中,曾经被认为是“老将”的轰-6轰炸机,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已经能够挂载空射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生畏的远程打击平台。
更让美军感到棘手的是,中国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当东风-17这种能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的武器在2019年就已经服役时,美国自己的同类项目AGM-183A却还在反复的测试失败中挣扎。
![]()
这种攻防技术的严重失衡,意味着美军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在面对解放军的饱和式攻击时,基本上形同虚设。
那些耗资巨大的航母和海外基地,在战时很可能沦为只能被动挨打的“活靶子”。
如果说进攻端的困境是“矛”太利,那么防御端的困境就是“盾”太脆。
过去几十年,美军一直享受着由F-22、B-2等隐身战机带来的“单向透明”优势,他们可以来去自如地“看清”对手,而对手却很难发现他们。
然而,这一优势正在被中国迅速瓦解。
中国为应对隐身威胁,早已建立起了一整套由天基、空基和地基组成的立体化反隐身探测网络。
地面上,各种新型雷达密布;天空中,预警机全天候巡航。
更具革命性的是,中国正计划将一套先进的双基雷达系统部署到太空中,通过卫星组网,实现对F-22、B-21这类隐身目标的24小时不间断动态追踪。
![]()
这项技术一旦成熟,就相当于给解放军开了一个“全地图透视外挂”,美军的隐身战机在亚太地区将再无秘密可言。
当中国自己也装备了歼-20、歼-35等先进隐身战机时,美军却发现,他们在相应的反隐身防御体系建设上,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种“攻防易位”,让美军在未来战场上的生存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恶劣。
后勤完备
然而,比战场上的攻防困境更让美国战略家们感到绝望的,是隐藏在军事实力背后的国家战争潜力和韧性差距。
首先是工业产能的鸿沟。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稳居全球第一。
这意味着,一旦进入战时状态,中国庞大的民用工业体系可以迅速转向军工生产,导弹、无人机等消耗性武器的产量将是美国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反观美国,其国防工业供应链高度依赖全球外包,许多关键部件都存在“断供”风险,根本无法支撑一场高强度的长期消耗战。
![]()
其次是战略纵深和恢复能力的差异。中国拥有广阔的内陆腹地,沿海的军事设施即便遭到打击,中西部的指挥和生产中心依然能够正常运转。
而美军在西太平洋的核心力量,则高度集中在关岛、冲绳等几个易受攻击的“孤岛”上。
这些基地一旦被摧毁,修复极其困难,漫长而脆弱的海上补给线,随时可能被切断。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社会与政治的承受力。
美军的战略文化建立在“零伤亡”和技术优越感之上,他们习惯了打别人,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人痛殴。
其国内严重的政治撕裂和社会分歧,使其缺乏长期承受重大伤亡和战争失败的心理准备。
可以预见,一旦航母被击沉、基地被夷为平地,美国国内首先出现的,很可能不是同仇敌忾的顽强抵抗,而是系统性的政治崩溃。
![]()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清醒的认知,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是:中美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大概率是打不起来的。
因为美国的行动逻辑向来是“欺软怕硬”,它只会挑选那些能够轻松碾压的对手,而绝不会主动去挑战一个能让自己遭受无法承受之重创的强者。
中国强大的导弹打击体系、完善的反隐身体系以及深厚的战争潜力,共同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威慑屏障。它让美国明白,任何对华的军事冒险,都意味着其全球霸权的终结。
美国真正害怕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那个“天下无敌”的神话就此破灭,以及由此引发的整个霸权体系的土崩瓦解。
所以,当美国开始讨论如何“学会挨揍”时,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战略上的认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