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我家孩子学校开家长会,在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环节,有一个家长分享完,收尾时说的话,让坐在教室的所有家长都不由自主地笑了。
那一刻,是作为一个孩子家长的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是对对方心领神会的回应。
他说,他养孩子的最大愿望是,孩子不啃老就行。
他这种说法不论是调侃也好,还是内心真实的想法也罢,似乎都在传递出一种信息,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低了。
我想,不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低了,而是面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得不做出的一种妥协和退让。
养孩子,肯定是希望他以后过得好,在有条件、有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孩子的负担,让他轻松前行。
这是有前瞻性眼光的父母,提前给孩子的人生布局和谋划。
原因很简单,孩子过好了,他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让人操心的糟心事儿,父母才能安心、平静地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
想出去游山玩水,环游世界,那也得是自己的家庭稳定,没有什么令人担忧的事情才行呀。
要不然,即使出去玩了,心里老惦记着孩子的事儿,像压着一块大石似的,玩得也没那么痛快。不能沉浸式的投入其中,享受其中。
说到底,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
02
养孩子不仅仅是为了生物学上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更是为了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一个保障。
当自己不再年轻时,有人为我的生活兜底。
我是85后,我父母那一辈的人,对于养儿防老的观念十分看重。家里没有儿子的家庭,仿佛天塌了一般,会被村里人嘲笑和欺负。
因此,想方设法地生儿子。
当年,宋丹丹和黄宏演的那个小品《超生游击队》,就是当时情况的最佳描述。
村里那家生了4个女儿的家庭,被周围人暗地里嘲笑了很久,女人更是被婆家人嫌弃,甚至是各种谩骂。
生不出儿子,就是女人的错。
到了现在,那一家人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对象,逢年过节,女儿、女婿、外孙齐齐到家里来。
这一家的热闹跟其他家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羡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人们的口风也变了,还是女儿好,家里热闹不说,还孝顺。
渐渐地人们发现,靠儿子养老的期望似乎没那么靠谱,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妻管严,经济条件有限,自顾不暇等等。
从别人不好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推己及人,靠孩子不太行,还是得靠自己。
想要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体面,有尊严,还是得自己有钱,身体健康。
最明显的是,父母开始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打算,为自己存钱了。
03
时代在发展,父母们盼着孩子走出农村,走到城市,走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好的发展和个人上升空间。
另外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孩子在城市生活,要买房,房价不便宜,还要抚养孩子,他自己本身就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哪儿还顾得上自己的父母?
有心无力是常态,老和小之间,几乎是本能地选择小,因为孩子代表着未来。
养老院的出现,为人们的养老方式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这种方式打破了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旧模式,很多老人一时都难以接受,觉得那是没人管的象征。
否则,怎么会被送到养老院去呢?不禁悲从中来,哀从心起,认为自己被自己的孩子抛弃了。
村里第一个被送进养老院的老头、老太太是一对夫妻,养了4个儿子,1个女儿。当他们知道,他们要被自己的儿子、女儿送到养老院时,打死都不肯去,在家里哭了好多场。
自己养了几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愿意尽孝。
夫妻俩中,女方的生活不能自理,男方能自理,但能做的事情有限。
儿子家各家有各家的事情,不可能一直都在床前尽孝,送养老院是对父母生活的最好安排。
夫妻俩被送到养老院,住不习惯,接回来。再过一段时间,再次被送到养老院,来来回回折腾了几次,才安心地住下来了。
周围年龄跟他们相差不大的人,慢慢地,在接受老了被送到养老院的事实。
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在养老院,有人照顾着,在家的话,指不定是个什么情况。
04
到了我们这一代,去养老院养老,好像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指望孩子?想太多啦,他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就非常不错了。
我们自己也是从那一步走过来的,明白生活的考验不会对某个人有所偏爱,都是差不多的,或迟或早而已。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那位家长说的意思。
孩子刚出生时,觉得自己的孩子哪哪儿都好,千好万好。
刚上幼儿园时,觉得自家孩子以后一定是上清华、北大的料。
刚上小学时,觉得自家孩子以后一定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慢慢地,在与孩子相爱相杀,斗智斗勇中发现,自家孩子就是一个普通娃。
可能没什么大出息,成不了龙,也不是什么停在枝头的凤凰。
可能会沿着我们走过的路,再来一遍,或许会比我们走得更远一些,这已经是最佳状态了。
明知道其中的艰难,还去给人设置障碍,那不是自讨苦吃嘛。
做好自己能做的,剩下的交给天意吧。
05
到老了,孩子有能力,时不时地来看看我,一起吃吃饭,就行了。
如果能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是他的心意,我接受。
如果不能,我也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孩子没能力,有空来陪陪我,也不错。只要他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不啃老,证明他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我已非常庆幸。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赚钱,提升自身实力,让赚钱这件事变得容易起来,争取做到不上班,也有睡后收入。
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让他知道,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是有时间限制的,不是无限期消费。
早日明白,早日轻松。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