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资料图:外卖骑手正在送外卖。图/IC photo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并要求“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
这样的表述,再次引发关于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问题的讨论。当前,全国灵活就业人员超2亿人,其中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人员就达到约8400万人。而随着灵活就业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持续强化其养老保险等权益保障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这是因为,能不能探索与不同类型的灵活就业群体相适配的参保模式,有效提升他们的参保意愿,不仅事关这些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长期稳定。
然而,传统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在稳定劳动关系基础上,新就业形态则具有人员流动性强、工作弹性大、收入波动明显等特点,这两者存在明显的适配难题。
具体看,一方面,从业者因收入不稳定、参保意识不足等原因,参保积极性受限;另一方面,平台企业在传统社保框架下也面临承压能力与制度适配的双重挑战。这种困境凸显了既有社会保障体系与新经济形态之间的现实张力。
因此,要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相关政策作出与时俱进的优化调试,为各类创新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也有赖于各用人平台根据自身的商业模式、用工特点及劳动者自身的意愿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
对此,过去一段时间,不同平台结合自身商业模式与用工特点,开展了多样化探索。如仅在外卖领域,就既有传统劳动关系下的“五险一金”保障模式,也有多元化的商业保险补充方案,还有以美团为代表的“参保补贴”模式。
拿美团的做法来说,近日,美团宣布,骑手养老保险补贴正式覆盖全国,这是行业首个面向全部骑手开放的社保补贴方案。下月起,所有类型的骑手可在骑手App、当地社保咨询点查阅细则,相关保障福利均最大程度面向全国全行业全类型骑手开放,总覆盖预计将达数百万人。
这些探索,应该说都为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重要的路径探索。像美团即将覆盖全国的“参保补贴”模式,其创新之处在于,在设置收入基准线作为参保门槛的同时,明确平台承担50%费用,并保障工作地与户籍地均可参保的灵活性。
这种设计在考虑平台补贴可持续性之余,也兼顾了骑手群体的实际需求。特别是不设置骑手的熟练度、工作年限等限制条件,体现了制度的包容性,可以最大程度提升骑手的参保积极性和获得感。
当然,这种模式由试点走向全国全覆盖的过程中,到底是否会出现一些新的“不适”,还需要进一步检验。但毫无疑问,这类结合平台实际与灵活就业特点的参保模式创新行动,当为社会所乐见。
进一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是基于政策与平台之间的良性互动。而近年来,新就业领域涌现的一些新参保模式,大都源自此类互动。
如自2022年7月起,人社部面向外卖骑手等群体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灵活就业者的意外伤害托底;2022年3月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这款缴费方式更灵活、缴费金额不固定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再到这次“补贴参保”模式的扩容,都无不显示了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各方为解决灵活就业群体参保难题的努力与成果。
并且,相对于传统相对单一的参保模式,这些源自不同领域、平台的探索,也在进一步丰富社会保障体系的类型和层次,助力织密多层次社会福利保障网络。平台通过不同形式的福利保障,让劳动者工作更有尊严与获得感。拿美团骑手来说,不仅有养老保险+新职伤险+意外伤害险组成的基础保障,还有大病关怀、子女教育基金等进阶保障,覆盖全部骑手及其家人,平时还可享受工作餐、免费体验、旅游补贴等工作福利,不仅解决刚性需求,还满足了弹性需求。
说到底,新就业形态社会保障难题的化解,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探索、创新。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积极行动起来,公众有理由相信,一个既保持就业灵活性、行业发展活力,又能为劳动者提供坚实保障的新行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撰稿 / 杨末(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