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10月3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30日,重庆大学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会,正式发布《重庆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N”行动计划》。该计划围绕2029年学校建校百年和2035年国家建成教育强国两大关键时间节点,制定了“两步走”发展战略,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重大风格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
重庆大学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会。邹乐摄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9年,重庆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这一体系将全面建成。为此,该校提出了涵盖立德树人、培养模式、教学要素、教师发展等环节的七大行动,以及包括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构建招培就联动机制、强化培养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十项核心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改革突破了传统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分段培养的模式,着力推进本研贯通培养。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猛介绍,学校已出台专门文件,将通过“一院一策”的方式推进本研贯通方案的实施。这一改革的核心是采用多元多维的综合评价方式,改变单纯以绩点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同时全面推进“知识为先”向“能力为重”的课程改革,推广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项目制课程教学。
在学科专业布局方面,重庆大学近年来持续进行优化调整。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学校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点11个,实现了医学、交叉学科门类博士学位授予点的突破,同时调整撤销了14个需求不足、低水平建设的学位授予点。本科招生专业数量已从100余个优化至86个,未来计划进一步控制在75个左右。为推动科研与实践深度融合,学校通过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等举措,强化产教融合。这一模式的成效在电气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任博身上得到体现。通过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他深度投入到广东电网的重大科技项目中,研发的配电网故障自愈系统已在南方电网5省66个地市推广应用,并出口至印度、印尼等多个国家。“这个过程让我真正理解了科技创新从理论研究到工程落地的全过程。”任博说。
在招生与培养机制上,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谭晓衡介绍,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将实施“潮汐招生”模式,建立“分阶段+分批次+分类型”立体化动态考核机制。每年分四批次招收博士生;构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选拔体系,并引进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考核,建立差异化评价标准,保障人才选拔与培养目标的精准匹配。
此外,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学校将推进“四个未来”建设(未来教师、未来课堂、未来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场景的泛在化育人新生态。
据悉,重庆大学近年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已进行多项探索,包括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其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被誉为“重大经验”。此次“1+N”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入了系统化推进的新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