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方官员咆哮过后,美财长贝森特知道对华强硬无用,转头打起了感情牌。
先说背景。10月26日,中美经贸团队结束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的为期两天的磋商。在此之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的态度一个比一个强硬,甚至有传闻称,贝森特直斥访美的中方代表李成钢“不请自来”“无礼”。外界一度以为,美国要用气势压服中方,让谈判变成单方面的让步游戏。
![]()
然而,现实很快告诉美方:纸面强硬,不等于实际能撑起来的力量。经过一番艰难的磋商,美方不得不放弃对华加征100%关税,还延长了贸易休战期限。中方手里的牌——稀土出口、芯片供应链、大豆市场等,不禁让美方做每一个动作之前,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手里的筹码。
因此,贝森特咆哮过后,很快变了脸。在ABC节目《本周》中,他一边对主持人承认:“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让美国农民真的很痛苦”,一边自称“其实我也是一名豆农”,试图用委屈嘴脸换中国心软一次。他甚至透露,自己手里还有一些农田资产,因此很理解豆农的焦虑。
此外,贝森特还称,中国对美采购量降至0的这一年,恰恰是美国大豆最近这20至30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
要注意,贝森特说他是豆农,并非他任美财长之前是一名农场主的意思。他之前是华尔街的一名对冲基金经理,他至今还持有价值高达2500万美金的玉米和大豆农田,每年净收入100万美金。如今满盘皆输,别说100万美金了,接下来可能种什么都是个问题。
![]()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看出,贝森特的“感情牌”后,是中方的转向,真正让他尝到了切肤之痛。
要知道,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的替代性强。中国今年1至9月大豆累计进口量同比增加5.3%,但9月对美国进口降至零,南美巴西、阿根廷以及巴拉圭的大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以填补空缺。
中方自给率提升、采购策略可控。美国农民急,美国财政部长急,可中方完全可以按需采购,不受贝森特的感情牌影响。
美方嘴硬与实际能力脱节。你咆哮得再凶,市场和对手的真实力量才决定成败。美方想用“豆农身份+同情牌”撬动中方松口,重新采购美豆,结果能不能成功,还得看中方手里的牌。
北达科他州、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这些中西部农业州出口依赖中国市场。北达科他州70%的大豆出口依赖中国市场,后者对美国农民来说是命门;可是对中方来说,美豆却只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这就能理解了为什么美方急于谈判,而中方始终从容淡定。
把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就更有意思了:贝森特前面对中方咆哮,没隔几天就因为“中方一刀动到了他的蛋糕”,而换上了委屈嘴脸,这就是典型的“嘴炮与现实”碰撞。喊得再凶,最终决定谈判成败的,是市场、供应链和战略筹码,而不是情绪和演技。李成钢在新闻发布会上忍俊不禁的发言,大概就是对这种“纸面强硬”的最佳注解。
![]()
李成钢表示,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意思很明确,中方手里有牌,态度坚决,力量可控。
总体上看,美方打感情牌,确实是无奈之举。现实告诉我们:真正的战力,不在喊话,不在咆哮,更不在电视镜头前流露委屈,而在手里能真正影响谈判局势的牌。中方掌握主动,掌握节奏,而美国想靠嘴皮子换来的“软化”,最终很可能是徒劳。贝森特想用委屈换中国心软?现实里,中方手里的牌,才是决定成败的砝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