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研究人员受章鱼多功能能力的启发,研发出一款先进的软体机器人OCTOID。该机器人利用胆甾相液晶弹性体(CLCEs),在单一平台上实现了动态变色伪装与可编程可逆变形的结合。研究团队通过设计两层互补结构——可调节的光学活性层与力学特性不同的被动层,打造出模块化执行器,能完成从定向移动到稳定抓握物体等多种动作。
![]()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表示,光学与力学功能的无缝融合,标志着仿生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纪元:适应性软体材料可实现复杂自主行为,为先进光机械机器设计开辟新路径。去年,另一支韩国团队也曾受章鱼适应能力的启发,研发出基于超材料的软体机器,能实时调节多功能形态与力学特性。
自然界是软体机器人的灵感来源——生物往往兼具高效性、灵活性与多功能性,许多生物拥有力学特性不同的身体区域,为机器人实现复杂、适应性动作提供了参考。近期针对介电弹性体、水凝胶和电活性聚合物的研究,已提升了材料的响应性能。受章鱼启发的设计,以灵活、适应性强的“触手式”动作为亮点,但多数设计仅聚焦单一功能,无法同时实现伪装、移动与抓握——现有材料常难以实现光学与力学功能的协同整合。
液晶弹性体(LCEs),尤其是胆甾相液晶弹性体(CLCEs),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案。其各向异性分子结构可实现精准形变;而CLCEs在力学变形下,还能产生结构色变化。基于这些特性,研究人员研发出OCTOID:这款受章鱼启发的软体机器人,将形态变形与动态颜色调节结合。它的双层结构中,活性层可改变形态与颜色,被动层则提供刚度与光学透明度。这两层结构共同实现了可逆、可编程的动作与适应性伪装,让单一集成系统具备了多功能软体机器人的性能。
为打造OCTOID的模块化执行“腿”,研究人员通过反应性介晶、交联剂与扩链剂的自下而上自组装,用胆甾相液晶弹性体(CLCEs)制作了活性层(AL)与被动层(PL)。其中,活性层(AL)的交联剂与反应性介晶浓度较低,质地柔软且能呈现可见结构色;被动层(PL)的浓度较高,质地坚硬且透明。通过二次紫外固化,两层结构以共价键结合,确保了强界面附着力,且在100次驱动循环后仍能保持稳定性。
伪装“腿”:采用两层内置镍铬合金丝的活性层(AL),通过焦耳加热实现功能。通电后,活性层收缩,可在40秒内将颜色从蓝色变为红色;收缩率与温度相关,在4瓦功率下收缩率达29.8%,且多次循环后仍保持稳定。
移动“腿”:将活性层(AL)与被动层(PL)非对称结合,通过差异化热膨胀产生弯曲动作。当AL与PL的厚度比为8:1时,弯曲效果最佳,可实现受控定向移动。测试显示,OCTOID在4瓦功率下,能以0.45毫米/秒的速度移动20毫米,且1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可逆弯曲。
抓握“腿”:结合活性层(AL)的收缩与被动层(PL)的弯曲动作,可包裹并举起重量达6克的物体——相当于“腿”自身重量的30倍,100次循环后性能仍保持90%。
研究人员表示,OCTOID能操控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同时通过“腿”的伪装功能,动态调整颜色以匹配复杂环境。这些测试证明,这款软体机器人可稳定实现多功能性能,整合了移动、抓握与适应性光学控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